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耐心是有额度的,可我喜欢着急
01.
我才20多岁,可我特别容易忘事,和别人说着话,做着事,我也特别容易走神,甚至手头上的事还总是三分热度,容易分心。
我所生活的圈子,来自外部的噪音实在太多了,我无法抵抗。
我发现许多人都一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很忙,做很多事都变得特别急切。
吃一顿饭,等一趟电梯,也要聚精会神盯着手机,刷刷信息流、看看资讯,不错过几秒钟。
学一门技能,能1小时入门的绝不多花1分钟,对各种7天掌握10节课精通一周上手趋之若鹜。
讲话、聊微信,直奔主题,省略掉无关紧要的寒暄和问候,并冠之以高效.
我们都在急匆匆地赶路,一切为目的服务。目的之外的,都是浪费时间。
很忙,我们恨不得插上芯片,能全天候 24 小时无障碍接收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
有时候会觉得,我们是令人羡慕的,因为我们拥有高效率的工作,这很好;
可有时候,它也是坏的,因为这种习惯性的模式,我们很难再走出来。
因为我们很难放慢自己的节奏,而大脑就像药物上瘾一样,对这种强烈的多巴胺刺激如饥似渴,推动着我们不断向外界汲取新鲜刺激。
因此,即使我会丧失记忆力,可我还是喜欢做事着急。
我们沉浸在碎片化学习的幻觉中,但并没有真正学到东西,我着急。
我们变得容易烦躁,焦虑,觉得一切都不如人意。我着急。
成年人的耐心是有额度的,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我控制不住的对任何事着急。
我总是在着急。
02.
我才20多岁,不怕浪费生命
我喜欢写作,可是我没写成名,我想成名。
于是今年我准备考研。
可我纠结考文学还是本专业。
身边的人写作太棒,出了两本书,成了平台签约作者,他们成了写作道路上的成功人士。
然而我却没有,我很失败,我没有好运和他们一起成功,我热爱文学,想考文学,可是我没有选择报考文学。
为什么呢?
因为我无法放弃自己的专业,人总会生病,我能做的是保全他们的健康,我不想看到我的朋友生病后乱投医。
相反的是,倘若我选择了跨专业文学,研究文学的确是我喜欢做的事,可研究文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或许我选择了文学,写作水平可能还会降低一层,没写成功,我甚至还会丢了自己的专业。
因此,面对自己的热爱,我很怕,也很着急,但我更害怕错,害怕被指责。
我不喜欢按部就班,每天重复工作,但我喜欢高难度的挑战,即使我可能不会成功。
因此我决定考研本专业,同时不丢弃写作。
他们写成功了,那是他们的事儿,我永远是我,即使不成功,我也要走在自己的时区里。
03.
决定真的很重要,我的决定使我的路走的很慢,但我觉得很踏实。
至于想写成功,我不知道我算不算一个空想家,我没有他们那么好的命运,我也不想做一个空想家。
只是平地起高楼这种事,轮不到我,因为我无法拯救世界。
因此,我只想现实一点儿,选择学习和跳跃,坦荡的撞南墙也许是写作更好的出路。
对于写作,有人说我没赶上好时机;也有人告诉我,慢慢来,不要着急;可是他们却从来没告诉我,凡事只要开始了就是好时机;慢慢来的后果是一切都来不及。
我没写成功,因为没赶上好时机;
我没写成功,慢慢赶上来不及。
我没有好运气,我做什么都来不及;
我没有好作品,我做什么都没道理;
对于喜欢的东西,我以前总是很着急,但是现在,我变了,我变得现实了。
我为什么要变呢?
因为我啊,迷茫的要死,摇摆的要死,极度不稳定的情绪像随时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同归于尽。
可是我才20多岁,我不怕浪费生命,我年轻就应该多虐自己,即使不成功我也要越挫越勇,我成不了天上的云,但我的每一个梦想都很重要。
我的梦想是成为普通人中的写作人。
04.
我想成为像怀左那样的人。
可是我无法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我最核心的目标,不是老老实实生活,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
而是中文优秀,英文突出,考研也好,工作也罢,做任何事期间,都可以写作。
因此,我考研的专业选择了医学。我清醒地知道,在写作这条路上,我成不了写出来的那种人。
成年人的耐心是有额度的,可我喜欢着急,于是我没有成功。
现在的我,不会着急,只想陪你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