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婚姻育儿书写生命 启动原创

如何养育

2018-04-03  本文已影响31人  凤凰爱番茄
如何养育

1.        周末带宝宝与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其中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被打两次,分别因为想参与游戏而他奶奶不同意,和想要别的小朋友的铲子被拒绝。

        第一次三岁的孩子被拖回家后又从跑了出来,舅舅和奶奶追来,小小的人带来满脸泪水朝舅舅怒号,蹲下身子拿着手上的玩具愤怒地一遍遍砸向地面。奶奶不知是心疼还是害怕了才同意他一起玩。

      第二次那孩子被拖回去后我听到了重重拍打声、孩子的哭声、奶奶的训斥和一旁的舅舅声嘶力竭地:打!这样的声响一轮又一轮后,孩子没再出来了。

      离开时去归还借用的凳子,原本坐着的孩子看到我立刻起身又被奶奶按回凳子上,孩子看着我大哭起来。我只能安慰说等午饭后带小弟弟再来便匆匆逃离。

      察觉自己的逃离是因为无力、无法帮到这个三岁的孩子,那被按回的小小的身躯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片段,充满渴求的眼神触及内心深处。

        察觉逃离也是对这位奶奶的做法有评判的,这评判亦是由自己被触及的“感同身受”的内在投射出去的。

2.      午睡起床小人与小朋友玩耍。母亲跟随出来看护,我说她可以回家我来看护就好。母亲不同意,突然内心升起了一阵烦躁:一个孩子玩两个大人形影不离的跟随这还怎么玩?自己也不愿离开因为知道母亲的看护一定会有诸多限制。

        生命的发展历程就是于参与体验,用什么体验?用身体。可父辈将身体看得太重,我这副躯体在他们全力细致的呵护下,错过了很多。

        不想自己的孩子错过任何一次体验的机会。母亲的不肯离开让我有种压迫感,压制情绪再三请母亲离开无果后自己几乎就要爆发。

        提醒自己危娜老师的心法:聚焦自己,聚焦自己。

        为什么不愿母亲跟随?因为认定她会过度干涉小人与同龄人的互动。即使她不说小人她也会说其他孩子,从而影响小人完整的真实的互动体验。

        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份体验?究竟是小人需要还是我的需要?小人需要我更需要。

        看见内在那个尚未长大的孩子正在全力反抗。就像一个叛逆的青春期的少年急于脱离父母掌控,想要推开母亲获得自由。

      感受到这一切其实都是自己内在的需求。

      情绪逐渐平复。

      跟随着的母亲总会抢在小人之前发现地面的石块或者尖锐的棍子将其清理掉。抬头发现远处父亲一直观望着这边的一切动向。

      突然看到了母亲的“为难”。一边是强势的父亲要求她参与看护,一边是反叛的女儿要将她驱赶。

      看到了内在不成熟的我的“自私”。真正的爱自己不仅仅只是自己舒服,也应该让别人也舒服。

      这份不成熟的需求将自己的行为推到了另一个极端。看似是给予孩子充分的体验,但实际还是基于满足自己仍然是控制。

3.    父亲带小人出门不一会儿小人狂奔回来,拉着我的衣角拖我出门。

      他目标明确带着我来到电机修理店的门口,从地上捡起一堆废弃的零件。我问他:找妈妈是因为爷爷不给捡吗?点头称是。一会母亲过来说她问父亲,父亲说小人什么也没说只是转身就跑。我又问:你有没问爷爷能否捡?小人摇头。问:那你是觉得爷爷不会同意所以就没问是吗?小人点头。

        看见了小人转化问题的能力,他并不需要我一次次地帮他去争取。同时也看见自己是怎么对父亲关上心门的。

4.    路过一个工地,隔着围墙小人想看里面的施工作业,用力托起让他坐于头顶双手支撑于他的腋下,就这样直到我力气快要用尽将小人放下。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重新养育一次。这个养育究竟该如何养育?

        时时背负着内在的伤痛前行就会有评判和投射,只有这个“我”消融才能看清这个世界。       

      把自己小时候未得到的爱和关注都倾力给到孩子?这个“倾力”难道不是强迫吗?

        分辨出自己内在孩童的需求和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真正给到自己爱,给到孩子支持。

      具体怎么做还有很多地方都是模糊不清的。

      但我知道每天早上醒来后,小人就会跟着醒来。我只需要让自己及时醒来绽放光彩,我的孩子自然会勃发出生命的光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