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精英团队 梅西与系统

2024-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成__北京

明星和精英团队

研究一下球星和球队之间的关系。是球星造就了球队呢,还是球队捧红了球星?

其实每一个精英团队都有这个问题。明星很耀眼,身价也特别贵,那市场有没有可能高估了明星的价值。如果团队的支持比球星本人重要,那我们就要重新考虑,到底值不值得花那么大的价钱买球星。

当今足球天下真正的超级巨星只有两个,一个是C罗,一个是梅西。世界杯开踢两轮以来,C罗在葡萄牙队的作用显然是核心中的核心,包办了4个进球。

我看福克斯电视台的解说员一提C罗就爱说一句话,“he delivers.” Deliver的意思差不多是“交付” —— C罗总能按时按点、保质保量地给你交付成果。你要是明星,在别人指望你的时候你得 deliver。

但是这次梅西好像没有 deliver。离开巴萨队友的支持,梅西有点无所适从。那是不是说葡萄牙队应该感谢C罗,而梅西却应该感谢巴萨队友、感谢教练、感谢领导、感谢 CCTV 和 MTV 呢?

想要科学分析球星的作用,不能只看一两场比赛的高光时刻。还是用数据说话。

1.Bug级的存在

评判一个明星的厉害程度,数据往往比直觉更能提供直观的感受。

比如说下面这张图,是1912年到2012年这一百年间,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演变 ——

图中每一个 x 号代表一个新世界纪录。你注意到其中好像有个规律:这些历史上的世界纪录,几乎排成了一条直线。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比赛成绩测量更准确、打破纪录更频繁,数据也显得更整齐。

这个直线下降的规律是可以理解的。每一个世界纪录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训练水平,而人类进步是逐渐的。

但是你一眼就能发现,图中有一个数据看上去非常不对。1988年本·约翰逊在汉城奥运会上创造的9秒79的成绩,明显不在这条直线上。

研究生做实验要是得到这个数据,肯定会怀疑是不是哪里搞错了。约翰逊的成绩好像是个bug。

……事实上这的确是个bug,后来人们得知约翰逊当时服用了兴奋剂。

那去掉约翰逊,继续看这张图上1982年以后数据 ——

博尔特创造的纪录,更不寻常。

本来世界纪录是基本上按直线匀速地下降,但是到了博尔特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线没有了。博尔特大大加速了世界纪录的演化!

博尔特在奥运会预赛中成绩为9秒72,在决赛的时候跑出了9秒69。到2009年,他居然又创造了9秒58!

按照之前“正常”的直线规律预测,人类应该到2030年才能取得9秒58的成绩。博尔特让历史加速了二十年。只能说博尔特是个不世出的天才人物。如果这个世界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一场电子游戏,那设计游戏的人肯定把博尔特的参数搞错了。

博尔特,是个bug级的存在。

再用同样的道理分析一下C罗和梅西。下面这张图是1986年到到2010年间,西甲联赛最佳射手都进了多少个球。

看一般来说一个赛季进二三十个球就能当最佳射手,最多的一年有人踢进了38个球。

而在2010/11赛季,梅西进了31个球,C罗,居然进了41个球。要知道西甲联赛总共只有38轮,这相当于C罗平均每场踢进超过一个球!这是什么效率的前锋?!没错,C罗 delivers。

到2011/12赛季,C罗更进一步,进了46个球 —— 而梅西居然进了50个球!这还不算他缺席了一场比赛。在西甲这种高水平联赛中37场比赛进50个球,这是什么概念呢?

《足球数学》这本书的作者大卫·森普特使用一个统计模型分析,西甲联赛最佳射手进50个球的概率,大概是1.36% —— 相当于每73年出现一次。

换句话说,像梅西这样的球员,基本上一生只能遇到一位。估计阿根廷在本届世界杯还剩最后一场比赛了,赶紧看一眼梅西吧……看一眼少一眼了。

下面这张图是2010年世界杯结束以后到2014年七月间,全世界一万六千多名球员参加的比赛和在比赛中进球和助攻的总数 ——

梅西和C罗鹤立鸡群。

所以球星和球星还不一样,梅西和C罗是球星中的球星。使用大规模的数据统计,才知道这两个人是多么逆天的存在。

厉害是真厉害。但是还是有个疑问。足球毕竟不是百米赛跑,它是一个集体的运动,能踢进这么多球肯定也离不开队友的帮助,最起码队友得给你制造这么多射门机会才行。那怎么判断队友的贡献呢?

2.谁的贡献大

足球比赛里最露脸的肯定是制造进球的进攻球员,那难道后卫和守门员就只能做无名英雄吗?《足球数学》这本书介绍,英超联赛有个非常好的指标。

这个系统还是出FIFA足球游戏的EA(美国艺电公司)赞助的,叫“英超球员表现指数”。这套系统要看很细的数据,包括每个球员的助攻和射门次数、跑动距离、盘带次数、抢截成功率、铲球、解围等等。但系统并不是简单地把这些数据加起来,它要看每个动作值多少钱。

统计学家弄了一个类似于因果模型的东西,要精确计算各种动作对得失球的贡献。比如说,形成射门之前一般都会有好多次传球,队友有各种配合,那哪种配合对最后的射门最有帮助呢?

一个计算结果是1次成功的传中,价值等于10次普通传球。那如果一个球员的传中特别准,他就算不怎么进球,价值也很高。这才是比较科学的评估。你光说我在场很拼命不行,你干的这些活儿得对得失球有切实贡献才行。

用这个模型算,得分最高的大都是后卫和守门员,有时候只有一个前锋和一个中场球员进入前十名。2008/09赛季C罗在英超曼联踢球,他也参加了这个评比,但是都没有进入前二十名。

也就是说,从对球队胜负影响的效率来说,价值最大的恐怕不是前锋,而是后卫和守门员。观众只注意到进球,殊不知防守队员化解掉对方的进球也同样重要!每一次围追堵截、每一次大脚解围,都是实打实的功劳。

前锋之所以得分低,是因为前锋浪费了太多机会。全队努力、好不容易把球送到你脚下让你射门,结果你一脚浪射踢飞了……

那逆天的梅西和C罗,难道他们的价值被高估了吗?

3.真正的C罗

C罗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

下面这张图是2014/15赛季皇家马德里队参加欧洲冠军联赛12场比赛的一个统计。对C罗、本泽马和贝尔,图中每个黑点代表一次射门的地点,每个圆圈代表一次进球。

12场比赛里C罗一共进了7个球(不包括3个点球),本泽马6球,贝尔2球。C罗进球数最多……可是C罗的射门次数也是最多的。进球效率最高的是本泽马。

如果队友无条件地信任你,让你任何时候想射门就射门,那你理所应当进很多球。C罗的进球数似乎还有点辜负了这么多的射门机会。C罗有多达35次禁区外的远射,一次都没进。

事实上,如果你考虑更多的数据,C罗的进球效率真不算特别高。下面这张图还是来自538网站。这是对866个球员的统计,横坐标代表平均每场射门次数,纵坐标代表这些射门中进球占的比例。

总趋势是进球效率越高的球员,射门次数也越多 —— 这体现了队友对高水平射手的信任。但是C罗在代表平均水平的红线以下 —— 他的射门效率有点配不上他的射门次数。反倒是图上的梅西,不但进球多,而且效率高。

所以C罗绝对应该感谢皇马的队友。

但是也不能说C罗就被高估了。森普特认为,C罗的价值不仅仅是进球,更在于他制造威胁的能力特别强。下面这张图表现的是形成有效射门之前的15秒钟,球的来源 —— 也就是说,是谁在什么地方把球传给射门的人。图上的每一个小方块代表一次这样的威胁传球。颜色越深,就说明从那个区域发动的有效传球越多。

角球区和球门前都是传出威胁球最常见的地方,不足为奇。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左前场那一片黑色区域 —— 这是皇马的关键进攻发起区。那个区域属于C罗和马塞洛。

C罗不仅仅自己射门,他还是关键进攻的发起者!皇马的打法,最简单来说,就是想方设法把球递到左路,由C罗或者马塞洛把球送到禁区前的有效射门区,然后在那里形成射门。12场欧冠联赛中C罗不但有7个进球,而且还有4个助攻。

由此得到

对足球这样特别讲配合的运动来说,明星和团队的相互作用并不容易分析。但是借助数据,仍然可以得出以下这些结论:

1. 梅西和C罗在当今足球界鹤立鸡群,可以说是bug级的存在。

2. 但是再厉害的球星也需要队友的支持,事实上受关注度比较低的防守球员对球队的贡献可能更大。

3. C罗进球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他在队友支持下射门的次数就特别多 —— 考虑到进球效率,C罗比梅西更应该感谢队友。

4. 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低估巨星:C罗的作用不仅仅是自己进球,更是直接策划有威胁的进攻。

所以到底什么是明星?如果这个项目的合作度比较低,那明星完全可以单干,自己就能刷出漂亮成绩。但如果合作度比较高,那明星就必须在团队的支持之下才能有高光表现。现代足球是个合作度很高的项目,而其中真正的明星,除了自己直接拿成绩之外,还要给团队里其他人提供支持,成为领袖。

没错,C罗总能deliver。

梅西与系统

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关注明星,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人士非常喜欢谈论“领导力” —— 但是“明星”这个词并不经常跟“领导力”联系在一起。明星是自带主角光环的人,人们关心的是他本人;领导力,是这个人能对团队起到一个什么作用。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明星有领导力呢?

其实对团队来说,有一个东西比领导力更厉害。明星和团队的关系应该由这个东西决定。最高水平的团队不应该指望什么领导力,而应该致力于建设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就是系统。

就以梅西为例,说说团队的系统。

1.唯一正确的足球打法

阿根廷人梅西,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的拉玛西亚青训营的产物。虽阿根廷有才,西班牙实用之。这个事实非常重要。拉玛西亚训练营传授的是现代足球的正确打法,而阿根廷的俱乐部没有这种打法。

早在2009年,西蒙·库珀和史蒂芬·西曼斯基就在《足球经济学》这本书里提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几个西欧国家 —— 西班牙、德国、意大利、荷兰、法国和比利时 —— 已经找到了现代足球的秘密:那就是欧洲大陆足球的打法。谁使用这个打法谁就是先进的,谁不用这个打法谁就是落后的。谁距离这几个国家近谁就容易学到先进打法,谁距离这几个国家远谁就是足球的边远地区。

这个打法的原则是讲整体、多传球、快速推进、避免粘球盘带。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之上,每个队的具体风格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区别很小。《数字游戏》的作者分析了英超、德甲、西甲和意甲联赛的球队打法,认为它们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所谓的不同风格就好像是……化妆品。

资深球迷肯定对这个结论会表示抗议:西班牙和荷兰队的打法显然不一样,你怎么能说是一样的呢?其实这只是视野的区别。小尺度上打法肯定可以变化,但是大尺度上原则是一样的。

比如巴萨和西班牙队著名的“tiki-taka”。这个打法起源于荷兰队的“全攻全守”,被巴萨发扬光大,拿了很多很多冠军并且让西班牙队获得2010年世界杯,然后被德国队发展成“德意志的tiki-taka”并且获得2014年世界杯。那到底什么是 tiki-taka 呢?

在《足球数学》这本书中,大卫·森普特用数学的眼光解释了tiki-taka。咱们先看看tiki-taka和老式足球阵型的区别 ——

图中每个点代表一个球员,线段代表球员之间的最常见传球线路。巴萨2010/11赛季的这个阵型就是 tiki-taka。跟传统阵型相比,tiki-taka 的特点是三角形的传球网络。

从数学上讲,如果你要用网络铺满平面,比如在很多个村庄之间建设道路,那么三角形结构是最节省距离的。从四方形阵型到tiki-taka,不仅仅是风格的不同,而是数学意义上的优化!

Tiki-taka 打法的原则就是使用这种三角形网络,通过频繁的传球,把球快速推进到对方门前。这意味着第一,要多传球,少自己带。第二,无球球员的跑位非常重要,好机会是跑出来的。

打tiki-taka,球员必须建立“区域(zone)”的观念。根据前面巴萨的阵型,每个球员都有一个自己的专属区域 ——

球员一定要通过跑位确保自己的区域足够大,这样你邻近区域的球员都可以跟你传接配合。

接球球员最好的跑位,是让对方防守球员处在你和要传给你球的队友的两个区域的交界线上。比如下面这个局面,梅西在禁区前拿球,哈维在他前方,伊涅斯塔在他左边,对方两个防守球员正好在梅西和哈维的区域交界线上。

这种情况对防守球员来说是非常难受的。你要过来抢梅西的球,梅西马上就会把球传给哈维;你要是盯防哈维,梅西拿着球可以自由活动!

真实结局是防守球员冲向梅西,梅西把球给哈维,同时自己立即往左边跑位,哈维接球之后马上再传给梅西。一次漂亮的撞墙配合。

要点在于,传球区域是跑出来的。哪怕面对禁区前的密集防守,你也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区域最大化,让队友始终能舒服地传球,让对手始终面临前抢和盯防的两难选择。

当然球员不是数学家,但球员也不需要是数学家。只要熟练掌握基本的配合规则,传球跑位就可以直觉式地自动进行。而这样区域观念下的跑位和传球意识的确需要从小培养。梅西等人是从小就在拉玛西亚摸爬滚打一路长大的。

不管具体的战术是什么,也不管叫不叫tiki-taka,欧洲大陆足球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足球是个团体项目,要靠传球和跑位,而不是个人的任性发挥。踢球是一个系统,每个球员都只是系统的一员。

梅西属于系统。

那在这样的系统里,“领导力”有什么作用呢?

2.两种传球网络

同样是欧洲大陆足球,如果使用数学思维细看,你会发现其中传球网络的结构分两种。《足球数学》介绍了数学社会学家托马斯·格伦德(Thomas Grund)的研究。

下面这张图是2012年欧洲杯半决赛,意大利对英格兰的传球网络。这场比赛打了加时赛,图中表现了120分钟之内,每两个球员之间所有超过13次成功传球的线路。

英格兰队的传球网络实在太简单。一开始英格兰是得球就找鲁尼。等到第60分钟,身高1米93的卡罗尔被换上场之后,英格兰的战术基本上就是守门员哈特直接开大脚把球给卡罗尔。

反观意大利队,传球线路就复杂的多了。中场和后场的八个球员组成了一张以皮尔洛为核心的传球网络。意大利队总是先找皮尔洛,再由皮尔洛策划下一步进攻。

现代足球,通常是简单打不过复杂。整场比赛意大利控球时间占比68%,射门36次,大大优于英格兰。比赛之所以能坚持到加时赛,可能主要还是因为英格兰的卡罗尔个人能力也真挺强,几乎每次都能接到哈特的球。不过最后还是意大利赢了点球决胜。

而在格伦德看来,意大利这个传球网络还不够先进。决赛是意大利对西班牙,我们看看西班牙队的传球网络 ——

意大利队依靠一个核心皮尔洛,可是西班牙队有四个传球核心!布斯克茨、阿隆索、伊涅斯塔和哈维,这四个人共同承担了球队的组织任务。西班牙队和意大利队的传球率都是每分钟9次多一点,但是西班牙的控球时间达到了71%。

最后结果,西班牙4:0击败意大利队夺冠。

西班牙得益于它的“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而意大利队则是个中心化的网络结构……至于英格兰队,那是根本没有网络结构。格伦德针对英超联赛的研究结果是,去中心化网络结构相对于中心化网络结构有8%的得分优势。

英格兰队靠的是卡罗尔这个球星。意大利队靠的是皮尔洛的领导力。而西班牙队,靠的是系统。

在西班牙,梅西是巴萨的队长,但是巴萨并不要求梅西有什么领导力。回到阿根廷,人们说梅西你为什么不体现领导力呢?你为什么不发挥核心作用?

也许有的人喜欢当核心,也许梅西的性格不喜欢当核心,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梅西肯定不期待回阿根廷当什么核心。梅西是世界最强球队的人,他知道最厉害的球应该怎么踢。

最厉害的踢球系统,根本就不应该有核心!

3.梅西在阿根廷队

世界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赛是欧洲冠军联赛。相比之下,世界杯有点像是以展现各地文化多样性为目的的春节联欢晚会。只有本国球员才能入选国家队,本国球员要是不行,你有钱也没办法完善阵容。

比如你本来在一线城市的大公司工作,跟同事经常有精妙的配合,感觉得心应手。后来你听父母安排回到家乡工作,哪怕被领导高度重视、被同事众星捧月般对待,你也未必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但梅西愿意为家乡服务。

如果把梅西放葡萄牙队,他的表现会比C罗好。强队需要你服从系统,弱队需要你单干,梅西既能服从系统也能单干。下面这张图是538网站对一些主流前锋的统计,横坐标是有人助攻情况下的射门成功率,纵坐标是自己制造机会射门的成功率。

一般人 —— 这次包括C罗 —— 都是别人给做球的时候进球率高;而梅西,居然自己制造机会的进球率还稍微更高一点。给我机会我能打进,没机会我自己创造机会,还是能打进。

像这样的球员放哪个队都是宝,当然也包括阿根廷队。梅西率领阿根廷队拿了上届世界杯亚军、而且决赛一直打到加时、而且梅西拿了金球奖,谁也不能否定梅西在阿根廷队的表现。

但是梅西在阿根廷队踢球,的确有点别扭。

任何情况下梅西一旦拿到球,就会吸引对方至少两人、甚至多人来抢。

在巴萨这是好机会!梅西的队友会迅速跑位,填满梅西附近的“区域”,让对方球员进退两难,梅西有多个传球选择。可能防守球员还没近身,梅西的球已经传出去了。

但是在阿根廷队,队友没有这个区域跑位意识!梅西找不到传球机会,往往陷入苦战。下面这两张图表现得非常明显 ——

在巴萨,对手还没有对梅西形成包夹之前,五个队友已经在邻近区域就位。在阿根廷队,梅西陷入五个人的包围,邻近区域没有一个队友。

是你你怎么办?

由此得到

普通的团队指望明星,高水平的团队指望领导力,最厉害的团队指望系统。

好系统应该有自组织能力,最好是去中心化的,足球也是这样。

桥水公司不怎么讲领导力,更不讲什么个人魅力,它所有领导都像普通员工一样是可替换的。靠原则,就是靠系统。

足球似乎也是这样,但梅西不是可替换的。梅西有阿根廷和西班牙双重国籍,他原本可以加入西班牙国家队,但是他选择了除足球之外几乎一无是处、几十年来多灾多难的祖国阿根廷。

2010年世界杯,有记者问主教练马拉多纳,说面对弱队你还会派梅西上场吗?马拉多纳说当然会。

马拉多纳说人民喜欢梅西,梅西属于人民,梅西一定会为人民上场。

梅西属于人民,梅西也属于系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