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约束的感知
不要低估自己的惰性。多数情况下,能躺着你一定不会坐着,能玩手机你一定不会看书,能得过且过你一定不会给自己找事…
所以,如果想进步,就需要约束,可以是来自自己的也可是是来自外界的。
如果自己给不了自己约束,那就应该创造或者珍惜来自外部的约束。
上述感知是某一天突然产生的,来自自己的切身体验,关于写作和冥想。
关于写作
现在,如果有什么想法或反思,通常情况下都会第一时间去记录,一边记录一边去做更进一步的思考或反思。就在19年前,还从来没有记录的习惯,但之所以变得和之前不一样,都是因为「每日写作」这个约束。为了完成每日写作这个目标,不管有什么东西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否则就会困于没有素材可写。因此,有效地抵抗了不想思考、不想记录等等惰性。让人也变得愿意思考、能够思考、愿意记录、能够记录。
关于冥想
早就听说过冥想如何如何好,但每一次开始做几次后就不了了之,因此从未体验过它的好,也因此更没有持续做的动力。
2020年,给自己约定了一个100天朋友圈打卡活动,每天冥想10分钟,把记录发到朋友圈。每一次做这样的事做不了多久就会后悔,因为太难了。有段时间,我早晨起来,打开冥想app,然后冥想冥想就睡着了,要么就是引导语在一旁响着,自己却静不下心来,坐立难安。总之有段时间每天的冥想纯靠打卡支撑,每天的冥想也纯为了完成打卡的任务。
但是,就这么被迫着完成了100天打卡后,后来冥想开始变得容易了,至少变成了一种随时想做随时就能去做的运动,没有抵抗没有情绪,有时还有期待。也在不知不觉间,体验到了冥想带来的好处:专注力提升,能觉察自己。
这当中尤为令人珍惜的是觉察能力。我甚至觉得一切的进步都源于觉察。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才有可能站在第三人视角去观察你之前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那么想,也才有可能看到其中的不足,并找到更好的方式。改进就是这么来的。
想想看,如果没有一开始的100天冥想打卡的约束,我可能到现在都没有开始冥想。
关于工作
当通过以上两件事重新感知了「约束」后,对于工作当中的约束有了不一样的感知。
如果遇到了来自外部的约束或要求,想想大多数人的反应。因为约束和要求挑战了他们的舒适区、过去的习惯,所以,对待约束的反应通常都是抗拒、抵触。
不妨先不带任何情绪的想一想,那份约束或要求能否帮自己培养一些新的习惯或能力?那个习惯或能力对于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不要让自己被情绪牵制着做出非理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