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推荐

2018-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箱子_1b5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是一篇叙事性作品,叙述了作者童年的一件事情,将解决个别问题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人生经验,对学生来说有启发意义。文章难度不大,学生自读应能解决,教师可在如下方面做出提醒:

其一,要学习如何条理清晰地叙述一件事。与《植树的牧羊人》不同,课文记叙的是一个完整的事情,主要故事情节之间是前后相承的有机整体,因而有起因,有经过,有发展,有高潮,更有结局。为了保证叙事的主干清晰有致,且血肉丰满,作者采用了一些方法,比如借助时空转换,呈现事情的不同阶段性;设置伏笔(小时候体弱的现状、杰里看起来很担心等)和悬念(渲染“我”在攀爬途中的紧张心理;爸爸很粗壮,爬不上来,那他怎么帮“我”脱险呢?),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人物处境、解决关切的心理;着重描绘了“我”初爬时和爬到岩脊上再也不敢前进时的心理,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其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又是回忆自己的往事,作者对自己心理的描写真实而细腻。这一方面体现了事情的刻骨铭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善于体察自己的内心。文章心理描写的真实性,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式地体验文中“我”的心理,从而能产生同情共感,由此也更能领会爸爸引导“我”一步步走下来策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其三,把握文章思路展开的方式。这篇文章,主体部分写一件事情———脱险的经历,是具体的;结尾部分则将个人经验升华为普遍的人生经验。这是由实到虚,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写作思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模式。许多文章和诗歌都采用这种写法,只是表现不同。比如《春》,先描写春的实景,最后以三个比喻结尾,描写春的气质,这是由实到虚;再如《散步》,先叙事,写一家四口的散步,写中间的分歧,写分歧的解决,最后将实写的背负亲人,升华为对亲情和家庭伦理的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