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字,曾经是差评
董其昌,明嘉靖三十四年人,是中国书法史上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后人称其书法“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在清代因康熙的模仿而声名大噪。
但这样的人的字,却获得过差评。
董其昌从小家境殷实,学习也很刻苦,一心想通过科举入仕而出人头地。17岁那年,他参加了松江府会考。当时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文章,自以为准可夺魁,谁知发榜时,竟屈居于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松江知府衷贞吉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差,文章虽好,只能屈居第二。
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他以唐人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后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一度担任过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
这真是一个励志的好故事。
我经常说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社交脸面。很多时候,别人不是听你舌灿莲花,是要看你手下的真功夫,“字如其人”,是一点也不假。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把字写成乱麻的人,做事不会有条不紊,而一个字迹隽秀的人,绝不是个随随便便没有生活情趣的人。
现在的小学开设书法课,每个年级都有写字本,我很赞赏。我历来认为一个学生,写一手工整的方块字,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使将来不成为什么书法家,但也必须把自己的字拿出来时,不让别人的眼睛费力气。
许多家长哄孩子时让孩子玩手机,让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就习惯于拼音打字,这是目前中国教育的潜在危机。不仅仅是小学生,甚至是一大部分老师,上课的板书写得歪歪扭扭,缺胳膊少腿常见,笔画顺序乱七八糟地颠倒,更是常见。我真的担心,这样下去,一旦进入战争造成停电期,军事上的通讯也成了大问题。
汉字的发展历来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她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同时还是一个内涵深厚的文化符号系统。比如“辰”字,它本来就是指一种单纯的农具,但因为古代对农事与天象、历法关系的观察由来已久,逐渐赋予了“天体”和“时间”等文化内涵。如果下一代年轻人不会写汉字了,那么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就被撕裂了。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文化已向全世界各个角落开始渗透,许多国家开设中文课程,建造专门研究汉文化的机构,这都是大家认识到汉字的深藏意蕴,而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这个时候,外国掀起了汉文化的热潮,我们却不会写汉字了,我不知道这是搞笑,还是教育的失败!
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发明”,变成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本来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可怎么也冲不出亚洲;还有尧发明的围棋,却兴盛于日本,广大于韩国。这些前车之鉴,可不能让中国的汉字重蹈覆辙!
我想,让董其昌这个故事进入小学教材,让写标准化的汉字像高考那样进行实实在在的考核,让全社会都来重视书写汉字,汉字才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