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温尼科特之母婴关系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张浩

本文学习启发来自于曾奇峰老师的相关课程与分享。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人的心理治疗师。——曾奇峰

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残杀的关系。——曾奇峰

客体关系理论学派间的巨大冲突:安娜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自我功能很弱,在给儿童做精神分析治疗时,需要有更多的教育引导的味道。梅兰妮 克莱因认为儿童的自我功能不弱,甚至比成人更强大,给成人是怎么样做的,就怎么样给孩子做。

温尼科特是克莱因的学生,自己弄出来一个中间学派。

认为婴儿不是独立存在的。

关注的不再是母亲或者是孩子他们单个的人的状态,他关注的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怎么样促进或者是阻碍孩子的发展的。

假性自体和真性自体:假性自体:有点像包裹在真性自体外面的一个壳。来源:在这个人早年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的危险,需要建立一套保护的系统,让真性自体不受到外面的风吹雨打。

真性自体需要母亲能够及时回应婴儿。

温尼科特认为:母亲内心会对婴儿有恨,有不满。17条原因。

1、婴儿不是她自己心中设想的那样;

2、生出来的婴儿不是小时候幻想跟父亲或者兄弟结婚而生出来的婴儿;

3、婴儿的出生一点也不具备神话色彩;

4、婴儿会对妈妈的个人生活有很大的干扰;

5、为丈夫的家庭,传宗接代;

6、婴儿对妈妈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7、婴儿会咬妈妈的乳头;

8、从一开始母亲就只好爱他,爱他的排泄物以及爱他所有的东西;

9、婴儿总是设法伤害妈妈,周期性的咬她;

10、婴儿表现出对妈妈的幻想的破灭;

11、婴儿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就把妈妈像橘子皮一样扔掉;

12、渡过糟糕的一上午,一起出去,婴儿向陌生人微笑,陌生人夸婴儿可爱;

13、如果她从一开始就抛弃或者忽视他,她知道他将永远报复她;

14、婴儿不知道妈妈对他做的巨大牺牲,有时候会拒绝跟妈妈亲近;

15、他使她兴奋,但也使她感到挫败——她不能吃了他,也不能与他性交;

16、婴儿起先一定是支配性的,他被保护于偶然事件,生活必须以他的速度展现;

17、他怀疑她,拒绝她的好食物,是她怀疑她自己,却和他的阿姨吃的很好。

强调母亲对婴儿会有恨,其目的是有一些为了挑拨母亲跟孩子的关系。这种挑拨能让孩子继续健康的成长。如果一个母亲她只能够觉察到孩子的爱,而不能够觉察到她对孩子的恨和抱怨的话,她就可能会把这个孩子吞噬。孩子以后真的可能会得严重的人格障碍。假如一个母亲认为自己百分之百的爱孩子,就会对孩子恣意妄为。一个母亲可以在孩子面前为所欲为的时候,不可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让一个母亲能够觉察到对孩子的恨,是让她和孩子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从而让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康和独立。

当中的空白,留给老天给予的自然力量。类比过来,中国绘画中的留白。一个好的画家,与其说是知道在一张纸的上面什么地方该画什么,倒不如说他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都不画,就是留白。同理:好妈妈知道应该不对孩子说什么和做什么。

婴儿咬妈妈的乳头,有可能是恨自己没有滋养自己的能力,所以对妈妈有恨。同时也会让妈妈恨婴儿。

自体心理学是科胡特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其思想的源泉是温尼科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