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爱教育随笔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小冤家

2018-04-03  本文已影响61人  亚姐在东京

儿子的眼睛又再次成了蓄水池,小而短的鼻子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两下,便把蓄在眼眶里的眼泪全给挤成了泪线,而后又迅速蓄满了一池新的泪水。

我的灵魂早出了窍,这是我第几次朝他吼了?说好的要控制情绪的呢?我的头绪和我此刻的头发一样纷乱。我愤怒、丑陋的样子在儿子碧波一样的眼睛里成了像。蓄水池里的水还在汩汩地流出来,仿佛源源不竭似的。

瞥了一眼地上那张77分的语文卷子,那个红色的分数刺眼得像一抹心口的鲜血。想到这个礼拜,班主任已经连续打了好几次电话,我颓然倒在了沙发上。

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到了7年前,那时候,儿子还在我的肚子里,这个小冤家从5个月起便开始折腾我了,但我依旧感到很幸福,发誓等他出世了,一定要把最好的东西全给他。

儿子出生后,白白胖胖,粉嫩可爱,但绝对不是让人省心的小宝宝,除了晚上哄睡难之外,还总是出完疹子,开始呕奶,呕完奶又开始肠绞痛,肠绞痛刚好又开始出疹子。像存心跟我过不去似的的周而复始。每当我累到想死的心都有的时候,他又偏偏朝我嫣然一笑,我便瞬间得到了阿Q似的的精神安慰,等到小冤家会走路了就没这么累了。

结果熬到儿子会走路,不需要耗费体力去抱他,他又开始以探索世界为由,一次又一次把屋子里摆放整齐的物品扒拉到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我在一次次崩溃中把碎了一地的情绪收拾起来,安慰自己等儿子上了幼儿园了就没这么累了。

好容易熬到儿子上幼儿园,原本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结果小班的时候三天两头闹感冒发烧,好几次大半夜挂完吊瓶回来,一大早又得起早上班。中班了又开始学钢琴,每天的陪练简直是折磨啊!孩子小,贪玩,怕枯燥,逼紧了怕扼杀兴趣,放松了又练不出效果。我的狮吼功估计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而后在小学的时候功力倍增。

熬到儿子上小学,每天练钢琴是养成了习惯,又开始陪做作业。网上流行一句话叫“不做作业的时候是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我深以为然。每次看到他抓耳挠腮做作业的样子,我的内心之火就在胸腔里熊熊燃烧,只能喝冷水降温了。

现在,每天在微信群里领作业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只要有一天懈怠,班主任的连环夺命call就会准时响起。为了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我每天下班后,尽管累得要死,烦得要命,也得耐着性子爬着漫长的楼梯,生怕错过班主任的某一句话而害儿子在学校遭老师批评。我经常对老公说:“陪儿子读书,比我自己读书累上一百倍,我高考时都没这么累过。”现在的中国教育考的不仅是学生的记忆力,更是挑战妈妈们的教学能力和耐心的极限!

严歌苓说:妈妈是一群被工作,家庭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

张佳玮说:每个妈妈其实都是神,只是在漫长时光里,日积月累,买洗烧煮、破了嘴碎了心,被我这样没出息的小子耗成了凡人。

感谢两位作家对中国妈妈们艰辛付出的深刻理解。我瘫坐在沙发上,心理活动是“估计这是个需要我操一辈子心的小冤家”。他成功地将我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温柔女人耗成了人见人不爱,花见花不开,车见爆车胎的泼妇。

那些情绪崩溃的瞬间和儿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盘根错节,让我在悲喜交加中神经错乱。

哎……我咋就生不到一个让我省点心的孩子呢?我时常感慨!

我回头看着我儿子那被泪水泡模糊的精致五官,但无法模糊血缘亲情在他小脸蛋上留下的遗传印记,究竟是什么让无论血缘还是情感上都如此亲近的两个人却像冤家对头似的呢?

究竟是我儿子太顽劣,是我性格太急躁,还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原本就存在偏差。

我想大概三方都有问题吧。儿子天生不是“别人家的牛娃”,我也不是集各项美德于一身的超人妈妈,而我们的社会也远没有宽容到可以包容不同类型孩子自由地成长,人类的智识也远没有进化到可以让每个人的自由意志都能遍地开花。我们对孩子的培养或者说要求还是趋于单一化、标准化的。

我总觉得我们的社会搭建了两间透明的玻璃房子,一间叫有出息,另一间叫没出息,两间屋子中间泾渭分明,隔着一条叫主流价值标准的河流。无形中我们的孩子被简单粗暴地划分成两类分别装进两间屋子。可是没出息的孩子真的就是坏孩子吗,他们只是被有出息的孩子衬托得没出息罢了。

事实上没出息的孩子也有优点,比如很有爱心、会逗逼,呃……还有往往离父母比较近;而有出息的孩子也会有弱点,比如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往往和父母相隔一个太平洋。

但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的眼睛都是直的,是目不斜视的,我们无暇去停下来认真思考我们这样做对不对,只顾拼命地用主流价值的框架把孩子框进有出息的那间房子,生怕一不留神孩子就被分流到没出息的房子里去了。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问题所在,我们是在用一套标准让我们的孩子去越来越靠近我们想让他们成为的那个人,而不是他自己想成为的那个自己。

我们在用尽手段把孩子从自我这个东西身上深挖活剥出来,想想孩子们得有多疼,能不和我们发生冲突吗?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羡慕王菲。羡慕她可以凌驾于主流社会价值观之上,她和她的孩子之间没有负累、没有强迫、没有硬性标准和指标,只有自由生长。窦靖童真的是我见过的内心最富足最自由最洒脱最自在的孩子。那是张被爱和自由滋养得自然而又舒展的脸,有一切皆水到渠成的淡然。

但王菲只有一个,作为一名普通父母,我们有选择吗?我很诚实地坦白,没有。我即便没有望子成龙,也不希望儿子将来在底层挣扎。而这套主流价值标准似乎决定着孩子将来能过上哪种层次的生活。

他只要顺利完成我们给他规划好的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学习路径,似乎人生就已经上过保险了,至少可以衣食无忧了。一旦稍有偏差,人生就像没上保险的汽车,你敢让他就这么上路吗?说实话,不敢!

做中国妈妈没得选择,做中国妈妈的孩子同样也没得选择。我们的内心其实也很矛盾纠结。既希望孩子快乐,又必须逼迫他们去完成枯燥但必要的练习。我们也很想关心一下孩子内心是否真正快乐,也想过是否应该支持他去搞乐队,做流浪画家,私人摄影师,作家。但在人生的安全系数面前,安全才是第一,快乐不快乐往往显得无足轻重。久而久之我们也就忘却了。

省心的娃们往往很早就放弃了自我意志,心甘情愿地配合我们一步步向主流标准靠近。而不省心的娃们需要很久或者干脆永远无法理解我们的这种用心良苦的逼迫。

而且我们的良苦用心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也是无法预估的,因为孩子是一个来源于你而又独立于你的全新的生命个体,不是一台可以按照你拟定的说明书进行组装的机器。

有这么一部日本电视剧,我记不得名字了,里面的妈妈为了把儿子打造成有用之才,成为全职妈妈一门心思按照精英的教育模式来教育儿子,试图把儿子打造成一代精英人士。但儿子长大后最大的理想仅仅是做一名超市营业员。

还有前不久刷屏的留美学生万字“指控信”,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父母含辛茹苦好容易终于培养出了一个精英人士,十几年的理想和付出终于得偿所愿,结果却像一个黑色幽默!

父母和子女之间终究只是一场上天注定缘分,你给了他生命,却终究改造不了他思想,摆布不了他的命运。他终究无法遂你心愿按你的标准框架进行组装改造。龙应台对这种缘分有过高度精确的表述:“所谓父母与子女的缘分,就是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

只不过有的孩子朝着你期待的方向或者说主流价值方向渐行渐近,而更多的孩子可能朝着反方向渐行渐近。无论你是终于得偿所愿,还是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我都希望那双目送他们的眼睛里饱含着的是祝福的热泪,祝福他们所前进的那个方向是他们自己认可的方向!

当儿子挂着泪的笑脸凑过来说“妈妈,我爱你的呀,你不要骂我呀!”的时候,我的心登时碎了,什么有出息没出息,什么重点学校,人生赢家,都去他妈的鬼吧,爱和自由本身才最重要。

PS: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合您胃口,就请顺便给我点个赞呗,如果有意见建议,就请顺便评个论呗,最好能互相关个注,我想看看互相作用能带来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作者:80后双子女,民盟党员,简书作者,不甘囿于在体制内的文艺女中年一枚。我写温馨动人的文字,听您可歌可泣的故事,生活不易,让我陪着您一起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