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笔疾书”那一年
郑重声明:本文参与宁静轩征文第一期,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卧室的书架上,摆着几本笔记本,那都是A4大小两三百页厚的大本子,放在着细长的书架上,倒是比较合适,刚好成为合适的装饰物。此时,装饰品就成了它们唯一的用处了,我也很难有机会再次触碰和书写。
从前,每年单位都会发几本笔记本,崭新的大本子看起来很厚实,让人望而生畏。发放的时候,就已经讲明了用途:要认真学习,将学习内容摘抄下来;要扎实工作,把工作内容写下来;要常走基层,把基层的问题记录下来。
看着沉甸甸的本子,我犯了难,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要写什么,写多久才能完成呢?而且,哪有时间专门写呢?
面对年底会集中检查这个难关,我不得不选择抽空去写,那本学习笔记,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要写什么,就是让我们自由发挥。那就比较好办了,我选择随便写自己要学习的东西。按照学习计划,我选择了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把这些知识点都摘抄在笔记本上去学习,日积月累,总会有收获的。
工作日志我写得最为认真,我是当做日记来写的。当时应该是积累了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思如泉涌,只要拿起笔,想法就会顺着笔尖的墨水自然流淌出来,一气呵成。放下笔时,整整一页纸写得满满当当。哪怕工作内容少到三两句就能说清楚,我还是将掺杂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以及当天学习情况,整合成了一页工作日志,我相信只要坚持几个月,厚厚一本也能啃光。
至于那本记录走基层的日志,因为没那么多机会去基层,我真不知该如何写。即便到了基层,如何能很快抓住痛点,调查出问题,并转换成文字,这也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幸好其他人对此也犯难,都是将这些内容泛泛地记下,有空就涂上几笔,把那一本用硕大且潦草的字写满即可。虽然怎么看都有些浪费,不过洋洋洒洒一大本,也还是挺壮观的。
另外,像我这种办公不离电脑,且很少写字的人,字迹较差,文本内容向来都由电脑完成。这样方便了办公,也确实掩盖了我那拿不出手的丑字。终于有机会写字时,就有了练字的想法,能否利用这次大量写字的机会,让自己的字迹有所提升呢,我觉得这是一次契机。
时间就像牙膏,是挤出来的。从那以后,只要空闲,我就会开始写。以“日更”的态度,尽量保证每天写一页纸。大概算了一下,一页能写三五百字,而每天写一页,不出一年这一大本就能写完。
或许当时不觉得,如今回头看那段写字的时光,却是分外怀念,手里握着那根漂亮的钢笔,完全不用打草稿,稍微整理思路,就能把心里的话转移到纸上,而回过头再读一遍,发现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而由于我写得特别慢,也很小心,这一整篇看起来很工整,一笔一划丝毫不潦草,甚至不像是我写的。
而那抄写的所谓学习笔记,尽管没有任何原创内容,我也在一丝不苟地写,犹如石匠在石板上精心雕刻作品。刚开始会不耐烦,觉得这样简直是折磨人,可事后却发现,写字倒是很能磨练耐心。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偶尔有件急不来,要慢下来才能做好的事情,倒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而我也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在繁重的课业面前,执笔刷刷写不停。
一年时间,就在我刻意营造出的忙碌氛围中过去,那几本崭新的大本子,在我每天不断书写之下,变得陈旧,那一页页书写整齐的文字,密密匝匝爬满了纸张。而读到我写的日志,欣喜地发现,虽然多数内容是自由发挥,但读起来倒是朗朗上口,偶尔蹦出来的一些词句也让人惊叹当时的奇思妙想。和大半年前的自己对话,感觉很奇妙。
就这样顺利通过了年底检查,然后笔记本就可以束之高阁,放上书架了。我犹如打了胜仗的将军,开始享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和宁静。尽管我知道来年也会更换新本子,重复这一行为。但激情退去,才思枯竭,已经不打算再这样写了。第二年,果然发来了几本尺寸更小但更厚实的硬皮笔记本,我只是每隔几天就寥寥数笔,将几天内容草草记下,留下了一本本毫无价值的废纸。
如今,再回首往事,已时过境迁。当这些本子上蒙上了灰尘,纸页渐渐泛黄。我试图拿着笔再写几个字时,却发现自己依旧是丑陋的字迹,和从前别无二致,经过那一年练字后才勉强提升的字迹,再长期荒废过后,又打回原形了。我在想:下一次如此奋笔疾书,又会在何时呢?
时光难回,往事如烟。过去的日子,总有些是值得记录和怀念的,而多数人都没能将那些精彩的瞬间记下来,知识和金句,感悟和灵感,都会不经意间与我们擦肩而过,而笔记本却能将其捕获,成为我们不断进步和升华的工具手段。
我庆幸自己那时一时“头脑发热”,写下了几大本笔记,让如今的我更能知道自己一路走来留下的时空轨迹。我也遗憾在那以后的几年岁月里,有多少值得纪念和缅怀的日子,多少可能改变命运的灵感,都只是经过我人生的过客,因没有笔记本和发达的大脑去迎接,终究与我失之交臂。
想到这里,我轻轻擦拭干净笔记本上的灰尘,将其放回原处。又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的笔记文档,随着手指在键盘上叩动,那一行行承载着我的想法的文字逐渐在屏幕里不断向前延伸,如一辆时光列车,装载着过去的收获和感悟,又寄托着当下的希望和期许,带着我奔向越发清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