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路印痕(作者/方伟兵)
邮路印痕
作者/方伟兵(马涧溪源村)
一枚实寄封搁在案头,油墨氤氲的邮戳凝固了1966年3月的某段旅程:信从东阳李宅启程,行至兰溪墩头支局,最终流转到横溪代办所。目光每每停驻于“墩头(支)”、“横溪(所)”这两枚印记,心底便浮起一丝悬想——这梅江区,分明曾是浦江的骨肉,1960年后却成了兰溪的属地。那浦江时代的邮痕,竟无处可寻么?

几年后,另一枚军邮封竟解了心结。1958年暮春,福建福清7025部队的信件跋涉至浙江浦江县局,又经浦江墩头所,终于石埠头代办所递达。戳记里“浙江浦江·墩头(所)”字迹清晰如刀刻,只是日期字钉倒了个儿:“58”成了“85”,“5”字颠倒如“2”。邮人一时疏忽,竟使这错乱的印记,成了浦江县时代梅江区最真实的遗存。
两枚邮封,一在1958,一在1966,悄然搭起一座时间的桥。1959年底国务院一纸公文,裁撤了浦江县建制,梅江公社独划兰溪;中共金华地委更严令:1960年元旦浦江须停止行文,公章戳记一律上交。这行政疆域的重整,竟使小小墩头邮所命运陡转——1959年财产登记表上“浦江县墩头邮电所”的印色未干,1961年新章已是“兰溪县墩头邮电支局”。地图亦随之改换容颜:1958年兰溪图上只见浦江边界横木乡一点墨痕,三年后墩头、白沙、横溪诸地,已赫然在兰溪境内连成一片了。
邮路如血脉,邮戳似心跳。军邮封上浦江的印记尚带余温,八年后兰溪的戳子已稳稳盖下。1958年浦江墩头所还是谦卑的“所”,待归了兰溪,竟升格为“支局”。这升级换代的微妙,竟被几枚公章不动声色地记取——行政疆界的挪移,原来连一方邮戳的重量都重新掂量过。
邮路蜿蜒处,实寄封成了最沉默的史官。那枚1958年军邮封上,日期字钉的颠倒错落,恰似历史转身时衣襟的微皱,笨拙里透着真切。每一道墨痕,都默默拓印着版图的嬗变。今日油墨点染的邮戳,终将成为明日史册的注脚,在纸页间低语消逝的边界、湮没的地名。
摩挲封上斑驳印记,忽然懂得:所谓桑田沧海,不过是无数“浦江”与“兰溪”在邮路间的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