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人物

想杀就杀,要杀个痛快,朕就是这么任性的朱元璋!(二)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63人  全宏量

朱元璋曾经丢了一根浑身是刺的荆棘在地上,让太子朱标空手去捡。朱标左看右看,没找到可以下手不被戳到的地方,正犹豫间,朱元璋笑着对自己性格温厚的儿子轻声说:不好拿吧?就让我帮你把刺都削光,捡起来就顺手了。

说完这话不久,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正式爆发。

明初诗人贝琼曾经写过一首《秋思》:

两河兵合尽红巾,

岂有桃源可避秦。

马上短衣多楚客,

城中高髻半淮人。

……

贝琼是浙江人,从他的角度已经看到了朱元璋老乡淮西党势力的强盛。但这种强盛就如同荆棘上的刺,长得越旺盛就越要被铲除干净。

公元1379年秋天,明帝国洪武十二年,占城(越南)使臣不远万里前来朝贡。万邦来朝一直是中国帝王最为看重的功绩之一,可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却隐瞒不报,经过太监揭发后,朱元璋大怒,下令追责。汪广洋先被处死,四个月后,御史中丞涂节自首上告胡惟庸谋反,给了朱元璋清洗淮西党人的借口,屠刀一举就是十多年,三万多人死在这场变动中。

直到被称为明帝国开国第一功臣的韩国公李善长这颗荆棘上最大之刺被灭族,才让朱元璋稍稍停下来中场休息。

事实上,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无法相信李善长会去跟随胡惟庸谋反。

李善长的侄儿娶了胡惟庸的侄女,但李善长的亲儿子李祺娶的却是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从亲疏远近上来说,这世上哪有去帮助拐了几道弯的姻亲胡惟庸造自己儿媳妇老爸反的道理?其次,李善长已经是大明勋臣第一,跟着胡惟庸造反成功,功劳再大还是只能勋臣第一,再加上胡惟庸被罗列造反罪名时,李善长快七十岁了,这是折腾哪样?

朱元璋曾经给了李善长电视剧里常见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但免死的条件有个例外,就是谋反不赦。不给李善长套上造反的罪名,又如何能把荆棘削平滑?

在李善长全家被杀一年后,郎中王国上了一份由大才子解缙起草的《论韩国公冤事状》,就列举了上述理由,朱元璋哑口无言,最后以礼葬之。但刺已经拔除,平反之类的形式主义正好给朱元璋一个台阶下。

李善长之死并没有让一介武夫蓝玉警醒,以至于让朱元璋在三年后再次举起屠刀,开始砍削荆棘上其它的刺。

李善长被全家抄斩前两年,公元1388年,明帝国洪武二十一年,生平第一次被委以主帅重任的蓝玉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深入漠北,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可汗脱古思帖木儿,俘虏王公大臣、嫔妃后宫等接近八万人。

朱元璋获得捷报大喜,夸赞他是当世卫青。不久之后,蓝玉又立大功,攻占了哈剌章营,缴获人畜六万,胜利班师回朝。

功勋卓著的蓝玉被封为凉国公,加太子太傅衔。不过,蓝玉却认为自己理应得到“三公”里最尊贵的太师头衔,并且把这种不满当众表达,对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已经为蓝玉的灰暗前景埋下了祸根。

酒宴上喝高了的蓝玉还经常乱说话,说军中将校升降皆由他一人说了算。这已经触及皇权统治的根本,偏偏蓝玉不懂收敛俩字怎么写,一次领军夜扣喜峰关,守城官吏没有及时开门,他居然纵兵毁关而入,可见其跋扈。

事实上,蓝玉是朱元璋预备给太子朱标留下的武将柱石。蓝玉乃大将常遇春的小舅子,朱标的正室又是常遇春的女儿,因为这层亲戚关系,两人过从甚密。但公元1392年意外病逝的太子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后来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并非常氏所出,以蓝玉的性格,要是朱元璋哪天不在了,难免不会成为第二个霍光。

这就让蓝玉成为了朱元璋不得不削去的另一根大刺。

朱标去世次年,蓝玉被锦衣卫指挥蒋瓛举报谋反,朱元璋迅速下令把蓝玉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且牵连诛杀了一万五千人。

历史上蓝玉案与胡惟庸案同为明初四大案之一。两次大清洗后,显赫一时的淮西党人被朱元璋清理得干干净净,一共涉案被杀者四万五千多人,差不多占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一。

本来想把荆棘削成狼牙棒,结果用力过猛削成了擀面杖,握起来倒是异常顺手,可作为武器,却一点威力也没有了。这也是朱棣靖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年轻的建文皇帝面对起兵的亲叔叔,环顾皇位四周,却找不到一位可以带兵取胜的武将。

未完待续……

想杀就杀,要杀个痛快,朕就是这么任性的朱元璋!(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