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痛苦的人比快乐的人更擅长“共情”

2017-07-06  本文已影响16人  天天涣涣

~以下是班级小助手的笔记分享,不喜勿喷~

★痛苦的人比快乐的人更擅长“共情”★

每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都会感到痛楚,这是大脑与神经系统在面对伤害时,做出的本能反应。人们无法回避痛楚感,因为它不仅可能发生在丧失亲人、事业遇到瓶颈的时期,甚至可能发生在人们离家上学/工作、与伴侣争吵、失恋等等一系列平常生活的事件当中。

尽管痛楚感并不好受,但它却能帮助我们对自我的情绪更有觉察力。在痛楚感发生时,人们为了减轻这种不适的感受,被迫去不断思索、探寻去思考这种痛楚从何而来?自己究竟是为什么感到痛苦?痛楚感就是人们自我分析、理解他人、思考世界的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提高了自己识别情绪/情感的能力,能捕捉到更多的转瞬既逝的、细微的、复杂混合的情绪/情感,能对这些情绪做更深度、全面、甚至包含矛盾的含义解读。因此成长中经常感到痛楚感的人,往往比那些较少感到痛楚的人,对自己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能理解他人的内心状态。

成长过程里有过很多痛楚感的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了那些更深刻、更敏锐、更能接受和处理人和生活本质的复杂性的人。

如何让逆境发挥更多的正面作用?

其实,所谓的“人被童年环境塑造”,本质是每个人都有适应环境的本能,童年的我们通过所处的环境,认识学习人和人的互动,那是我们最初的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我们适应每一种环境,都必须习得与之匹配的相应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等我们到了一个更广大的社会里,一些人从有特异性的童年环境中习得的技能,与另一些人从更主流、更常见的童年环境中习得的技能相比,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让怀着这些技能的人,在更广大的社会里有一部分格格不入,也有一部分出类拔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