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懂的问题”交给专家而不加思考 是不折不扣的吃瓜行为
人们面对超越舒适区的跨界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专家权威观点的依赖和机械重复实质上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吃瓜”行为,也就是单向接受信息。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思辨者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他们首先把自己定义为“解决问题的人”,在内心里拒绝做个安静的受众,而是对问题保持亢奋的“进攻”状态。
只有态度是不够的,对待问题,还要有体系化的方法。思辨者除了拥有永远怀疑和勇于解决问题的心态,还通晓不同思维方式及其局限性。按照认知的过程和方向,可粗略地把思维方式分为两大类:自下而上的专业思维和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战略思维。
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什么——战略不考虑战术上的小聪明
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一种学习如何学习的认知方法,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一种存在形态,也是一套以数字和逻辑为基础的理性科学方法论和实用技巧。
结构化战略思维这个概念分为“结构化”和“战略”两部分,其中“结构化”是方法手段,而“战略”是问题属性和高度。
本书从第2章开始将用大篇幅讲解“结构化”的详细内容,包括“维度”的概念和维度“切”的MECE原则及具体应用,此处先不做展开。
我们首先看看战略的概念和战略思维的特色。
战略是为长期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设定的重要方针和计划,而不是短期制胜的商战技巧。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里不乏经典的战术故事,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田忌赛马等。然而,这些“术”不同于现代管理学中对“战略”的定义。
以“田忌赛马”为例,田忌赢在“术”,但从战略角度讲,他所在的赛马团队已经输得一塌糊涂。对方每一匹马都比田忌相同档次的马匹精良且跑得快。也就是说,田忌的对手团队其实拥有无可非议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田忌的聪明举措只能在信息不对称的特殊场景下出奇制胜,一旦游戏规则有所改变,田忌则必输无疑。
而战略思维是为建立和维持这种长期的、可持续的优势而做出的思考过程。在公司或个人发展的初始期和关键拐点,往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战略思维是相对于专家思维的一种思考方法,它强迫我们放下过往的经验,从大局和“盒外”思考中长期的发展方向。
因此,战略思维并不关注学习静态的知识,也超越了战术层面的小聪明,而是帮助企业或个体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以严谨逻辑和数字为支撑,做出理性的方向性选择,以避免大量无谓的南辕北辙式的资源浪费。
结构化战略思维是后天习得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学习这套方法并持续实践,就能够打破画地为牢的舒适区,善于启动大脑理性的系统2慢性思考,快速学习和认知,并能自信且体系化地解决各种至难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善于解决问题的思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