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酥的杂货铺需要学习的素质杂文录

再多一个人看,再少一分不幸

2017-11-25  本文已影响2894人  Sir电影

“幼儿园”事件还在发酵。

目前最新进展是,扎针喂药已被证实,但猥亵及性侵,仍待查证

喜闻乐见,该幼儿园股价大跌。

当然,如果“性侵”被坐实,这点代价,远远不够。

Sir说过,关于“儿童性侵”的话题,我们给予再多关注都是应该的。

就在今天,演员@杨蓉也因为被事件震惊,微博发声,说出一个关于“她”童年被侵犯的故事。

还是熟人——“被她叫做叔叔的那个人。”

还是老套路——“说带她去自己家里玩一会儿。”

以及,被侵犯者当时的感受,还是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自己正在被侵犯——“他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而那个小女孩的心情从好奇变成了焦虑然后是恐惧。”

她是谁?

无需追问吧。

我们更该痛心的难道不该是,为什么她会一开始好奇?

如果是《毒舌》老粉,你或许读过Sir在今年五月,房思琪事件后写的那篇文章,《谈性侵,不能再假装看不见这个黑房间》。

那黑房间的第一堵墙,就是无知

当老师侵犯她时,她还跟老师说“对不起”,有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林奕含半自传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片段

《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的文章《性侵之后》中,采访过几名性侵受害者。

她们成年后再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法也相当“房思琪”:

一个说:

男人让她抚摸他的身体,“照做就是在帮忙”,她不明白抚摸意味着什么。

另一个说:

我有模糊地拒绝,“不要吧”……没法理直气壮。

今天,关于儿童性侵的话题,你能听到数不清的匿名声音——

从小被姐夫摸胸,爸爸喜欢舌吻女儿,小时候差点被表哥性侵……

孩子以为坏人会长着獠牙,孩子以为坏事就是杀人放火。

殊不知,恶有千百种形式,而魔鬼之所以能当魔鬼,因为它可以伪装成普通人,熟人,甚至亲人。

这张图片你一定看过。

它出来时,网上的主流声音是,怎么现在儿童读物这么露骨balabala。

殊不知,这是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花了九年,写出一套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试图捡起国内落后的性启蒙教育。

殊不知,上图正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拒绝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性侵者。

结果,被大V断章取义,引发网友团结一致的吐槽,学校迫于压力,收回书籍。

“不要嫌弃性教育早,因为性侵者,从来不嫌你孩子小。”

如果这是共识,为什么还有如此荒诞的事件发生。

只能说明我们的性教育,还远远不够。

不止孩子,包括大人。

下面这段视频,是美国制作的儿童防性侵教学片,只有七分钟,Sir强烈建议你们看看。

看过了,不要紧,再看一遍。

它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是的,每个人。

| 时长:07分25秒 |

看完视频的朋友,Sir再跟你们划重点:

一、首先告诉孩子,哪里是隐私部位,而隐私部位之所以叫隐私部位,是因为不能在大众场合面前展示。

二、给孩子设立五种警报:

1、视觉警报:如果有人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其他人的隐私部位,这就叫“视觉警报。”

2、言语警报:如果有人谈论隐私部位,这就叫“言语警报。”

3、触碰警报:如果有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或者叫你触碰他们的隐私部位,这就叫“触碰警报。”

4、独处警报:坏人只有在你独自一人的时候才能伤害你,倘若与陌生人单独待在一起,这就叫“独处警报。”

5、约束警报:如果有人拥抱、背或者亲吻你,这就叫“约束警报。”

三、告诉孩子有三种特殊情况。

1、没有人被允许看、谈论或是触碰隐私部位,即使爸爸妈妈,也只能在他们必须要帮你清洗隐私部位或者你的隐私部位受了伤的情况下。

2、其他人只有在父母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比如保姆帮助洗澡,或者在妈妈的陪伴下去看医生。

3、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个“爱心圈”,只有在这个圈子里的人,才是可以拥抱和疼爱孩子的人。

最后是一套测试题——

当你教给孩子所有东西后,问ta以下十个问题,答对后,才算教学成功。

1、当女孩妈妈在旁边时,医生能不能检查女孩的隐私部位?

可以。

2、如果一个男人触碰一个女孩的胸脯,可以吗?

不行,这是“触碰报警”。

3、如果一个照顾者帮一个男孩穿他的衣服,可以吗?

可以。

4、如果一个男人在女孩面前脱衣服,可以吗?

不行,这是“视觉报警”。

5、如果一个女人对女孩说“漂亮的乳房”,可以吗?

不行,这是“言语报警”。

6、如果一个女人,带一个正在跟朋友玩耍的女孩去偏僻的街道,可以吗?

不行,这是“独处报警”。

7、如果老师叫一群孩子进入教室,可以吗?

可以。

8、如果一个陌生女人把一张裸女的图片展示给小男孩看,可以吗?

不行,这是“视觉报警”。

9、一个陌生男人拥抱和亲吻孩子,可以吗?

不行,这是“约束报警”。

10、姑父能不能拥抱他的侄女呢?

可以,但前提是他在她的“爱心圈”里,否则的话,就属于“约束报警”。

最后的最后,Sir还想多说两句——

我们常听这句话,“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这话正确有效吗?

于整个社会,或许正确有效,但具体到受害人,尤其是儿童性侵这种几乎不可逆转的伤害,就算是准时的正义,也是亡羊补牢的“补偿”。

拆掉“儿童性侵”的牢房,一定得是整个社会的动作。

但敲砖的人,ta最信任的你,一定是第一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