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
2020-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Moncatt
(题外,果然重新开始写字是很难的,逻辑梳理也很难。。所以先把脑子里飘过的东西记下来吧)
我无比热爱本格。最爱暴风雪山庄模式的精密设定和侦探抽丝剥茧的解谜。
虽然阿婆是暴风雪山庄经典模式的代表作者,但我总觉得,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很不一样的。
虽然有密室,有封闭的环境,有那么多看似无关又相关的嫌疑人,但还是不一样的。
其实可能本来经典推理从来没有和所谓的社会派有那么明确的分割。
犯罪的是人,人本身就不能和社会分割的。
最震撼的一幕,最后的晚餐。当镜头由远及近呈现出12位嫌疑人排坐在长桌后面,而夫人坐在正中的场景。
正呼应了夫人站出来承认一切罪过并想要一人承担。
关于侦探先生。侦探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们并不代表正义,也不能真正执法惩治凶手。
他们唯一探寻的是真相。
但侦探们又代表着人们心中向往的智慧和美好,所以他们总是站在正义的一方。
和原著最不相同的一点,是波罗的犹豫。
原著的结局,截止到波罗给出了两个推论。
而电影中放大了波罗对正义的追求,对掩盖真相的挣扎,和对法理与人情的选择。
如果作为独立的电影来看,这一段其实挺感人的。
但是我觉得波罗先生并不是这样的设定。
他的推理本身就并非基于强有力的证据,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联。是人的本性与社会规则。
我更觉得在他推理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他就已经作出了他认为正确的选择。
我在想为什么我更喜欢原著的侦探。
可能是因为,我并不信仰真相。
我更希望我们的大侦探在探寻了一切真相和人性之后,仍然会坚定而优雅地选择去埋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