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脑力劳动 VS 体力劳动

2022-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鱼笨自由

规律的应用与发展,书上的知识只是基础,更多的是规律的适用边界,使用规律的前提条件的认知、实践运用。

知道很多规律,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很难应用出来。
一方面是没有清晰的知道前提条件;
一方面是没有刻意的进行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在实际场景中,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而知识却没能及时的呈现在脑海里。
一方面是,明明理智上知道要怎么做,但是情绪控制住行为时,就做不到了。

知道 与 做到,隔着巨大的鸿沟。
自己是这样的,别人就更加难了。
有极大的可能,别人连知道的层次都没有达到。更别提奢望他做到了。
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调整自己的期望,那么受苦的注定是自己与身边的人。苦难源于期望了一个根本大概率无法实现的逆客观规律。

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
1、从自己出发,改变期望值。以最低的期望就好。
2、改变他人,这个又是另一个苦难的开始了。通过施加影响力,进行教练式开发潜力。前提是,对方愿意成长,意愿度要足够。
要知道,世界上的运动员,都不是一天练成的,往往需要练习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
如果想改变某人,那么就做好艰苦奋斗十几年的准备吧。否则,只是自讨苦吃罢了。

《人性的弱点》上面说,改变自己远比改变别人要容易的多。但实际过的经验告诉我,不要轻信改变自己很容易,实际上与改变他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要养成习惯,要练成条件发射的肌肉记忆,同样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刻意的训练。

拥抱变化,说起来很简单,四个字就行了。
但实际上,要做到。真的比想象中难太多了。
人性的规律,就是喜欢确定性,厌恶不确定性。
虽然很多人不得其法,不明所以然,但是他本能上基因里就是有这种痕迹。

最近,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客观规律的存在,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你不怕受伤,试图去挑战他,那么结果几乎是确定性的。

有一些规律,我们通常很容易忽略了他的存在。直到我们尝试将他们凸显出来。

1、人的一天最多只有24小时,目前没有发现可以长时间晚上不休息的人类。换句话说,就是人一天可用的时间总量是有限的。

2、要做到事情越多时,就会容易忽略一些没有经常提醒的事情,或者会忽略一些不太明显的事情。直到这些事情出现了明显的问题,或者明显的情况。

3、如果不经过刻意训练,人们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可以做非常多的事情。如果不经过刻意练习,大概率是会忽略时间管理。

4、大概率很多人误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很好,有时会盲目的相信自己错误的记忆。甚至有些人还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记忆上面存在的问题。

5、提醒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会仅仅在某一个地方长时间。如果连续提醒,则存在打扰情况。如果不连续提醒,则存在提醒可能错过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提醒的最终目的和效果。

6、提醒的事情过多的时候,人感知到的提醒,大概率就约等于没有提醒了。

7、思考是一个大问题,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充足的机会去做足够的思考。思考的结果,也是一个大问题,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况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做思考的一个结果的结构性输出。
没有了输出的可视化内容,就非常难对思考进行迭代升级。没有迭代升级,则思考的质量,就没有办法能好好的提高。

思考的质量一直没能提高,则行动、行为、产出等等都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信息差的存在,从而加剧了代沟、矛盾等等产生。

再有就是,并不是大多数人都喜欢脑力劳动,看别人的思考的内容,很多人是有点抗拒的。毕竟,这个东西需要动脑。

脑力劳动者,经过长期的动脑的训练,脑力会比一般的体力劳动者更加擅长一些。(这里没有说有的体力劳动者不动脑的意思)只是熟能生巧,用的多了,熟练一些,速度也会稍微快一点点。

脑力劳动者的思考,就是有价值的。高超的执行者,速度、效率和质量的执行,就是又价值的。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都有价值。那么他们是否是可以同时进行呢?

本质上,并不冲突。但实际情况是,术业有专攻。经过长期的刻意训练的,明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