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 困与倦
【日更第1509天】
于是浑浑噩噩睡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
居然清醒了许多
睡了一夜,2点多醒来一次,听了一会书,遏止了不断冒出来的思绪,还好又睡了过去。
早晨,依然疲惫,想着要继续睡,又牵挂着一些事情,让我不得安枕,起身,去叫醒豆宝,她睡得极香,脑袋都要挂在了床外了。
唤醒孩子的方式将为孩子的一天奠定基础,不要急躁,要温柔,可以玩耍中让孩子彻底醒来,开心地笑着,她的心情就会很好,也热衷于投入一天的活动中,兴致勃勃的。
睡了一夜,我以为我会好一些,然而等吃完早餐,犹豫要不要去公司,最终坐在书桌前时,我发现自己并未好多少,依然困倦非常。
精力似乎不够,精神也似乎不足,疲惫感甚之,兴趣缺缺,提不起劲头来——这种感觉说不上坏,但也谈不上好,有一种厌倦的疲惫感,或许我可以多睡睡,就会好一些。
是春日的缘故吗?
真不知道有些人一天到晚精力充沛是何缘故,我满心羡慕。
生活和身体的节律,在接纳中行进,会发现状态,然后想方设法调整状态,生命最美妙的莫过于有低谷,也有高峰,低处忘记高处的温度,高处也会忘记低处的失意,就如同在温暖如春的季节里始终无法想象冬日里的冰冷一般。
我如是给自己鼓劲,不要对现在的状态太过在意,会好起来的。
有时读书,比如今天读蒋勋先生的《金刚经》,读到一段精彩处,觉得这应是我70,80岁时读来才能懂得的更有体会的句子,却在30,40岁时读到了,虽有感触,却到底不够深刻,于是觉得这样一段好文可以咀嚼多年,品味多年了——这样一想,顿时觉得很有意思。
比如这一段:
我想起初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长诗里让我咀嚼多年的句子——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飞掠过江河消逝得无影无踪得大雁,却在河面上留下了没有带走得身影吗?
有点像现代诗人用“一片浮云投影波心”譬喻生命的偶然。南飞的大雁无心,去无踪迹,河流却记忆着光影,像消逝在雨水湿润泥土中的落叶和分辨。
消逝,常常只是我们的视觉看不见了,宇宙却还存在着不可知的因果。
我看不见大雁了,看不见长夏的灿烂夕阳,看不见落叶与粪便;然而,它们都还存在着,我的“看见”只是狭窄的执着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