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周末随记
2022年11月20日 周天
今天没有想工作的任何事情,也没开电脑,放空大脑,晒太阳,看闲书。初冬暖阳,如沐慈悲。我在想卷的这个事情,大家都在知识或者价值的队伍中排队,或者说,不是排队,是在爬楼,楼的顶是什么,不知道,反正爬上去,有自身价值实现,有阶级的跃迁,有名利的双收。总之,大家都在行走,或疾走,或热爱,或裹挟。生命的意义也在于过程的灿烂和结果的丰饶。对于我而言,向上爬楼,有时会力不从心,会疲惫和沮丧,会滋生很多内耗的情绪。
今天小娃上完画画课,路上聊天,我问她,你知道人的使命是什么吗?我直接说我的答案,人类最宏远的目标是改变世界,让人类和自然更美好,比如世界上的各种发明创造。小娃显然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首先,趁一点时间间隙,我整理下心里的情绪和心里的结。
一、知识的焦虑
1.生而为人的教育体系:从小孩大一点,大概三岁,就开始被关到幼儿园开始接受人类知识的驯化,进入正统的知识体系,进入框架式和应试教育二十年。说框架式是指全人类都假定在一套设定的标准框架中,如十进制,如公元纪年,如时分秒,设置了它的规范和边界。
2.终生教育的必然性:知识和技术不断革新,特别是计算机和AI人工智能的巨大进步往复杂纵深走,分宏观和微观两层。一反面研究复杂世界的现象,另一方面复杂中递推洞察出简约的规律。总之,知识越膨胀,教育年限可能会无尽延长,现代教育博士化趋势也越明显。毕业工作,因工作需要也要争分夺秒各种学习,行业大佬(得到的罗振宇)也在劝说要终身学习,不学习就淘汰。
3.知识的细分和跨界:知识的快速膨胀会导致知识的排序,热门领域排队众多,专业会不断被细分,相反,冷门专业会弱化甚至从大学被删除。当然,热门专业或者新兴专业为反超越,或弯道超车,会有不多学科的跨界,将其他学科的优秀基因嫁接过来,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和输出更多产能。行业也是,跨界打压更为残酷,跨赛道的比拼。
4.被动学习现状:生命科学测序技术的深度普及,带动分子生命科学各类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知识和科研成果(文献)如一个个巨大的浪潮,扑面而来。大家都努力的汲取知识的养分,如面包牛奶,唯恐不知,唯恐成为新知识的“文盲”。比如单细胞技术,不断发展出新的算法和策略,我们总是来不及或赶不上。当我们赶上的时候,下一波知识重点又来袭。总之,技术的先驱者在创造,优秀者紧随,落后者措手不及。这就是我在前面说的疲惫感,复现文献中的工具算法,还来不及主动学,就要被动去学去实现,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5.在知识海洋的方法论和心态:假设我们都在同一个知识队伍中,人和人的区别在哪里,是比拼谁更专业,还是拼思考能力,还是拼时间?比如行业大厂公司,人家专业大团队,你想到的,未必人家想不到;你想到的,你未必率先实践出来。每次自我提醒和告诫,学习工具无非是时间差,先学和后学的区别,多学一个和少学一个的区别。这也是我焦虑的点。我们耗费自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一个软件和工具算法,可能三五年,那段学习经历如同被风吹走,从未发生,特别是那种速成学习和应付式被动学习。方法论也分两层,微观和宏观,微观你学习到了具体哪些知识点,宏观层,你思考到了哪些深刻和总结性的经验,而不是临时应付的注脚。但是这个思考的深度,也受限于你的知识的储备和沉淀。反过来说,知识储备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的量才能铺成思维的质,除非你长期批判性思维,这个成效会非常显著。如蚁工在知识中忙碌,有时也需跳出既定的思维中,反思,格局高一点。另外,时间对任何人不多不少,所以,方法论可能是:专注,聚焦,加法和减法(为和不为),长期的坚守和思考。
心态上:要摆正,接受自己,一切自发的情绪皆合理,接受自己的受限。另外,除了工作,还有生活和家人,还有阳光和自然。人类的文明和智慧,在长远的发展进程中,会被大量的删减,并不会被收录到教科书。我们个人人生短短时间轴上的知识学习,于宇宙而言,可能只是蚂蚁行路的细节。
5.脑力和体力
如果全部的专业分大类,大概三类:计算机、艺术和体育。凡能被计算机复制和制造出的全部人类智力(脑力),包括人工智能和延伸的元宇宙。这个领域属于知识型密集和人群密集,太多人扎堆,无线卷下去。现在越来越被工具化,凡是能被工具化的,都将被工具化,这个领域的功效是利益最大化,机器智能的目的是取代人脑和人类感官。
艺术是指不能被计算机取代或者复用效果也不如人类脑力的那部分领域,包括文学和艺术创作等。计算机属于无穷理智,人脑有不同于机器的非理性,有强烈的情感部分,喜怒哀怨,会通过艺术的载体呈现出来,这也是人类智慧的魁宝。创新思维是未来最稀缺的;也是反生产力的。这也是未来很稀缺的人类财富。
体育是完全不同于脑力的体力运动。身体毕竟是生命的本钱,体育带来的快乐,也是脑力无法比拟的,跟金钱和利益关系不大,是人类的自然动物属性。人类早期的生产就是奔走,捕猎,在自然界游走。而不是钉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敲键盘。不同于脑力的复杂,体育越简单越纯粹越好,越能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压力的释放。
虽然我们一直乘坐在社会价值驱动的高速列车上高速前行,艺术和体育在未来将释放巨大的潜能,越稀有越珍贵,越自然越靠近人性。
二、不卷
1.人的价值被各类指标定义
读书时代,考分是我们的评价指标,老师用来划分优等生和差等生,也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判定。但是,每个人如同地里的庄稼有它自身的时令和生长周期。教育输出的工业化和流水化会影响幼小儿童的自我评判。学习不行就被否定。
工作后,会被各类绩效和KPI考核指标,来打分评判。会有职位的高低和收入的差异等等。卷的世界有一套认定体系,社会价值链驱动大家都信奉高位和权威,甚至就是信奉位置和位置的光辉荣耀,与位子上的人关系不大。因为跟利益相关,追随者众多,导致人群扎堆,拥挤,混乱,导致大家常说的卷。卷的世界是大家都希望能上进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认同,享受物质的优裕,和价值带来的荣耀。
卷的反义词是反卷,躺平,不行走在社会价值尺度上,不用社会价值标杆来测量,心态摆正,我既普通,我能自力更生,过好自己,不需要世人评价考核打分。能专注的过好自己的小世界,没有外人的夸赞,没有舞台。
人到中年,可能越需要清醒的自知。
三、热爱
前面的话,还是一种隐形的焦虑状态。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 我们毕生使命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这个优秀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万物,热爱众生。
- 把时间分给睡眠,分给书籍,分给运动,分给花鸟树木和山川湖海,分给你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而不是将自己浪费在无聊的人和事上。当你开始做时间的主人,你会感受到平淡生活中喷涌而出的平静的力量,至于那些焦虑与不安,自然烟消云散。
四、电影《甜蜜蜜》
今天看了《甜蜜蜜》的电影,看完很想些几段感悟,看完沉浸在邓丽君的背景音乐中,久久出不来...
1.导演太会讲故事,文艺片大抵这样,跟现实很真切,但是又高于生活,有爱情的美好,也有惋惜,甚至它已经游走出道德之外,但是我们要责怪男女主角很多吗?这都是我们最最真切的情感呀。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告诉我们,发乎情,止于礼。这种感情会被指责,对现有爱情和婚姻的背叛和不忠。但是,很多故事不是用简单的对错来说的清楚的,如果一段感情是出于真诚且坚定不移,默默祝福,也不应该过多去指责。对自己内心的背叛是最大的背叛,也显示出不近人情和刻板的教理。兜兜转转的爱情才能显示爱情的稀有,和来之不易。
这份来之不易,来源于出入陌生城市两人的相互扶持带来的温暖。来源于两个小人物在大城市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勇敢努力的生活,有理想,有希望的活着。来源于彼此的感激和发展的爱情故事。但是又有悖世俗。
2.突然好怀念香港电影,他并非浓墨重彩,轰轰烈烈的故事情节。娓娓道来,通过两个小人物在时代背景下飘零的生活和爱恋,让我们共情,感受到他们的欢喜和遗憾,和在时代背景下,被风飘零。在邓丽君的歌声中,我们也感受那丝来自来之不易的甜蜜蜜。最后喜剧收场,两人重逢,相逢一笑。老歌重放,最难忘的还是梦中伊人。编剧和导演还是让故事圆满,如果两人不重逢,结局是什么呢?这可能是常态吧,有遗憾的残缺美。
生活和爱情总是通过残缺的美,让我们感受它的脆弱和坚强绽放的美。
3.翻了一下张曼玉的演艺经历和感情经历:可能很用力的生活过不好一生吧,她经历了很多段感情,每次都很投入很认真,最终还是孜然一人,但她仍旧潇洒率真自我的生活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