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舞:平凡生活中的经典读写之旅

2024-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Rebecca霏

5月14日,我参加经典社群的分享活动。从不知分享什么到写出3300字的逐字稿。我的心路历程、读写收获,也想在此与大家共享。以下是分享稿原文——

各位共读经典的书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在这里锻炼我自己,用表达的方式与大家交流。

这次分享的机会是我主动争取来的,那还是3月份,我们一起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时,记得那天一贯早睡的我,打破常规参加围炉夜话,瞬间被点燃,兴奋的找到山子教练申请分享机会,接着是排队,排到了今天,可以说,一切都是缘分。

那么,我能分享什么呢?从报名那天起,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直至提前两周开始撰写分享稿时,我竟一个字也写不出。因为我的生活太平凡了——日复一日的早起、读写、运动、上班、带娃,平静地没有任何波澜。我想起红娟的热情与独特视角、盏盏的博学与女性力量……还有许多的分享者,她们就像热烈的火炬、闪耀的星光,点燃我,却也让我担忧,我憋不出这样的分享内容呀,怎么办呢?

【01 放下包袱,写出我心】

其实,不仅是分享,写作时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在构思文章时,就已不自觉的背上“万众瞩目”的小书包——写出来的文字,要么嫌弃太直白、要么觉得过于口语化、要么感觉文章的逻辑不对……也经常换位思考:读者会不会不喜欢啦?这段话没文采,会不会没人看啦!写了半天才写出这些来,会不会被嘲笑?

瞧,还没落笔呢!“风采”已被“担忧的包袱”完全埋没。

后来,我对自己说:“没那么多人关注你”,“你就这水平了!”,“你写的就是粗枝烂叶,别管好不好,先写再说”,就这样,默默的把偶像包袱不经意的抛掉,随着粗糙的文字一个个在键盘上落下,我越来越能放开胆子、敞开膀子,那些乖张的,甚至荒诞的词语,都成为了我指尖下的玩物,我越来越投入其中,放肆地、大胆地直抒胸臆,去挥洒!去迸发!去毫不掩饰地,让字词乘上你心头奔腾的浪花,在文档上欢快的跳跃。

此时的你,无论写出的文字质量如何,你都成为了那个独一无二、沉浸其中、专注欢愉的你自己,也许,这些文字不是最好的,可它们却是我们送给自己的礼物。

所以,别害怕,放下担子,敞开着写吧,写出我心!

【02 读写习惯】

我读书其实挺慢的,很难像左左老师一个月读好几本,也不像yunxia老师可以同时读2-3本,又或者像李唐老师在读完共读书籍后,还有时间读写其他的文学书籍。

但是,无论生活、工作需要我付出怎样的精力,每天我的读书、写作练习从未间断。甚至为了写好一篇故事,我可以一个月只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十遍,把人物、情节像画面般刻在脑海里,让那些飞扬在书里的情绪,稳稳的住进我的心里。

我觉得这种对自己的文字质量负责,追求质量而非速度,不断精进、不断成长的心态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追求、拥有的。

【03 关于为什么、如何复述】

我的复述成长过程分为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仿写+写书评,第二阶段:阅读一部分、复述一部分,第三阶段:通读整本书,列出写作计划,以某个人物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复述故事。

最开始,我只是跟着大部队看书、练习写作技巧,后来仍然是跟着大部队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看过的故事,直至今年读《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是我第一次用4天时间读完一本书,结合自己最有感触、脑海里最深刻的印象、每篇几乎都用三四天时间琢磨,误打误撞开启了以人物第一人称视角复述故事的写作方式,直至上月刚读完的《活着》,我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复述目的。

当然,每个人的目标不同,复述目的一定不一样。对我自己而言,由于我的工作、感兴趣的领域都是围绕着“人”打转,所以我复述目的关注的也是书中的人物。

他们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在经历苦难时,他们又是怎样想的?怎么想通又如何跨越苦难的?我很好奇,我通过文字以及对人物个性的理解,让自己成为他们。于是,在我的笔下,我便不再是我,而是每个不同的、活生生、有思想、有心理活动的书中人物。在编制文字的过程中,我也在经历他们丰富的人生,这是复述人物故事时最吸引我的部分,也是我持续复述的动力来源。经过思考,它也最终变成了我的写作目的——用一辈子的生命过几辈子的人生。

为了写出“人物小传”,一定是要下功夫的。最开始复述《额尔古纳河右岸》时,我痛苦得三天写不出一篇,因为文中的人物线太多、故事线复杂,那么怎样找到我要写的线索呢?

首先,我用绘图的方式把书中的人物关系、时间线理一遍,然后聚焦自己想写的人物,再次快速通读原著,摘出和人物有关的全部场景,结合主题选择关键场景,抛弃不相干的枝叶,以“我”的视角将自己变成“人物”,启动故事复述。

当然,在复述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复述与人物个性特征的一致性,一定要反复阅读选出来的关键场景的原文,有时,不知不觉间,某一章节就又通读了一遍。反复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人物的性格、说话方式、生活习惯都有清晰的感知,才能在自己的文字中做到相对精准的复述甚至微创作。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复述《人生海海》主人公“我”的故事。我想表达的主题是“我”放下了对小瞎子的怨恨,也因此换来了自己的新生。为了表达这个主题,必定要先介绍小瞎子把”我“害成什么样了,这就不可避免的要描写”我“在国外与第一任妻子相遇、做生意、妻子怀孕、又为了省钱致使刹车失灵死亡的情节,这部分内容的描写在原著中占据了大片的篇幅,可它并不是我的人物故事主题的关键情节,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这部分故事的描述中,我最终忍痛割爱,删掉了许多细节,只保留了体现”我“的人生经历之复杂的梗概和心理活动部分。这就是结合我们想表达的主题,对原文内容进行取舍。

第二个例子是复述《活着》中家珍的故事。在有庆姓“徐”还是姓“陈”这部分文字中,我根据自己对家珍这个人物的理解,微创作了她与父亲的对话部分。这部分的微创作并非刻意为之,恰是我将自己代入家珍的角色,在她讲述自己人生经历的过程中,我”看“到的一幕——她的怀里抱着刚出生不久的有庆,身段柔软却眼神坚定的看着父亲,在深红色瓦楞、摆着太师椅的厅房里,以温柔却笃定的语气与父亲讨论孩子的姓氏。这部分微创作不是来自于我,而是来自家珍的诉说。恰是深入到人物心中,此刻你就成为了这个人。

【04 阅读他人的作品】

这里,我不得不感谢经典社群各位老师的信任、以及各位老师的导读作品。在我写作时,对我的帮助很大。

首先,感谢各位老师的导读作品。我记得黛米老师曾分享过《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人物关系图,这本书中的人物太多了,如果没有这张图,我大概是会迷失的;而《人生海海》的时间线我是通过阅读yunxia老师的文章最终弄清楚的,靠自己真的整不出来。所以,阅读他人的作品对加深我们理解原文有非常大的益处。

其次,我要感谢给我做赋能官的机会。这份身份让我多了责任、多了必须读大家写出的作品的义务。也正是这份义务,让我首次写出了《活着》的终结篇,这篇文字正是受到了飞飞老师的影响,她关于《活着》的两篇解读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和力量,也激发了我开写的决心。

所以,这些阅读他人作品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让自己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更让我收获了不同的视角,从而促进自己的迅速提升。

【05 时间管理】

最后,简单说一说我自己的时间管理。

我的工作比较忙,生活中又要照顾家庭、孩子精力旺盛,但能够持续的坚持读书写作,我想除了热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坚持早睡早起。这点保证了我的良好作息,为高强度的用脑提供“能量”基础。

第二,做好时间分配。早上1-2小时的时间我都会交给读书写作,中午有固定的半小时也会留给读书或写作,这样形成习惯后,身体会自然的在固定时间醒来、习惯的去做这件事。

第三,利用碎片时间。周末我带孩子出去玩,或者坐地铁、等电梯的时间,我都会用来读书写作,虽然每次只有几分钟,长的时候二三十分钟,但这些碎片时间积累下来,哪怕出去旅游,日均也有三四小时的读写时间。

第四,有目标感。这个月开始,我每天会做复盘。其实做复盘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制定这一天我读什么、写什么,也正是在复盘的激励下,我完成了新的突破——1天时间写出《活着》终结篇,2小时写出《当下的力量》第八章的读书笔记。

我说这些其实是想表达,只要我们想做一件事情,再忙也能抽出空。时间嘛!挤一挤就有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先告一段落了。我知道自己很平凡,也非常感谢大家把宝贵的时间拨出一部分来听我这个平凡人的碎碎念。如果今天的内容能够给大家些微的触动,那便是我最大的收获了。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