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温暖与挑战:如何在外在世界找到内心的平衡
年轻气盛的时候,
人们想逃离家庭,以为离开了那,就没有了束缚、没有纠缠在一起的原生关系、旺盛强烈而又密集的控制欲。离开恨不得所有认识你的人,都对你指手画脚一下的生活。
有人说亲戚朋友们怕你过的不好,又怕你过得太好。
大家像一个笼子里的螃蟹,非要凑在一起保持同频,才有安全感。但凡有一只想要爬出去,都会被拽下来。
经过社会毒打之后,
哪怕再想声张,怒气过后,还是会开始权衡一件事情自己是否能做到。
会思虑考量情绪化带来的后果。因为自己开始要为自己的人生买单。
成年人太重了。
重到曾经的养育者无法再背动自己,摆脱了掌控以后,反倒发现人多了虽然会有纠缠,但好处是人多力量大,有相互取暖、支持、支撑的后援团。
社会的上相对自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没有家庭组织近,所以相对不容易互相踩脚。
逃到社会上,找来找去,会发现依旧没有一个完全适合自己喜好的地方。
还会逐渐看到,自己不喜欢的困境像轮回一样,不断重复出现。
我们甚至解决不了小范围内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却希望在没有家庭关系基础的社会上,得到超过家人能给的支持。
其实原生家庭里,不只有让自己痛恨和想要逃离的旧习气,还有温暖欢快的支持部分,只是人通常对疼痛的记忆更深罢了。
一个人,表现出一些我不喜欢的品质,他在我面前做出来,我是不喜欢的。
换一个人在我面前做出来,我依旧是不喜欢的。
没有人出现在我面前,我在内心依旧是不喜欢这种品质。
本质上不是外在有什么东西,而是我心里有一个按钮。
那些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在它没发生之前,已经存在于我的心里。
所以无关乎外在环境,有什么,而是去了解自己的心是怎样的。
向外去寻找不会触发我们情绪按钮的环境并不容易,甚至没可能找到。
但是向内去探索,认知自己的情绪是有可能的。
终其一生,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认知这个自己,去掌控好自己的内在体验。
萨古鲁说,转心向内,即是出路。
最终,我们是在修自己。
日更文章的第252天
木头当当当
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