王羲之和他的书法故事

2023-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

名传千古的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米芾赞颂为天下第一行书”。

一个人的出色,往往是有迹可循的。

从大环境上看,所谓“汉隶唐楷”。当时正是书法由隶书走到楷书的阶段。同时,更为抒情达性的行书也大行其道。

这个时候的书法,由单纯的记录功能,逐渐转向供欣赏的艺术。

魏晋是个书法蓬勃发展,不断创新的繁荣阶段。

正是这种繁荣,构成了书法大家不断出现的社会基础。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家族。世代书香门第给了他很好的经济和文化基础。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叔父王廙,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早年师从姨母卫夫人学习书法。卫夫人师承钟繇,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

王羲之书法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也都是受她的影响的缘故。

初学书法,最重要的是选择好的老师和认真临帖,先在心里立起规范。

幼年时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有优秀的老师悉心教导,为他的书法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了好的基础以后,才能去追求个人的风格与性情。

20岁时,王羲之游历名山大川,在旅行途中,钟爵、梁鹄、蔡邕、张昶等人的书法令他视野更开阔,从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不拘泥,在继承中有发展,是他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断迈上新的高度的精神动力。

王羲之酷爱养鹅,平日仔细观察鹅的身形和步态,从中领悟书法的笔意。

在他养鹅的趣闻中,可以体会出王羲之对书法的痴迷,隐约看到他书法路上不断前行的脚步。

王羲之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官,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他在会稽做右军将军时,组织全国名人雅士,在会稽山兰亭的竹林之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当时有人建议将所做的诗收结成集,名为《兰亭雅集》。

王羲之酒后微醺,乘兴一挥而就,完成了序言的书写,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酒醒后,王羲之重写了数十遍,却再也写不出如此挥洒自如的字来。

行书墨色的浓淡虚实,笔触的错落变化,如音乐、舞蹈般的节奏,曾在那张蚕茧纸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那一场微醺后的不期而遇,却再也无法轻易邂逅。

于是,王羲之小心地收起了这份草稿。

这份草稿也就成了他的传家之宝。

他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份在自然流淌中挥写的草稿,在此后的上千年,演绎出了许多的故事。

王羲之的这份《兰亭集序》,一直传到七世孙王法极的手上。

王羲之的时代,家族和他本人都笃信道教。

这位七世孙一改家中的传统信仰,出家做了和尚,名智永。

智永和尚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书写佛经广为发布,将王羲之的书法精髓进一步发扬流传出去。

由于智永和尚没有子嗣,临终前就把《兰亭集序》手稿传给了他的得意弟子辩才。

这位辩才和尚不仅很有佛学修为,而且也很擅长诗文。

他时常与人烹茶论道,在吴越之地有很高的声望。

《兰亭集序》真迹在辩才手中的事情,被当时的皇帝唐太宗知晓了。

于是,便有了肖翼乔装打扮,骗取《兰亭集序》的故事。

结果,肖翼不辱君命,唐太宗如愿以偿。

而辩才和尚,在失去了这份至宝以后,深感有愧于师傅重托,短短一年,便抑郁而终了。

萧翼赚兰亭图

这是唐朝阎立本的《肖翼赚兰亭》,此外还有不少画家都曾以此为题作画。

此画的题目中,一个“赚”字,便抹去了盗取者的行径,变得正大光明起来。

而无辜的辩才和尚,在画中的形象却是紧张猥琐的,不似肖绎那般,表情舒朗自在。

这幅画,让我想起了孔乙己的那句:“读书人窃书算不得偷。”

此等“雅贼”,实在不知道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歌颂。

不过,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也是真切的。

唐太宗曾在养心殿西侧的西暖阁专门腾出一个小房间,存放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并将这里命名为“三希堂”,有空就来欣赏、临摹。

唐太宗还命人临摹了许多《兰亭集序》,散发给皇子贵族和大臣,让他们回去认真研习模仿。

唐太宗在临终前,交代自己的儿子:太子李治。让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与自己陪葬。

可见,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爱之深切。

就这样,王羲之和他的《兰亭集序》,在皇帝唐太宗的推动之下,故事连绵不断地上演,无数的人临摹学习他的书法。

毫不夸张地说,后世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王羲之书法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唐太宗功不可没。

王羲之,这位集大成者把书法完全变成了艺术。

他确立了书法审美的方向,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传奇,也成为了书法界千百年的传奇。

一个人的成就,一方面是他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于后世的影响。

就像孔子的弟子颜回,他没有为官从政,为百姓做出实质的贡献;没有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可供学习的资料;没有像很多弟子一样,教书育人。

他更多的只存在于《论语》的书中,但他被称为“复圣”,他的行为对后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王羲之对于后世的贡献,不仅仅是他书写了多少书法作品,而在于他的书法对于后世的影响。

事实上,他的书法至今为止,已没有一幅真迹被发现留存于世,但他的影响依然毋庸置疑。

现在这个时代,书法不再是读书之人必练的书写技艺了,它早已演化成了一门纯粹的艺术。

古人们“笔成冢,墨成池。”也只存在于书籍和人们的现象中了。

尤其现代,“丑书”当道,不知道对于书法,这是创新还是扭曲。

这种现象总让我想起很多小视频,扮美难以出圈,那咱就扮丑。不管怎样,扮丑也是一种特色,标新立异,吸引人的眼球。

不知道王羲之们穿越时空,看到今人的丑书作品,会作何感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