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杂文随笔精选录

余华《活着》:一个人活着能承受多大的苦难?

2018-09-25  本文已影响164人  奉旨煮字
活着

从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的经历说起。

福贵年轻的时候是个败家子,用他爹的话来说就是个孽子。

顶撞私塾先生,虐待仆人,青楼鬼混,打骂妻子,辱骂岳父,十足的不肖子  ,终于老天开了眼,让他赌光了家产,连只鸡也没剩下。

从那之后。福贵就成了个穷人。自他从砖瓦房搬到茅草屋的那一刻,苦难就已经开始了。

首先,福贵的父亲一病不起,没几天就病死了。

再到后来,福贵去城里谋生却在阴差阳错下被抓去当大兵抬炮,九死一生:

躺在坑道里,福贵听着几千伤号呻吟,一大片一大片的,像一阵阵潮水涌过来,渐渐的,声音小下去,开始呜呜咽咽,声音一段一段的,飘来飘去,轻轻地在脸上飘过。

最后,天黑了,雪花落下来,他们死在不知名的地方,成了孤魂野鬼。

福贵大难不死回到家,迎接他的不是“后福”,而是新一轮的苦难。

先是得知母亲病死了,女儿变聋哑。然后,生活困顿,盘算着卖女儿。终于在潦倒中撑了过来,到了五八年,又赶上人民公社,农田交公,砸锅,炼钢铁,后来铁没炼成饥荒来了,每个人都饿得青了脸,东倒西歪,家珍也累出了软骨病。

而后,一系列的死亡开始拉开序幕:

有庆为县长夫人献血,被医生抽血过度死亡;昔日战友春生在文革中不堪侮辱自杀身亡;女儿凤霞成亲后没过几天好日子就因难产而死;两年后,妻子家珍重病而死;苦根四岁时,女婿二喜也因一场工地事故死亡;外孙苦根吃多了豆子死了。

命运狰狞的爪牙,将福贵的亲人一个一个劫掠走,最后,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老人,一头老黄牛。

余华以残忍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百死图”。 死亡在这里已是无处不在,众多的偶然与巧合构成的死亡令人震惊不已,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生命的荒诞。

如此频繁地写死亡,让余华备受质疑,怀疑其真实性。那么,余华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富贵和家珍

在我看来, 余华大概是想通过描写小人物的生活,描写他们面对死亡与意外事件的态度,来让更多的人直面人间林林总总的苦难,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对他们的苦苦挣扎给予更多的同情与关怀,以及向从们剖析造的他们苦难的根源,从而引导人们超然地面对生死无常。

那么,福贵苦难的根源来自何处?

贺靖婷在文章《“生命不该承受之重”——〔活着〕悲剧性新探  》    中解释认为:

首先,来源于社会。

最明显的是老全和春生的死,他们一个死于国内战争,一个死于政治斗争,国共内战与文革都是特殊时期产物,他们无疑都成了错误时代的牺牲品。

接着是有庆的死,有庆表面上看是死于医疗事故,但是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那是一个混乱无序年代造成的悲剧,官重民轻,穷民贱命等思想根深蒂固,共同催生了有庆之死。

再次,来源于主人公本身的性格弱点。

福贵的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直接导致了徐家的败落,父亲因此去世,家庭困顿导致母亲生病而死,妻子家珍劳累过度得了软骨病,女儿也因病聋哑。

是福贵的放荡愚昧使得家产挥霍一空,才造成如此不堪的局面。

然而,往深层次讲,这亦是社会造成的。

在新旧社会的交替下,世家子弟即使有着自由、开放的思想,仍摒除不了封建大家族腐朽的气息,于是两者僵着,共同催化了福贵醉生梦死的状态,这不正是时代变动下人的迷乱与混沌吗?

最后,我们得出福贵苦难的原因:

“穷困无序”的生活环境为主,个人性格缺点为辅。

这个结论,其实是很令人绝望的,因为个人主观方面是占少部分的,而我们又很难撼时代的客观存在。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福贵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那是社会造成一种命运的悲剧,是人与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抗拒冲突后碎落一地的残片。

在这方面来说,人似乎是不可能胜利的。

然而,回归小说情节的本身,福贵是活下来了,这似乎是个异像,连命运也没料到。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他战胜了命运?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太绝对,我们不妨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来回答。

我想,他大概是找到了与命运妥协的方式,获得了某种力量可以在绝望中活下去。

那么,这种力量究竟是什么?

我想,大概有三种。

其一,坚韧,亦或者是根植于国民骨子里的忍耐力。

没有什么能比承受过亲人不断死亡的折磨之后还能顽强乐观的活着更加伟大。活着,不是源于周遭的叫喊与鼓舞,也不是来自于内部对外在环境的对抗与进攻,而在于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苦难,无聊和平庸。

其二,苦难中的温情,那是一种盛开在死亡之地的希望之花。

曾有人问余华,福贵这个人,究竟是在活着,还是一直幸存?

余华说,在别人看来, 福贵是幸存,而在他自己看来,他一直是活着。所以,余华采取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别人看待福贵,  大多看到了他受的重重苦难,而对于他自己来说,他看重的是那背后的东西。

他有坚韧贤淑的妻子,美丽聪明的女儿,善良淳朴的儿子,勤劳朴实的女婿,还有活泼可爱的孙子,以及不离不弃的爱情,承欢膝下的温存,踏实认真地耕耘生活……

那是狭促善嫉的命运给予福贵的礼物,也是命运与人妥协的契机。

其三,超然,对待一切的超然。对善与恶,生与死,苦难与温情的一视同仁,用淡泊宁静的心态生活。

正因如此,他才能向别人平静地讲述,讲述那些年的荒唐与动荡,讲述他那贤淑的妻子,聪明的儿女,他们是那么的美好,却又都因各种天灾人祸意外死去;讲述他曾经的痛苦,挣扎,绝望;讲述他在夕阳下一遍遍呼喊着他们的名字,直到湮没在荒莽原野……

那就是放下,就是空。

当阳光照满他那沟壑纵横黑黝黝的脸庞时,当田垄上再次布满青草的香气时;当月光像洒落一地的盐时;当他再次撑起竹筏响亮地吆喝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时,富贵终于明白,绝望只是短暂的。

人活于世的终极意义在于人的灵魂深处对于尘世的眷恋与执着,人是为了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其他事物而活着。

参考文献:

1.对余华《活着》的解读    作者:崔锋娟

2.“生命不该承受之重”——《活着》悲剧性新探        作者:贺靖婷

3.余华《活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