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瓦尔登湖》依旧是我们的必读书目?
今天想跟小伙伴们一起读读《瓦尔登湖》。
这本书不好读,很多人都知道这本书很经典,但很多人都读不进去,我也是在一次回到乡下,无意中拿起这本书,随便翻开一页,突然觉得里边的字句读来满口生津,从此才真正读进去。
所以这本书不是非得从头开始读的,梭罗的文字其实非常鲜活,随意打开一页,就能展开一副美丽的画卷,仿佛能闻到泥土的气息,反而是开头读起来,比较晦涩难懂。
除此之外,读这本书也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这本书的知识背景。
《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梭罗主张人应该过一种有深刻内容的返璞归真的生活,并且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还应该“起而行之”。
1845年春天,梭罗在老家康科德瓦尔登湖边林中建起一座木屋,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多与自然和美共存的试验。根据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他写就了《瓦尔登湖》。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用诗意的语言兴致勃勃地描述了瓦尔登湖畔的自然风光,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
作为艺术品的《瓦尔登湖》,在美国已被公认为现代美国散文的范本,《瓦尔登湖》的风格独特,诗意盎然,曾被誉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本书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评语),“美国文学中无可争议的6本或8本传世佳作之一”(美国著名批评家评语),美国批评家伊拉•布鲁克认为:“在过去的100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春节天堂的同义词。”
在当前环境严重污染、农村凋敝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读这本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怀念,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共同期待。
另外,细心的读者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本书里很多中国风——中国古典美学和哲学深蕴其中。
除了作者在《瓦尔登湖》中9次引用孔子、孟子等先秦先哲儒家经典言论,我们还能发现很多道家的理念,诸如“天人合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等等,甚至在意境上,很多和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自然主义”较为接近。
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东西方文学在19世纪的一次融合。
1、我们读《瓦尔登湖》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前半部分,第1页至第40页)
2、隐居在瓦尔登湖的梭罗是怎么养活自己的?
(第一章后半部分,第49页至第97页)
3、为什么一个多世纪过去,《瓦尔登湖》的语言依旧“鲜嫩”?
(第二章,第三章,第98页至第135页)
4、梭罗为什么没有住在村子里,而是选择离群索居?
(第四章,第五章,第136页至第170页)
5、梭罗隐居生活中的两件事:接待来客和种豆
(第六章,第七章,第171页至第204页)
6、瓦尔登湖和瓦尔登湖畔的村庄
(第八章,第九章,第205页至第244页)
7、瓦尔登湖畔的农场以及大自然更高的法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245页至第271页)
8、梭罗眼里的鸟兽都有了生命力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290页至第310页)
9、瓦尔登湖畔的冬天究竟有多美?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311页至第362页)
10、春天到了,梭罗要离开瓦尔登湖啦
(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363页至第404页)
我们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有没有勇气像梭罗一样,到大自然离群索居?相信很多人在读完《瓦尔登湖》后,会对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有所思考。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一颗在广莫之野栉风沐雨的小草,比在园林里被精心呵护的梅花,更知道幸福和自由的意义。
人世间的很多道理,终究只是道理。自然的很多道理,才能称之为智慧。但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明白很多人世的道理,却懒得去领会自然的道理。
放在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不断调整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正是《瓦尔登湖》一个多世纪依旧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砍柴土家农业重金属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