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与父亲

2021-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优泥匠

第一部分:村上春树对父亲的回忆

《弃猫》文中开篇讲到,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到海边扔了一只母猫。但当他们返回家,打开家门时,却发现那只母猫“喵喵”叫着,竖起尾巴,迎接他们。原来这只母猫抢先他们一步回到了家里。

这只母猫是怎么做到的,直到今日,仍然是个迷。但是村上却清楚地记得,父亲一脸的惊讶,不久之后转为叹服,接着好像松了口气。

最终他们决定继续养这只猫,父亲的决定或许与他儿时的经历有关。

父亲在年幼的时候,曾被送到一座寺院里当小和尚,其实就是给人家做养子的意思。

但是不久之后,父就便从那座寺院回来了。也许这段经历对父亲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他看到母猫凭借自己的力量回到家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当然,这一切都是村上的猜测。因为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好,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对父亲曾经参军的经历一直耿耿于怀。

村上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但是他对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事情却深恶痛绝。

由于父亲的不善言辞,加上村上本人对这件事情的抵触,导致他们父子之间一直有着很深的隔阂。村上也一度认为父亲在参军期间,经历过烧杀抢掠,手上沾满了鲜血。

他回忆到,父亲每天在早饭前,都要在佛龛前闭眼、诵经、做祷告,这是父亲生前的一个重要习惯,甚至成为了一项雷打不动的功课。

当被问起他在为谁祷告时,父亲告诉村上,为了死在战场上的友军和当时敌对的中国人。

父亲曾经向他坦白,当年所在的部队处刑过俘虏的中国士兵,但那名士兵在临死前都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安静地坐着。他至死都对那名中国人怀有深切的敬意。

虽然这是不愿意谈起的事情,但这是历史的一部分。作为下一代,我们能做的,是将历史继续传承和延续。

直到父亲去世5年后,村上想弄明白父亲当年参军的事情,于是开始查大量的资料,发现这么多年,自己对父亲存在着一些误解。

第二部分: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熟悉村上春树的读者都知道,村上的文章里很少提到父亲,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与父亲的关系比较紧张。

村上的父亲出生于佛教之家,祖父是京都寺院的住持,家中大部分的人都考取了僧人资格,接受过相关的教育。直到现在,村上的堂兄弟已经子承父业,成了住持。

村上回忆,自幼受佛教影响的父亲总是温文尔雅。他喜欢俳句,酷爱文学,家里永远堆满了书。村上十几岁开始也喜欢读书,大概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在学生时代,父亲曾经是学霸,参加工作之后,也是一名成功的教育者。他曾经刊登过的俳句杂志,塞满了家里的壁橱。

而村上春树的成绩却一直平平无奇,而且对做学问没有什么兴趣。

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父亲弃文从军,总觉得心有不甘。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便寄托在唯一的儿子村上身上。但是村上的态度,却让父亲非常失望,他们的关系也一度僵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父亲其实是爱他的。

根据村上母亲的回忆,父亲年轻时做过老师,却经常喝酒,对学生动粗,脾气也极其暴躁。而在村上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脾气却逐渐收敛了很多。因为他想让村上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不被自己的坏脾气影响。

但由于他们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加上村上日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与父亲之间几乎没有情感上的交流。

正是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造就了村上倔强、孤僻、内向的性格。他即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愿意花时间在父亲身上,研究应该怎样和他相处。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没有见过面。直到父亲去世前不久,他们才在病房里,进行了一次交流,完成了一场笨拙的和解,那时父亲已经快九十岁了。

网上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可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它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格和亲密关系。

比如父亲的正直善良、酷爱文学在潜移默化中对村上是有影响的,但父亲的不善言辞和家长式作风,也对村上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上起到了很深的作用。

亲子关系是人们永远避不开的话题,但很多时候,亲子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并不是由某个人来决定的,而是与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村上和他的父亲,他们之间隔着战争与和平的鸿沟,彼此的思维方式不同、世界观不同,想让他们和平相处,是很难的。

我们现在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与父辈和子辈的成长经历都有所不同,所以很难要求对方感同身受,那样反而是在给彼此增加压力,恶化亲子关系。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才会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第三部分:村上是如何与父亲和解的

前面我们讲了村上与父亲之间的隔阂,主要是因为对父亲的怀疑以及对父亲参军这件事的抵触。而在父亲去世前,他们在病房里有了一次笨拙的和解。

说笨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彼此坦露心声。否则村上不会在父亲去世长达五年之后,才觉得应该深入了解一下父亲。

人只有在自己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会为之付出努力。

村上春树拜访父亲生前的朋友,他多方面打听、查资料,最终慢慢拼凑出父亲完整的形象,证明了父亲的清白,从而解除了对父亲的误会。

他了解到,父亲有过3次参军的经历。

第一次参军的时间正好比南京大屠杀晚一年;第二次脱下军装一周后,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第三次是在日本国内参军,而且服役两个月后,日本投降了。

也就是说,父亲确实参军了,但是很幸运的,他与侵略中国的事情擦肩而过。

事情的结果对村上来说,如同卸下了心头的大石头,瞬间轻松了很多。这时,在他的心里,才与父亲真正地和解了。

在本书的最后,村上讲述了对另一只小猫的回忆。

他们家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有一天傍晚,小猫轻快地爬到了树上,当它爬上顶端时,却紧紧地抱住大树,不敢下来了。

村上恳请父亲救这只小猫,但是那棵树太高,父亲也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小猫自生自灭。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他发现那只小猫已经不在树上了。它究竟去了哪里,他们也无从知晓。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那只小猫。

纵观他和父亲的关系,其实和这只小猫一样。他们的关系一步步地走向恶化,谁也不愿和解,只能这么端着,直到父亲离开。

即使他们之间不会再有交集,但曾经,他也是以父亲为榜样,将父亲作为依靠。现在只能用回忆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有人说,父子之间的感情是隔着海却连着心的,深以为然。

如果说,写作是一种疗愈,那么村上将这件使自己纠结一生的事情写下来,既是对自己的一种疗愈,也是与父亲真正的和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