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婚姻育儿135班——007不写就出局

启动效应:孩子感觉越好,做得越好!

2018-09-13  本文已影响96人  SHINEIDO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科学家请来两组实验者。

其中一组:要求他们思考并说出关于“老人”的词语。

于是,这些人给出的答案有:老态龙钟、慢吞吞、退休的、咬不动、驼背、弯腰、拐杖……。

另一组:要求他们思考关于“孩子”的词语。

同样的,得到了相关的答案:活泼的、可爱的、聪明、好动、跳跃、跑动、上学……

实验结束后,心理学家发现,这两组人离开后,走路的速度有明显的区别。回答关于“老人”的词语一组,行动明显变慢了。

这个有趣的现象就叫做“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内隐记忆的体现。情绪启动的方法一般采取情绪—符合词语和情绪—不符合词语作为刺激,使用词语诱发相应的情绪状态。

美国正面管教体系创始人简·尼尔森,一直倡导“和善而坚定”的教育理念,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尼尔森指出,“孩子只有感觉好了,才会把事情做好”!因此,简·尼尔森号召使用积极、正向的鼓励方式,给孩子以良好感觉,她倡导家长们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简·尼尔森的教育理念与心理学的“启动效应”不谋而合。 正向的、积极的暗示,会刺激或诱发相应的情绪状态。

八岁的朵宝今天在学校里有美食分享课,大家在家中各自做了美食带到课堂上分享,同桌做的心型香肠蛋深得朵宝喜爱,专门请教了同桌怎么做,回家后,就在厨房里忙开了。

妈妈在房间里任由她一阵鼓捣,没过多久,朵宝就在厨房那头大声相邀:妈妈快来……我给你弄好吃的呢!

“这叫朵宝式私房菜,妈妈快来尝一下。”

“来啦……朵宝给妈妈弄啥好吃的啦?……”

“这是我同桌教我的,心型香肠蛋”

“呀,朵宝的创意不错哈,心型的蛋呢!”

“妈妈快尝尝味道”

“恩……好看又好味道哦”

“感觉挺不错哈,我家出了个小厨师啦……”

“哈哈,虽然有点糊了,可是看起来还行。”

“下次我打蛋,如果锅里的油能摊均些就好了”

“还有,那个盐我好象放得有些多啦”

这时,爸爸下班回来了,边换鞋边嘟哝着: “朵宝,搞啥呢?一股糊味!”

“朵宝,是不是又瞎折腾什么啦?”

“朵宝,没把锅头搞坏吧?”

“朵宝,你尽没事找事做……”

“朵宝,你记得上次把碟子摔碎不?……”

“朵宝……”

厨房那头,正端着盘子的朵宝,原本正眉飞色舞和妈妈聊得欢,此时脸色慢慢暗淡下来……

以上,可谓常见。

如果你是朵宝,你会喜欢妈妈还是喜欢爸爸? 如果你是朵宝,下次还愿意进厨房做好吃的吗?

朵宝自发做美食,首次尝试,即使成品欠佳,妈妈及时肯定她的动手能力,不去评判朵宝美食相对不足的“品相”,不断鼓励她,朵宝的心情一直保持愉悦状态,并因此自主地分析此次做得不足的地方。

相较于妈妈,爸爸的话是一次次在打击朵宝,甚至是不断翻起朵宝不快的回忆,这样的数落下,恐怕朵宝下次都没法提起再做美食的欲望了吧?或者,即使做了,也要躲开爸爸?

爸爸妈妈get到了吗?

“孩子的感觉越好,做得越好!”

启动效应里,让我们启动积极正向的开关,给孩子注入良好的情绪,感觉好的孩子,做起事来会更自觉、主动。

我是冬艳里,我是终身学习者,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为我点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