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幸蜀图》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一场变动直接使唐朝李氏家族受到重创,政治内乱,唐朝也在这次变革中由盛至衰,辉煌历史,一去不复返。
在短短一年时间,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
公元756年(天宝十四年)七月十三日一大早,玄宗就带着自己的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还有杨贵妃的极其姊妹,从延秋门出发,一路向西南逃亡而去。
逃亡路上总是人心惶惶,疑心重重。
行至马嵬坡,便爆发了马嵬坡病变,这一事件,流传千古,更多的是对杨贵妃的惋惜。殊不知,这场病变,枉死的岂止是她一人。
十四日,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随时爆发,导火索一点就着。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此番天下大乱定是宰相杨国忠密谋,想杀掉他。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
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士兵们又把他杀了。
玄宗走出驿门,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
玄宗自然不愿,但士兵们杀心已起,军内人心大乱,唯有暴怒与血腥才能稳定军心。
最后,马嵬坡,杨贵妃总归是过不去了。
唐末诗人罗隐《帝幸蜀》有诗曰:“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冤杨妃。”
这幅图里,也与历史上的一幕完美重合。为了安定军心,解决吃饭问题,玄宗不惜杀御马充饥。幸蜀的队伍凌乱不堪,人人无精打采,似残兵败将。经过一个半月的煎熬,天子率领的大批队伍才抵达成都。
自古都有蜀道难的说法,诗人李白也留下了长篇诗作《蜀道难》,有着难于上青天的感悟。
《明皇幸蜀图》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画面中,是高耸入云的峭立岩壁,山路蜿蜒曲曲,头戴帷帽的人们骑马鱼贯穿行于山路。驮负行李的骆驼和腰系弓箭的士卒为女子们前导。画面右下方,身着红袍,骑三鬃马的唐玄宗正要过桥,逼仄的桥面和湍急的流水使得御马踌躇不前。
沿着山路看去,一群挑夫卸下背囊,有的坐下歇息,马儿也稍喘口气,卧地打滚。再往前去,牵着骆驼和骑马的队伍正踊珊登高。画面左上部,云雾缭绕的山峰腰间,行旅的人马从悬空突出的栈道逆向而来,暗示双方将会相逢迂回曲折的狭路,难以开交。
真是应了: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画作取名为《明皇幸蜀图》,明皇就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幸蜀这个词,听起来文雅,也反应当时蜀地的穷困潦倒。而到底是幸蜀还是逃亡,历史上一目了然。
这一场大乱,这一场病变,这一场枉死,也许在安禄山发动之日就悄然酝酿发展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喜欢把它用来演诉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好像看起来不该这样,好像却又会这样,谁都说不清楚,又谁都知道,一切都已成型,改变不了,接受最好。
相关阅读:
我是青木谷家: 自由撰稿人,伪艺术派,认真写文,身高二米二的医学生。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另一个简书号: 青木谷家。深度思考、刻意练习。
喜欢画画、手帐、艺术等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号,每天都会更新文章哟~
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呗,爱你们❤❤❤~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