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2024-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吾心安处

有一本书的封面印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人生有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和爱的课题。

这个涉及到课题之一:爱的课题。

我爱你,很在乎和需要你的认可,希望你也爱我,这叫爱情。我爱你,不需要你认可不认可,也不在乎你是不是也爱我,这叫爱。

因为,你爱不爱我是你的课题,我无法左右;我只关注我爱你这个课题。

由此看来,与其说我爱上了你,不如说我爱上了“爱你的感觉”。

“课题分离”是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一个重要理论。《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位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两人都是被誉为心理学三巨头之一的阿德勒心理学的追随者。

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他人包围,都活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无论如何都逃不出人际关系这种坚固的大网。

只要涉入人际关系,我们就有可能要跟自己讨厌的人打交道,我们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别人讨厌的人,烦恼就由此而生。因此,阿德勒说,”人一切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很多人以为,委屈自己,讨好别人,满足别人的期待,获得别人的认可,就不会被别人讨厌,就能远离烦恼,这就是所谓的“认可欲求”。

但是,我们能做到吗?如果做人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那就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自己,只能活在别人的人生里,生活就会被变得相当痛苦。

整天说“只要你喜欢就好,我真无所谓。”这是对自己最大的委屈。

阿德勒说:“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他人的认可,换来的只有冷暖自知的委屈和丧失人格的自由。

按照这种欲求去生活,自己就如同斜坡上的石头一样,只能受重力和惯性的驱使,不由自主地往下滚。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滚落石头一样将自己不停地磨损,直到失去了棱角,变成圆球。这样能叫“真正的自我”吗?这种生活方式不就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了吗?

阿德勒的“课题分离”学说,核心思想就是别人怎么看我,别人怎么评价我,这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我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课题,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可以称为是人生的真理。

进一步说,“课题分离”就是:我行为的价值是不以他人是否接受或者认可作为衡量标准的。

爱情应该是两个人的事,但爱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我爱你,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是否被接受或回应,都不影响我内心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存在。我做一件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不管有没有被看到有没有被认可或受到表扬,都不会增加或削弱它的价值。

阿德勒说,在说明“课题分离”的时候,他总是会想起“格尔迪奥斯绳结”这个故事。

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要远征波斯领地,他要成为亚细亚之王。当时有一辆被供奉的战车,捆绑在神殿的支柱上,那是曾经的国王格尔迪奥斯叫人用打了个死结的粗绳捆绑在支柱上的,所以叫格尔迪奥斯绳结。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解不开这个神结,谁也别指望获得神佑,成为亚细亚之王。很多技艺高超的挑战者都没有办法解开这个绳结。面对这条打了死结的绳?亚历山大大帝怎么做呢?他是用一刀把它斩断的,亚历山大大帝一看神结非常牢固,于是便立即取出短剑,将其一刀两断。

这个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的案例,就是所谓的“格尔迪奥斯绳结思维”。

阿德勒的“课题分离”学说就是“格尔迪奥斯绳结”解决法,简单粗暴。

如果能理解和实践“课题分离”,整个世界、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简单的令人难以置信。

正如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的,这世界只有三件事:“理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放手老天的事。”

余华在《细雨中的呼喊》书里写道——

我们以前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

最后终于发现,

世界是自己的,

与他人毫无相关;

而我要说的是:

我以前如此期盼你的爱,

后来才发现,

最值得品味的是,

我爱你,与你无关。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这样,人和人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纠结和烦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