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不拒细流散文简友广场

小院依稀南渡风(上)

2023-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flower_惠风

这两天有事,不得已在西北新城的蜗居逗留。晚上九点多在吾悦广场的美食圈晃荡一圈,边吃边从隅山公园往蜗居走回。

夜风终于褪去了白天的炎热,大家都不用着急赶时间了,我这路就走得有些信马由缰、毫无逻辑。

从人行道穿过金川路,不知怎么就漂移到陈家营路的右边人行道,那是我所在公寓的隔壁街区。

还没走出三五十步,看到一间瓦舍掩在大马路侧边的行道树中,在这高楼林立中有些突兀。不由再看,是三间或四五间瓦房,陈家营虽然以前僻远,如今这样的转角路段已寸金难得寸土。

⋯⋯ ?

再瞧瞧,确是瓦屋,且是小小一院,深色木门楣上有金字,不大,定睛遥看,赫然是“华罗庚旧居"。

再看看,真没错:华罗庚旧居。

真的真的太对不起陈家营的山神公公、土地爷爷啦。

我太肤浅了,竟不知寓外百米之处,曾经为大家所居。

我之前在北边暂住过,知道龙头街近旁有一旧屋,曾是林徽音梁思成的旧居。当时尚在围挡中,无法参观,后来就一直没去过了。

今晚若还是直奔主题地走路,当然也还是无法注意到这一点点灰瓦白墙的存在。

第二天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要进去参观。

大清早,没什么观光客,但我刚要跨进围栏,却发现有一队服务人员在第一个院门外开短晨会的样子,院门上书庚雲书院。我不明就理,迟疑了一下,还是走进这公园一角。

原来共有三个小院,中间小院是华罗庚旧居,门口墙根角开着几株月季,在白墻朝辉的映衬下很好看。

后悔没给月季来个特写

小院不大,正屋与两侧的厢房组成错落有致的u型,天井是真的有排水涵洞的那种。

话不啰嗦,上图吧。请诸君原谅我这拍照的臭水平吧。

这是普通人家的u型小院 木梯衔接二楼与东西小楼 小院是合理的错层结构

这是西厢房,是当时年轻的华罗庚先生一家所居之寓。现在是陈列馆的一部分。

西厢,看来是注定要出名的。

在传统中国汉族民居中,东厢是宦仕家族长房所居;对于皇室则是太子所居,曰东宫。

但在普通百姓头脑中,西厢却注定是更出名的那一厢,既出产才子佳人张生莺莺的故事,还容纳了今天所瞻仰的这位科学巨肇的一段艰辛时日。

看来我以后一定要访遍昆明的这类小院,林梁旧居,梅贻奇旧居等等等等,并且我一定要多留意曾住过西厢的名士们。

穷街陋巷崛起的文曲星 天才也需要有巨人托举 旧居多年后的旧貌

这张图是辟为文物保护单位前普通人家烟火中的旧居。

这个时候距离南渡北归的风云已经很久很久了,是和平烟火中的民宅。

但由此足以管窥风云震荡之际硝烟中南渡名士们的种种艰辛与不屈风骨。

毫无疑问,华罗庚先生是最耀眼的文曲星之一。

按照最近流行的天才基本法,天才若想要有所成就,必须要一以贯之地努力、不得懈怠地奋斗。

华罗庚从一位天才少年成长为精忠报国的文曲星,所付出的努力、所获得的际遇,却远远比这多得多。

首先,这位天才少年具有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所以能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

同时,少年时期遇上恩师指点,集中在一个领域的特定范围内持续钻研。

随后在青年时期,天才又得到了熊庆来等大师的帮助,获得了当时最好的学术环境。

与这些同样重要的是,他有一位伟大的、唯一的贤内助。这位普通的女性,竭尽全力照顾与支持着天才丈夫,甚至是从死神手中夺回丈夫的性命。

啦啦啦,话多了。

总之,除了本人天赋异禀、坚韧卓绝的特质之外,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天才平民走向殿堂的促成因素。

这样一个小院,能让您详细阅读陈列馆中的图文,并由此得到一些启迪。

这应该就是寸土寸金的高楼丛中这一方小院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当然已远远超出了金银所能衡量的范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