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哲思

2019-08-10

2019-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轻飏浅唱

曾国藩告诉你:读书,不是一回事

                                                                                                    轻飏浅唱

前前后后考了七次,终于考中秀才(成绩全县倒数第二),相当现在的普通二本吧,曾国藩是年23岁。又埋头攻读了五年,曾国藩考中进士,时年28岁。不过是三甲进士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从而拿到了进入传统社会上层的敲门砖打破了曾氏家族几百年“寒籍”的历史,曾国藩后来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可以说,读书使他们全族实现了屌丝逆袭。

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不是难事。

一、没有蠢材,只是不够狠。

小曾天资平庸。曾国藩小时候读书十分辛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常常熬夜。谋天晚上,一位盗贼到曾家偷东西,东西到手正准备出去,13岁的曾国藩进房来了。他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背诵一篇300字的文章。那位梁上君子只好“哧溜”房梁柱上。小曾在房间里反反复复不知道背了多少遍,眼看半夜子时了,小曾还是没有背下来。小曾又用冷水洗脸,看来是不背熟誓不罢休。夏日炎炎,盗贼在房梁上支持不住,跳下来骂道:你他娘的还有完没完?这么一篇短文章背了那么久还背不下来!我听你背书耳朵都听麻了,你小子听着,听老子给你背一遍!说罢一口气把那篇文章背完,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读书,上一章没搞懂的话就决不读下一章。她就是以“笨”成就学问和事业的。

从古到今,要做成大事都需要:不屈不挠、对自己够狠。

二、没有捷径 ,只有勤奋。

曾国藩家训:早、扫、考、宝······。其中“早”,即一定要起得早,早,体现为一种勤奋的精神。

曾国藩的湘军中有一条规矩:每天大约五点钟放醒炮,相当于现在军营吹起床号,五点半的时候,所有的高参、湘军的高层在一起吃早餐,曾国藩一定要等到大家到齐了才开始吃早饭。曾国藩的下属把这叫“进场饭”,早晨你到这里了才能算你“点卯”了,相当于今天说的“打卡签到”了,曾国藩借此检验手下人的勤惰。

三、学与问,练就经世致用的本领。

人要立得住,还要行得通。就是要读古圣贤的书,又要随时关注形势的发展,根据

需要有选择的学习知识制定策略。曾国藩虽然以儒家文化为归依,以捍卫传统的道统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但他同时是个博学的人,他没有走入腐儒一途,而练成经世致用的本领。因为他提出“学”、“问”两个字。

“学”,一是向古人学习即多读书籍。二是向今人学习即寻找好师好友好榜样。他认为人生的过程就是寻找榜样的过程。

“问”,一是问当事人。当事人处理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有自己的苦衷、自己的办法问了才能知道。二是问旁观者。旁观者对事情的成效评价往往更客观,也能提出当局者意想不到的好办法,问旁观者就会知道事情的效验。

四、终身不废学,书中自有好办法。

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上规模空前、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是清王朝统治者的心腹大患。打败太平天国有什么办法呢?曾国藩是文臣不是武将,刚组织湘军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军事知识,但是,他善于学习,所有打仗的书他都拿来看。他读王夫之全书,从《宋论》和《通鉴论》中,得到很多启示并逐条摘录到他的日记中。太平天国历时14年,打败了清朝的江南江北大营,打死了名将僧格林沁,但是,一遇到曾国藩的湘军就被彻底打败了。清政府不得不对曾国藩刮目相看。

活到老,学到老。从曾国藩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几乎每天在行军中,却仍然不废学无论是在轿子中还是在乘船时,他都一定在看书。方宗诚问他:你这么大的官,行船还在看书,为什么呢?

曾国藩说:我每天处理军事、人事、财政等各项事情,应接不暇,如不读圣贤书的话,天下的人情事理就不可能明白啊!·····,古往今来,那些身居高位,最后却走向失败的人,都是因为不学习的过失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