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营销每天写1000字

唐晓涵:【刷屏级新媒体营销】到底长什么样?(下)

2017-06-12  本文已影响184人  唐晓涵lynn

大规模刷屏级新媒体营销案例,在行业内已经成为一个营销事件/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志。

就连每天的社交谈资,我们都要说,昨晚被某某广告刷屏了,如果你说不知道,还有可能被嫌弃,甚至最早的宝马奔驰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广告,很多人都以此为荣,看来我被大数据界定为有钱人,所以我才能看到这个广告,哦,原来我是穷逼,所以我连宝马广告都刷不到。

对于新媒体营销人而言,在操盘的案例中,能真正做出几个刷屏级案例,才好意思说自己做新媒体的,但实际上,真正能做出来的却没有几个,大部分还是靠烧品牌主的钱烧出来的,有钱任性,有钱分分钟十万+。

无论大环境如何,规律总是客观存在的,刷屏级新媒体营销如何在浮躁又虚幻的氛围下,拔乱反正,出奇守正呢?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要重点了解下一个关键词:内容。

即理解新媒体情景下,有传播力的内容的客观规律。

做新媒体运营,本质就是传播,传播就是生命力,产出好的内容就是在做传播,内容就是新媒体的生命线。

好的内容带来流量,流量意味着机会,更悄然改变着交易和消费的格局。

大众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创业的趋势何在?


如图,根据2-8定律。随着信息大爆炸去,面对多元化的内容,读者们正在从严肃的主题式阅读向“非刚需和泛阅读”状态过度

首先,新闻报道,人物特写,专业研究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其次,更多轻松随性,有叙事风格和个性形象的内容,越来越受欢迎。

移动互联网让读者们随时处于移动的场景,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生活那么累,其实大家更喜欢看点轻松随性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小说不管在哪个年代都很受欢迎,人人喜欢看故事,能将读者短暂从现实抽离。

个性化的,人格外的自媒体更容易博得粉丝的喜爱,“个性”是稀缺资源,做自媒体,就要有个性!用户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找的过程中容易被干扰,于是今日头条这种推荐机制很受欢迎。

通过一定的算法,结合自动化技术,来提升偶遇阅读的打开率和粘性,如晓涵的某些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可能阅读量不高,但在今日头条经常被系统推荐,轻易上十万+,引流效果非常棒!

这样的机制,深层次思考,对于内容创业是一种变革,它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和平台。


如图,内容创业,有两大商业路径:资本和广告。

通过最近晓涵接触的公众号收购和投资案例发现,读者的喜好与投融资的公众号项目有一定的不对称性。

读者们,更喜欢和自身生活心理相关的内容,而资本更看重行业影响力,精准用户人群,如:男号比女号值钱,具有显著可识别的内容。

在新媒体内容营销,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多机会,无需过渡看重某一种路径,更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性来规划。



从内容形式看,用户对于多元化的内容需求虽然没有产生对图文压倒式的替代,视频音频也有一点技术门槛,但多媒体形态的优质内容,还是有迅速上位的机会,乃至直播,仍然有较大的需求缺口!

做新媒体营销,关于内容,不得不提的就是ugc/ogc/pgc,经常有客户问我这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新媒体营销内容分三个部分,最核心的也是我们运营成本最低的事情就是OGC,即品牌自主产生内容,比如官方自己运营微博微信论坛社区,自己内部选题,搜集素材,输出内容,OGC的核心在于:对品牌有清醒认知。

UGC就是让用户来自发生产内容,比如做一个互动活动,设置话题,让大家参与讨论,主动转发,比如做一个平台,类似知乎,让各个领域的专业的人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从而推动平台发展。比如很多品牌希望搞一些活动让大家参与,拍照片,录视频等,最后由用户自主产生内容,前提是品牌本身有足够的影响力,有一定的真实的铁杆粉丝,他们作为种子用户能够帮忙转发内容传播源。

最右边的是PGC,行业中有非常多的在内容生产方面非常专业的机构或者自媒体人,一些大号运营主就是我们所说的pgc,很多广告主投放广告时,喜欢对内容加以限制,其实是很不理智的,比如你要投五十万粉丝大号剽悍一只猫的广告,你就应该放权让他自己写广告软文,而不是用的你通稿,因为没有人比猫更懂他的粉丝,他的粉丝的心理和行为,这些对内容运营非常专业的人,他们本身对于用户的理解比品牌主的理解要深刻,PGC既是内容产生者同时是流量入口。

接下来,我们看十个来源网络的,由兔占整理出来的2016年十大精选新媒体营销案例。

支付宝发“敬业福”欲切入社交领域

影响力:★★★★☆时间:2016年2月


年初,支付宝“集齐五福,平分2亿现金”的红包活动抢了个大风头。一时间,几乎身边所有的人都在求最稀缺的那张“敬业福”。但实际上,支付宝似乎把全国人民都玩儿了,集齐五福的人不过才领到272元,而支付宝获得的传播量和品牌影响力却不可估量。

支付宝当然不止是想抢风头那么简单,众所皆知,切入社交领域才是其最终目的。通过引导用户加支付宝好友,互送福卡,打通用户之间在支付宝内的社交关系。虽然大家加支付宝好友求“福”,表面看上去社交氛围一片祥和,但现在看来,大家似乎也仅仅是求“福”而已。

PAPI酱 从“2200万”到与罗胖低调分手

影响力:★★★★☆时间:2016年4月


4月21日,在由罗辑思维主导的「网红PAPI酱广告资源招标会」上,上海丽人丽妆以2200万元拍下,被认为“创人类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最高纪录”,PAPI酱成为史上最贵网红。

然而,随后的质疑声中称,这场招标会其实是一场“阿里家宴”而已。而就在几天前,罗辑思维从papi酱撤资,低调分手,表示将全力做新产品“得到”。这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不是联合炒作,但这次史无前例的自媒体网红标王拍卖,已经载入中国互联网的营销界史册。

今日头条砸钱铺广告一点资讯界面跟进

影响力:★★★★☆时间:2016年3月


3月28日,今日头条在北上广等14个城市的地铁和公交站台刷起了广告。类似“今天睡不着,看今日头条”等“今天体”广告在我们身边疯狂刷屏。

尽管广告引发大量网友吐槽,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要么创意制胜,要么博眼球引发关注的时代,对今日头条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今日头条刷完屏后,一点资讯、界面等新闻阅读类APP也陆续霸占地铁、公交、电梯等人流密集处。不过他们的文案还算正常,同时,造成的传播影响也不及今日头条。

比起其他营销事件,天猫双十一的刷屏能力绝对算得上顶级。

10月20日,距离天猫双十一还有10天,天猫开始在全国范围线上线下广撒网式“刷屏”,不断强化公众对双十一活动的认知。各种双十一主题海报遍布地铁公交站、电梯楼道等公共场所;各大App的Loading页也陆续覆盖;线上海报更是随处可见。

天猫双十一全网刷屏VR 增强现实全用上

影响力:★★★★☆时间:2016年11月


除了以上常规的推广方式,天猫还尝试了VR、增强现实、直播等新型表达形式。

1. 《穿越宇宙的邀请函》是天猫制作的一个结合VR技术的H5,H5在朋友圈刷爆热度,打响了双十一的第一枪;2. 《寻找狂欢猫》将增强现实与红包活动结合起来,线上线下相结合也获得了不错的流量引导;3. 直播是今年天猫的另一加分项,网红、明星主播等达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直播近千场,吸引的关注度同样不可估量。

有创新、有创意,还有与前沿技术结合后的新型表达方式。整体来说,今年的天猫双十一基本是大获全胜。

杜蕾斯百人试戴三小时等来个屁

影响力:★★★☆☆时间:2016年4月


在4月26日这天,趁着“直播”这把火,杜蕾斯举办了一场百人试套活动,并在多家在线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全网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五百万,火爆程度出人意料。

不过这场直播结束后却引发了大量争议。毫无疑问,杜蕾斯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打了个“色情擦边球”,在前期吸引了大量目光,让人们对此活动有了太多的期待和幻想,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失望。有网友戏称:“花了三小时,等来了一个屁”。

先不论此次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站在杜蕾斯的角度,这个活动就是为了推广“杜蕾斯Air空气套”,难不成现场的100人真的直播造人么?至于最后放的那个巨型气体是屁,还是空气,其实已经不重要,杜蕾斯已经赚够了眼球,其他的事,就交给产品吧。

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和丢书大作战

影响力:★★★☆☆时间:2016年7月、11月

新世相在去年搞了不少大新闻,其中与航班管家联合推出“逃离北上广”和与众多明星、滴滴出行举办的“丢书大作战”,二者都成为了现象级的营销活动,引发各界争相模仿。


7月8日,新世相的一条微信文章《我买好了30张机票在机场等你: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刷爆了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圈。无论从“说走就走”的创意,还是“逃离北上广”本身释放压力的寓意,都是一次撩动用户痛点的传播,这样的内容往往都能击中人们那颗脆弱的心。此次营销活动共带来近1500万曝光,新世相公众号涨粉11万。


11月15日,新世相再次刷屏。这一次虽然是效仿《哈利·波特》里的“赫敏”在伦敦地跌的丢书行动,但新世相这次拉上数十位明星/KOL、滴滴出行等运输企业联合助推,又打造了一次刷屏级营销活动。虽然新世相在北上广地铁站丢了10000本书,也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品牌曝光,但此次活动似乎存在不少类似“没有看到对读书的热情,只看到对创造一件事情的渴望”的言论和看法。

回顾两次营销活动,似乎人们记住的只是“新世相”,记住了这个甚至都不能被称作营销公司的微信公众号;而那些品牌主,多少有点冤大头的感觉。

深夜食堂《一千零一夜》淘宝内容营销新战场

影响力:★★★☆☆时间:2016年8月


淘宝通过大数据发现,晚上10点是一天流量的最高峰值。于是淘宝团队在淘宝二楼打造了一款季播栏目,“一千零一夜”是第一季,以淘宝美食为主题。

8月10日晚十点,“一千零一夜”第一集《鲅鱼水饺》上线,在朋友圈引起一阵刷屏。据了解,视频播出后,截止到第二天中午12点,这加水饺店在14个小时内卖出了6400件饺子,按照以前的速度,这些饺子得卖13年。这样的成绩似乎比什么十万加还要振奋人心;而且淘宝食品全行业成交增长了11.86%,水饺所在的水饺/馄饨类目,更是暴增了488%,绝对算得上一次叫好又叫座的营销活动。

虽然随后的《一千零一夜》播放量一集不如一集,但总的来说,作为淘宝的首档视频栏目,这已算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试水。此后的淘宝二楼,将成为淘宝内容营销新玩法的阵地。

阴阳师席卷二次元SSR卡刷屏朋友圈

影响力: ★★★☆☆时间:2016年9月


《阴阳师》公测以来,已经在App Store 收获超7万条好评,在iPhone畅销榜上名列第三,日活破200万,被业界成为“2016年移动市场现象级二次元手游”。

其实《阴阳师》成为这匹黑马,原因很简单。“阴阳师”这个IP已经足够卖座,在二次元群体中几乎无人不知。网易前期便是抓住这个点,充分覆盖国内二次元用户。唯美空灵的官方海报、京都古屋展台亮相chinajoy漫展、官方软硬文双重夹击推广、同人插画征集活动、B站网易云音乐上架主题曲等,这些营销推广都只有一个目的——全面拉拢国内二次元群体。

苹果风卫龙辣条成功转战互联网

影响力: ★★★☆☆时间:2016年6月


作为传统食品品牌,卫龙应该算是互联网化最成功的品牌之一了。从最早的一系列苹果风外包装、官方网站,到最近的自导自演天猫店被黑,每一次都能赚够眼球,掀起一波热议火一把。

从营销角度来说,卫龙辣条处处模仿苹果风,本身就是一个亮点。如果你是手机品牌,各方面模仿苹果,不论做到再好,都摆脱不了山寨的嫌疑;但如果你是个休闲零食,各方面模仿高大上的苹果风,就会让人眼前一亮。

不论是哪种营销套路,这一路走来,卫龙似乎已经渐渐把“垃圾食品”这个标签远远甩开,朝着“年轻人的休闲食品”一路向前狂奔。

YSL星辰口红爆红品牌升值或折价

影响力: ★★☆☆☆时间:2016年10月


10月,彩妆品牌YSL新品——星辰唇膏,刷爆了几乎所有社交圈。不论男女,都在围绕“叫男朋友送YSL星辰”、“我怀念那个不懂YSL的女孩”等话题疯狂刷屏。

从渠道来看,微博和微信的推广的主要平台。YSL圣诞星辰系列产品首先通过微博年轻人关注的爱情为基础导火索,待热点攀升后,微博营销号们纷纷进行推送,掀起一大波关注和讨论热潮。同时,微信大号也纷纷跟进,推送YSL相关文章;再加上朋友圈截图、秀恩爱等方式,一同把YSL推到舆论高峰。

尽管有些声音表示,这波推广到最后已经变了味,让人们感觉YSL品牌掉价了,YSL真那么傻做这样的营销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此次营销活动中,YSL公司就算不是主导,也一定有意做了一些引导,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研究案例,有个好处,那就是提高新媒体营销的网感,找感觉。

我们发现,在2016年的成功的新媒体营销案例中,普遍偏娱乐化,速度更加快速化,很多东西火就是一阵风,就像深圳速度,传播节奏在加速,而且碎片化的趋势,内容最好一分钟讲完,帮用户节约时间,什么事情最好都一分钟解决!

另外,很重要的是,在这些刷屏级的事件中,互联网巨头仍然占据大壁江山,因为,体量意味着流量!


这两天,晓涵也关注了一个最新的新媒体营销案例,那就是是芝麻信用,先来回顾一下。



这个在地铁要走两米才能看完的又黄又长的广告,火了,十万+之下,是用户正反方激烈的评论,

其中:

评论最胸胸胸胸胸胸胸胸的:

最近,芝麻信用却横空推出了一系列结结结结结结结结巴的广告,听说是文案胸太大,压着键盘了···

芝麻信用的这组地铁长文案,听说是压压压压压着键盘写出来的

[捂脸][捂脸][捂脸]你的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太大,压键盘了!

这广告一定是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很大的文案不小心压了键盘顶着压力想出来的吧。

天与空文案,你的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太大,压键盘了!

以后我面文案不看脑洞大看胸胸胸大了~


一个策划得当的营销活动,的确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什么让这条广告成为了病毒?

有一本书,乔纳·伯杰的《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晓涵推荐新媒体人都读一读,答案也在这本书里。

重点是,做新媒体营销,我们要了解用户心理。

让用户口口相传,疯狂转发,如病毒般相互感染,使用户成为病毒寄生体并向周边人群扩散,我们常称之为“病毒营销”。

有一个心理学家说过:其实每个人都有分享的欲望,就像和吃饭睡觉一样的欲望。

既然是欲望,其实是不需要用金钱激励的,只要你能找到刺激这种欲望的根源,只需要给他们制造能去转发和分享的内容。

因此,我们在设计病毒营销内容时,其实最应该考虑的不是“我们想让用户转发什么”,而是思考“我们制造的转发内容对他们有什么价值?

用户会转发对他们而言,有什么价值的内容?

以下五种用户心理,是我们做刷屏级新媒体营销策划必须洞悉的。

1,寻找谈资—--有什么好聊的,能让我有谈资

2,表达想法——我想要说服别人,这篇内容表达了我想说的话

3,帮助别人——我为别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为别人提供了帮助

4,塑造形象——装装逼,我是这个阶层,这些标签的人,塑造高大上的形象

5,社会比较——在隐形的社交竞争中胜利,更有地位,虚荣炫耀攀比心理

一,寻找谈资

有一次,一朋友分享了一篇影评给我,我说这个什么内容打动你了。

她说,这篇的角度很特别,不是普通人的视觉,我觉得挺酷的,哪天朋友们聊到这个电影,我就有谈资了!

我说,有谈资这么重要吗?你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啊。

她说,有谈资才能融入大家呀,这是社交资本,不然会很尴尬的,我对电影本身并没这么多想法,但我能辨别,哪些内容是独特,能制造成话题的谈资。

这事给了我两点启示,

第一,在新媒体有传播力的内容,能成为他们的社交货币,为他们制造谈资;

第二,谈资必须是有独特视角,价值,甚至是有违常理的戏剧性冲突。

我们看那么多大号蹭热点事件,同一件事不同的说,有不同的味道,关键就在于角度和论据的差异,芝麻信用的这条文案其实就是制造了社交货币。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资深撰稿人布隆代尔曾经说过,最适合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就是:《我在FBI工作时如何通过与狗熊发生关系而找到了上帝》。

因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违反直觉就能制造注意力。

二,表达想法

在社交关系中,人人都有表达欲望,但是却不是所有人都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或者他们压根就没时间来系统整理想表达的内容。

但是当他们想说服某人的时候,怎么办呢,可以借力。

如果我们能制造出表达某一类人内心想表达的东西,帮助他们去说服别人,这类内容往往很受欢迎。

咪蒙就是玩这类表达的高手。

所以,朋友圈中经常看到老板们分享这些文章:

《致加西亚的信:全力完成任务的,才是好员工》

《细节决定成败:员工最让老板感动的8个细节?》

《情商为王:跟客户打交道时如何压制自己的情绪?》

同样,朋友圈中也经常看到基层员工分享这些文章:

《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管理者折磨走的》

《研究发现:过度加班反而有害工作效率》

《员工更加勤奋,就能弥补高管在战略上的失误吗?》

帮助别人表达想法,也是社交货币的一种。

三,帮助别人

其实你仔细看看晓涵的文字就知道,我是运用了这种套路,分享给小众群体,有价值的新媒体干货,逐渐打造个人品牌和影响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用的,都是被别人需要的,这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交欲望,帮助别人能使我们获得快乐,获得价值认同

随之而来,物质回报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还有很多隐形的福利,比如社会地位等,社交地位,也是一种社交货币,人人都需要。

为什么我经常转发一些思维导图干货到朋友圈后,能看到很多人在转发?

因为,这是大众社交货币需求,你分享了对别人有价值东西,别人感谢你,你会感觉社交更成功了些。

我们在朋友圈,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文字:

《转给正在找工作的朋友:简历面试8大技巧》

《保持身体健康的4种习惯》

《如何写走心的文案》

四,塑造形象

想当年,罗友会,名噪一时,会员都以此自居,为何?

因为我是知识分子,我喜欢读书,我爱智求真,我是关注罗辑思维的人。。。

这些都是在强化每个人的个人品牌形象,每个人都有在社交媒体扮演某一种自己想成为的角色的欲望,我们都有标签化的需求

我是聪明的,我是有逼格的,我是文艺的,我是好爸爸,我是。。。

如果我们制造的内容,能帮助读者塑造某种形象,增加他们的社交货币,他们就更倾向于转发和分享。

案例:

《米其林星级餐厅就餐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具有这4个特点,就是卓越领袖》

《射手座的人不得不说的3大优点》

《罗永浩的理想与坚持》

五,社会比较

记得支付宝年度账单,我与微信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文字,研究这些事件背后的大众心理学,好奇心,跟风,社会比较,人人都有比较心理,并乐此不彼。

即使这些比较没有意义,有些就是随机事件,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

这也是社交货币,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有效且一目了然的比较,他们就倾向于转发和分享。

每到年底,微信用户也可以分享自己今年活得多少赞,去了多少个城市,发出去多少红包,打败了全国多少用户,然后转发朋友圈。

了解清楚用户心理,我们更深入的,更具体的,可以了解用户对于什么样的内容会被转发?

晓涵结合自身写作经验以及新媒体专业研究资料,简单总结出以下五点:

1,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哦,这说的是我!

小说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体裁,因为会让人产生代入感!

小说的主人公命运起伏,读者会觉得是自己在经历。

人都是被标签化的个体,内容也一样,读者一看到这些标签,觉得就像在说自己的故事。

比如同道大叔的星座,每个人都可以代号入座,哦,你是金牛座?你贪财好色,好吃懒做。

很多命理测试为什么会火?因为这个与我息息相关。

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地域文化的内容,每个省份城市的人的性格,一看到深圳人,就像在说自己,也是因为标签化。

2,挑战了读者的世界观,卧槽,居然可以这样?

早期微博很多大号,就是这样的路子,火起来的,说白了就是搬运工,这样的内容要找,并不难。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找。

你看完会觉得很惊奇,特别是在你认知之外的事情,会不自觉地主动去转,因为你想分享给其他人看,以显示自己的博学,有深度,或者与众不同。

3,经久不衰的,喜闻乐见的段子,哈,真好玩!

微博搞笑段子手,冷笑话精选,在微信公众号也一样。段子手在哪都活得好,活好!

4,有态度的新闻/热点,kao,我也要发表观点!

现在的读者看新闻主要来源刷朋友圈,这一点晓涵感同身受,也是因为之前写过王宝强的离婚的事情,文中观点有失偏颇,勾起了部分读者的情绪和表达欲。

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

我们都是有观点,有态度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文字表达,刚好看到一篇文章,表达了他想表达的话,于是转发的目的,其实也是在借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的文章,是在说你自己想表达的,还是替读者在表达?

5,寻求心理安慰,帮我去相信一个我想相信的东西!

这一点,说深了就是人性。

比如我们看到成功人士,为什么我们更愿意去相信他的艰苦创业,励志的那一部分?而不愿意相信他的后台,资质,运气因素?

因为我们人性里有懒惰,自私的一面,总会趋势我们不自觉接受:你看,创业这么艰苦,成功多么不容易,我选择上班是对的。

人的本能里有一些不健康的基因,比如不劳而获,好逸恶劳,很多文章就是利用这点去传播。

6,天下大同,为我所用!对我有实用性的,有启发的,我喜欢!

晓涵的公众号内容,被最多的评价就是:干货,有价值,有启发,很有帮助!其实也是借势这一点,屡试不爽。书单,干货资源,电影资源,游戏攻略,学习教程,读者都会喜欢,因为对他们有用!

7,转发抽奖,小便宜,能给我带来实际物质好处的!

转发抽奖,最先是在微博上玩起来的,特别是小米的微博,玩到极致!

后来搬到微信上,这个成了加谁的微信,送什么东西,老板娘今天心情好,加我送太阳伞之类的,就是利用了部分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

大部分人在社交媒体,都有自己的角色,这个角色可能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他想成为的自己。

你的内容,有帮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吗?

这个就是喜欢和转发的理由。

此外,除了了解用户之外,要策划一个成功的病毒营销活动,要综合考虑三个关键因素:病原体,传播机制,利益诱惑。

1、病原体

病原体,即病毒,活动得以传播的引爆点。

病原体的策划和构建,是新媒体营销的重中之重,必须足够诱人,能充分结合品牌及产品的特性。

策划病原体,要从分析用户群入手,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兴趣爱好、信息接收方式等因素。

除了感情牌之外,在这个娱乐之上的新媒体时代,什么样的病原体最受欢迎?

新奇有趣的娱乐精神,有趣/有料/时尚/时尚的,能为大众提供社交货币,获得大众认同感的病毒。

如:


2、传播机制

首先,精准定位易感人群,找到准确定位的目标人群,就像种子用户一样。

第一批病毒信息的接受者的任务,就是接收品牌的营销信息并向其他消费者传递,所以第一批的传播者是病毒营销能否有效传播的关键。

他们往往是社交媒体的活跃分子,善于言论,喜欢分享,在某个领域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比如kol。

其次,病毒如何传播,以何种形式,通过哪些途径将信息传播,直接营销到传播效果,我们需要精心选择传播的渠道和工具。

传播途径的选择决定 了信息接触群的选择,用户接受信息的习惯与活动传播渠道的结合,才能让病毒感染的信息得以迅速传播。

在微信封闭的社交体系,病毒营销活动利可以什用么方式获得快速传播?

转发文章?转发活动页面?邀请好友点赞?邀请用户与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互动?

如下:


3、利益诱惑

人性都是逐利的,要参与游戏,分享活动的用户,满足他们本身的分享欲望后,还能获得一定福利优惠,无疑是活动的最好助力,能更好的促进传播。

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红包、优惠券:如果是电商类品牌,利用红包,优惠券,体验券,能很好的将流量转化为销量,传播效果也是极好。

2)体验活动的机会:对活动的设计要求比较高,如果这种活动很实验实现,那对于用户吸引力就不大,要尽可能独特,好玩,有诱惑力。

3)礼品:送礼是一门艺术啊,活动策划的也是一样,要独特,有一定价值,好玩。烂大街那些公仔,就算了。礼品也要有门槛,不然没有价值。

4)无形的感觉:毕竟是社交媒体,策划终究是围绕用户在社交的体验来的,体验即感觉,如比较,炫耀,自我满足,虚荣等。

5)游戏机会:转发过后可再获得一次游戏机会,游戏通关后会有礼品或者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会获得礼品。

最后的最后,回到一句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先了解自己品牌的真实状况,提炼核心卖点,进行创意表达,我们才能做好新媒体营销!

简单的说,新媒体营销,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提炼产品卖点和品牌核心价值

无卖点,不营销。

任何一个产品或者品牌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usp,即独特的销售主张,让消费者知道,你的产品优势,和竞品的区别。

美的空调,一晚一度电,是产品卖点的清晰提炼,

要旅游,找途牛,订酒店,上携程,是结合场景的行动暗示,让消费者形成记忆亮点,对号入座;

经常用脑常喝六个核桃,是场景化卖点的体现。

第二步,将卖点创意表达

新媒体营销,关键在于创意。

第三步,引爆传播点

好的话题,需要引爆。什么样的话题能抢占眼球?跟大V名人挂钩,是个上佳选择。

第四步,精准传播

大V名人能在传播事件中提供背书和引爆点,真刀实枪的传播才是新媒体营销的关键所在,不同的阵地有不同的玩法。

第五步,对接销售平台形成有效闭环

销售平台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

不同行业新媒体营销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快消品看重渠道力和品牌力,家具行业看重终端促销力,3C数码看重功能+情感,地产看重团队执行力,和新媒体结合,用新媒体力量来提升和促进。

无论玩法怎么变,营销的本质没有变,新媒体让营销更快,更有效。

本文作者唐晓涵(个人微信:tangxiaohan008),品牌推手,深圳冲格新媒体创始人。

这两天,晓涵也关注了一个最新的新媒体营销案例,那就是是芝麻信用,先来回顾一下。



这个在地铁要走两米才能看完的又黄又长的广告,火了,十万+之下,是用户正反方激烈的评论,

其中:

评论最胸胸胸胸胸胸胸胸的:

最近,芝麻信用却横空推出了一系列结结结结结结结结巴的广告,听说是文案胸太大,压着键盘了···

芝麻信用的这组地铁长文案,听说是压压压压压着键盘写出来的

[捂脸][捂脸][捂脸]你的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太大,压键盘了!

这广告一定是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很大的文案不小心压了键盘顶着压力想出来的吧。

天与空文案,你的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太大,压键盘了!

以后我面文案不看脑洞大看胸胸胸大了~


一个策划得当的营销活动,的确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什么让这条广告成为了病毒?

有一本书,乔纳·伯杰的《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晓涵推荐新媒体人都读一读,答案也在这本书里。

重点是,做新媒体营销,我们要了解用户心理。

让用户口口相传,疯狂转发,如病毒般相互感染,使用户成为病毒寄生体并向周边人群扩散,我们常称之为“病毒营销”。

有一个心理学家说过:其实每个人都有分享的欲望,就像和吃饭睡觉一样的欲望。

既然是欲望,其实是不需要用金钱激励的,只要你能找到刺激这种欲望的根源,只需要给他们制造能去转发和分享的内容。

因此,我们在设计病毒营销内容时,其实最应该考虑的不是“我们想让用户转发什么”,而是思考“我们制造的转发内容对他们有什么价值?

用户会转发对他们而言,有什么价值的内容?

以下五种用户心理,是我们做刷屏级新媒体营销策划必须洞悉的。

1,寻找谈资—--有什么好聊的,能让我有谈资

2,表达想法——我想要说服别人,这篇内容表达了我想说的话

3,帮助别人——我为别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为别人提供了帮助

4,塑造形象——装装逼,我是这个阶层,这些标签的人,塑造高大上的形象

5,社会比较——在隐形的社交竞争中胜利,更有地位,虚荣炫耀攀比心理

一,寻找谈资

有一次,一朋友分享了一篇影评给我,我说这个什么内容打动你了。

她说,这篇的角度很特别,不是普通人的视觉,我觉得挺酷的,哪天朋友们聊到这个电影,我就有谈资了!

我说,有谈资这么重要吗?你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啊。

她说,有谈资才能融入大家呀,这是社交资本,不然会很尴尬的,我对电影本身并没这么多想法,但我能辨别,哪些内容是独特,能制造成话题的谈资。

这事给了我两点启示,

第一,在新媒体有传播力的内容,能成为他们的社交货币,为他们制造谈资;

第二,谈资必须是有独特视角,价值,甚至是有违常理的戏剧性冲突。

我们看那么多大号蹭热点事件,同一件事不同的说,有不同的味道,关键就在于角度和论据的差异,芝麻信用的这条文案其实就是制造了社交货币。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资深撰稿人布隆代尔曾经说过,最适合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就是:《我在FBI工作时如何通过与狗熊发生关系而找到了上帝》。

因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违反直觉就能制造注意力。

二,表达想法

在社交关系中,人人都有表达欲望,但是却不是所有人都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或者他们压根就没时间来系统整理想表达的内容。

但是当他们想说服某人的时候,怎么办呢,可以借力。

如果我们能制造出表达某一类人内心想表达的东西,帮助他们去说服别人,这类内容往往很受欢迎。

咪蒙就是玩这类表达的高手。

所以,朋友圈中经常看到老板们分享这些文章:

《致加西亚的信:全力完成任务的,才是好员工》

《细节决定成败:员工最让老板感动的8个细节?》

《情商为王:跟客户打交道时如何压制自己的情绪?》

同样,朋友圈中也经常看到基层员工分享这些文章:

《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管理者折磨走的》

《研究发现:过度加班反而有害工作效率》

《员工更加勤奋,就能弥补高管在战略上的失误吗?》

帮助别人表达想法,也是社交货币的一种。

三,帮助别人

其实你仔细看看晓涵的文字就知道,我是运用了这种套路,分享给小众群体,有价值的新媒体干货,逐渐打造个人品牌和影响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用的,都是被别人需要的,这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交欲望,帮助别人能使我们获得快乐,获得价值认同

随之而来,物质回报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还有很多隐形的福利,比如社会地位等,社交地位,也是一种社交货币,人人都需要。

为什么我经常转发一些思维导图干货到朋友圈后,能看到很多人在转发?

因为,这是大众社交货币需求,你分享了对别人有价值东西,别人感谢你,你会感觉社交更成功了些。

我们在朋友圈,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文字:

《转给正在找工作的朋友:简历面试8大技巧》

《保持身体健康的4种习惯》

《如何写走心的文案》

四,塑造形象

想当年,罗友会,名噪一时,会员都以此自居,为何?

因为我是知识分子,我喜欢读书,我爱智求真,我是关注罗辑思维的人。。。

这些都是在强化每个人的个人品牌形象,每个人都有在社交媒体扮演某一种自己想成为的角色的欲望,我们都有标签化的需求

我是聪明的,我是有逼格的,我是文艺的,我是好爸爸,我是。。。

如果我们制造的内容,能帮助读者塑造某种形象,增加他们的社交货币,他们就更倾向于转发和分享。

案例:

《米其林星级餐厅就餐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具有这4个特点,就是卓越领袖》

《射手座的人不得不说的3大优点》

《罗永浩的理想与坚持》

五,社会比较

记得支付宝年度账单,我与微信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文字,研究这些事件背后的大众心理学,好奇心,跟风,社会比较,人人都有比较心理,并乐此不彼。

即使这些比较没有意义,有些就是随机事件,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

这也是社交货币,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有效且一目了然的比较,他们就倾向于转发和分享。

每到年底,微信用户也可以分享自己今年活得多少赞,去了多少个城市,发出去多少红包,打败了全国多少用户,然后转发朋友圈。

了解清楚用户心理,我们更深入的,更具体的,可以了解用户对于什么样的内容会被转发?

晓涵结合自身写作经验以及新媒体专业研究资料,简单总结出以下五点:

1,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哦,这说的是我!

小说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体裁,因为会让人产生代入感!

小说的主人公命运起伏,读者会觉得是自己在经历。

人都是被标签化的个体,内容也一样,读者一看到这些标签,觉得就像在说自己的故事。

比如同道大叔的星座,每个人都可以代号入座,哦,你是金牛座?你贪财好色,好吃懒做。

很多命理测试为什么会火?因为这个与我息息相关。

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地域文化的内容,每个省份城市的人的性格,一看到深圳人,就像在说自己,也是因为标签化。

2,挑战了读者的世界观,卧槽,居然可以这样?

早期微博很多大号,就是这样的路子,火起来的,说白了就是搬运工,这样的内容要找,并不难。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找。

你看完会觉得很惊奇,特别是在你认知之外的事情,会不自觉地主动去转,因为你想分享给其他人看,以显示自己的博学,有深度,或者与众不同。

3,经久不衰的,喜闻乐见的段子,哈,真好玩!

微博搞笑段子手,冷笑话精选,在微信公众号也一样。段子手在哪都活得好,活好!

4,有态度的新闻/热点,kao,我也要发表观点!

现在的读者看新闻主要来源刷朋友圈,这一点晓涵感同身受,也是因为之前写过王宝强的离婚的事情,文中观点有失偏颇,勾起了部分读者的情绪和表达欲。

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

我们都是有观点,有态度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文字表达,刚好看到一篇文章,表达了他想表达的话,于是转发的目的,其实也是在借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的文章,是在说你自己想表达的,还是替读者在表达?

5,寻求心理安慰,帮我去相信一个我想相信的东西!

这一点,说深了就是人性。

比如我们看到成功人士,为什么我们更愿意去相信他的艰苦创业,励志的那一部分?而不愿意相信他的后台,资质,运气因素?

因为我们人性里有懒惰,自私的一面,总会趋势我们不自觉接受:你看,创业这么艰苦,成功多么不容易,我选择上班是对的。

人的本能里有一些不健康的基因,比如不劳而获,好逸恶劳,很多文章就是利用这点去传播。

6,天下大同,为我所用!对我有实用性的,有启发的,我喜欢!

晓涵的公众号内容,被最多的评价就是:干货,有价值,有启发,很有帮助!其实也是借势这一点,屡试不爽。书单,干货资源,电影资源,游戏攻略,学习教程,读者都会喜欢,因为对他们有用!

7,转发抽奖,小便宜,能给我带来实际物质好处的!

转发抽奖,最先是在微博上玩起来的,特别是小米的微博,玩到极致!

后来搬到微信上,这个成了加谁的微信,送什么东西,老板娘今天心情好,加我送太阳伞之类的,就是利用了部分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

大部分人在社交媒体,都有自己的角色,这个角色可能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他想成为的自己。

你的内容,有帮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吗?

这个就是喜欢和转发的理由。

此外,除了了解用户之外,要策划一个成功的病毒营销活动,要综合考虑三个关键因素:病原体,传播机制,利益诱惑。

1、病原体

病原体,即病毒,活动得以传播的引爆点。

病原体的策划和构建,是新媒体营销的重中之重,必须足够诱人,能充分结合品牌及产品的特性。

策划病原体,要从分析用户群入手,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兴趣爱好、信息接收方式等因素。

除了感情牌之外,在这个娱乐之上的新媒体时代,什么样的病原体最受欢迎?

新奇有趣的娱乐精神,有趣/有料/时尚/时尚的,能为大众提供社交货币,获得大众认同感的病毒。

如:


2、传播机制

首先,精准定位易感人群,找到准确定位的目标人群,就像种子用户一样。

第一批病毒信息的接受者的任务,就是接收品牌的营销信息并向其他消费者传递,所以第一批的传播者是病毒营销能否有效传播的关键。

他们往往是社交媒体的活跃分子,善于言论,喜欢分享,在某个领域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比如kol。

其次,病毒如何传播,以何种形式,通过哪些途径将信息传播,直接营销到传播效果,我们需要精心选择传播的渠道和工具。

传播途径的选择决定 了信息接触群的选择,用户接受信息的习惯与活动传播渠道的结合,才能让病毒感染的信息得以迅速传播。

在微信封闭的社交体系,病毒营销活动利可以什用么方式获得快速传播?

转发文章?转发活动页面?邀请好友点赞?邀请用户与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互动?

如下:


3、利益诱惑

人性都是逐利的,要参与游戏,分享活动的用户,满足他们本身的分享欲望后,还能获得一定福利优惠,无疑是活动的最好助力,能更好的促进传播。

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红包、优惠券:如果是电商类品牌,利用红包,优惠券,体验券,能很好的将流量转化为销量,传播效果也是极好。

2)体验活动的机会:对活动的设计要求比较高,如果这种活动很实验实现,那对于用户吸引力就不大,要尽可能独特,好玩,有诱惑力。

3)礼品:送礼是一门艺术啊,活动策划的也是一样,要独特,有一定价值,好玩。烂大街那些公仔,就算了。礼品也要有门槛,不然没有价值。

4)无形的感觉:毕竟是社交媒体,策划终究是围绕用户在社交的体验来的,体验即感觉,如比较,炫耀,自我满足,虚荣等。

5)游戏机会:转发过后可再获得一次游戏机会,游戏通关后会有礼品或者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会获得礼品。

最后的最后,回到一句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先了解自己品牌的真实状况,提炼核心卖点,进行创意表达,我们才能做好新媒体营销!

简单的说,新媒体营销,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提炼产品卖点和品牌核心价值

无卖点,不营销。

任何一个产品或者品牌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usp,即独特的销售主张,让消费者知道,你的产品优势,和竞品的区别。

美的空调,一晚一度电,是产品卖点的清晰提炼,

要旅游,找途牛,订酒店,上携程,是结合场景的行动暗示,让消费者形成记忆亮点,对号入座;

经常用脑常喝六个核桃,是场景化卖点的体现。

第二步,将卖点创意表达

新媒体营销,关键在于创意。

第三步,引爆传播点

好的话题,需要引爆。什么样的话题能抢占眼球?跟大V名人挂钩,是个上佳选择。

第四步,精准传播

大V名人能在传播事件中提供背书和引爆点,真刀实枪的传播才是新媒体营销的关键所在,不同的阵地有不同的玩法。

第五步,对接销售平台形成有效闭环

销售平台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

不同行业新媒体营销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快消品看重渠道力和品牌力,家具行业看重终端促销力,3C数码看重功能+情感,地产看重团队执行力,和新媒体结合,用新媒体力量来提升和促进。

无论玩法怎么变,营销的本质没有变,新媒体让营销更快,更有效。

本文作者唐晓涵(个人微信:tangxiaohan008),品牌推手,深圳冲格新媒体创始人。

这两天,晓涵也关注了一个最新的新媒体营销案例,那就是是芝麻信用,先来回顾一下。



这个在地铁要走两米才能看完的又黄又长的广告,火了,十万+之下,是用户正反方激烈的评论,

其中:

评论最胸胸胸胸胸胸胸胸的:

最近,芝麻信用却横空推出了一系列结结结结结结结结巴的广告,听说是文案胸太大,压着键盘了···

芝麻信用的这组地铁长文案,听说是压压压压压着键盘写出来的

[捂脸][捂脸][捂脸]你的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太大,压键盘了!

这广告一定是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很大的文案不小心压了键盘顶着压力想出来的吧。

天与空文案,你的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胸太大,压键盘了!

以后我面文案不看脑洞大看胸胸胸大了~


一个策划得当的营销活动,的确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什么让这条广告成为了病毒?

有一本书,乔纳·伯杰的《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晓涵推荐新媒体人都读一读,答案也在这本书里。

重点是,做新媒体营销,我们要了解用户心理。

让用户口口相传,疯狂转发,如病毒般相互感染,使用户成为病毒寄生体并向周边人群扩散,我们常称之为“病毒营销”。

有一个心理学家说过:其实每个人都有分享的欲望,就像和吃饭睡觉一样的欲望。

既然是欲望,其实是不需要用金钱激励的,只要你能找到刺激这种欲望的根源,只需要给他们制造能去转发和分享的内容。

因此,我们在设计病毒营销内容时,其实最应该考虑的不是“我们想让用户转发什么”,而是思考“我们制造的转发内容对他们有什么价值?

用户会转发对他们而言,有什么价值的内容?

以下五种用户心理,是我们做刷屏级新媒体营销策划必须洞悉的。

1,寻找谈资—--有什么好聊的,能让我有谈资

2,表达想法——我想要说服别人,这篇内容表达了我想说的话

3,帮助别人——我为别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为别人提供了帮助

4,塑造形象——装装逼,我是这个阶层,这些标签的人,塑造高大上的形象

5,社会比较——在隐形的社交竞争中胜利,更有地位,虚荣炫耀攀比心理

一,寻找谈资

有一次,一朋友分享了一篇影评给我,我说这个什么内容打动你了。

她说,这篇的角度很特别,不是普通人的视觉,我觉得挺酷的,哪天朋友们聊到这个电影,我就有谈资了!

我说,有谈资这么重要吗?你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啊。

她说,有谈资才能融入大家呀,这是社交资本,不然会很尴尬的,我对电影本身并没这么多想法,但我能辨别,哪些内容是独特,能制造成话题的谈资。

这事给了我两点启示,

第一,在新媒体有传播力的内容,能成为他们的社交货币,为他们制造谈资;

第二,谈资必须是有独特视角,价值,甚至是有违常理的戏剧性冲突。

我们看那么多大号蹭热点事件,同一件事不同的说,有不同的味道,关键就在于角度和论据的差异,芝麻信用的这条文案其实就是制造了社交货币。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资深撰稿人布隆代尔曾经说过,最适合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就是:《我在FBI工作时如何通过与狗熊发生关系而找到了上帝》。

因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违反直觉就能制造注意力。

二,表达想法

在社交关系中,人人都有表达欲望,但是却不是所有人都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或者他们压根就没时间来系统整理想表达的内容。

但是当他们想说服某人的时候,怎么办呢,可以借力。

如果我们能制造出表达某一类人内心想表达的东西,帮助他们去说服别人,这类内容往往很受欢迎。

咪蒙就是玩这类表达的高手。

所以,朋友圈中经常看到老板们分享这些文章:

《致加西亚的信:全力完成任务的,才是好员工》

《细节决定成败:员工最让老板感动的8个细节?》

《情商为王:跟客户打交道时如何压制自己的情绪?》

同样,朋友圈中也经常看到基层员工分享这些文章:

《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管理者折磨走的》

《研究发现:过度加班反而有害工作效率》

《员工更加勤奋,就能弥补高管在战略上的失误吗?》

帮助别人表达想法,也是社交货币的一种。

三,帮助别人

其实你仔细看看晓涵的文字就知道,我是运用了这种套路,分享给小众群体,有价值的新媒体干货,逐渐打造个人品牌和影响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用的,都是被别人需要的,这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交欲望,帮助别人能使我们获得快乐,获得价值认同

随之而来,物质回报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还有很多隐形的福利,比如社会地位等,社交地位,也是一种社交货币,人人都需要。

为什么我经常转发一些思维导图干货到朋友圈后,能看到很多人在转发?

因为,这是大众社交货币需求,你分享了对别人有价值东西,别人感谢你,你会感觉社交更成功了些。

我们在朋友圈,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文字:

《转给正在找工作的朋友:简历面试8大技巧》

《保持身体健康的4种习惯》

《如何写走心的文案》

四,塑造形象

想当年,罗友会,名噪一时,会员都以此自居,为何?

因为我是知识分子,我喜欢读书,我爱智求真,我是关注罗辑思维的人。。。

这些都是在强化每个人的个人品牌形象,每个人都有在社交媒体扮演某一种自己想成为的角色的欲望,我们都有标签化的需求

我是聪明的,我是有逼格的,我是文艺的,我是好爸爸,我是。。。

如果我们制造的内容,能帮助读者塑造某种形象,增加他们的社交货币,他们就更倾向于转发和分享。

案例:

《米其林星级餐厅就餐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具有这4个特点,就是卓越领袖》

《射手座的人不得不说的3大优点》

《罗永浩的理想与坚持》

五,社会比较

记得支付宝年度账单,我与微信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文字,研究这些事件背后的大众心理学,好奇心,跟风,社会比较,人人都有比较心理,并乐此不彼。

即使这些比较没有意义,有些就是随机事件,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

这也是社交货币,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有效且一目了然的比较,他们就倾向于转发和分享。

每到年底,微信用户也可以分享自己今年活得多少赞,去了多少个城市,发出去多少红包,打败了全国多少用户,然后转发朋友圈。

了解清楚用户心理,我们更深入的,更具体的,可以了解用户对于什么样的内容会被转发?

晓涵结合自身写作经验以及新媒体专业研究资料,简单总结出以下五点:

1,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哦,这说的是我!

小说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体裁,因为会让人产生代入感!

小说的主人公命运起伏,读者会觉得是自己在经历。

人都是被标签化的个体,内容也一样,读者一看到这些标签,觉得就像在说自己的故事。

比如同道大叔的星座,每个人都可以代号入座,哦,你是金牛座?你贪财好色,好吃懒做。

很多命理测试为什么会火?因为这个与我息息相关。

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地域文化的内容,每个省份城市的人的性格,一看到深圳人,就像在说自己,也是因为标签化。

2,挑战了读者的世界观,卧槽,居然可以这样?

早期微博很多大号,就是这样的路子,火起来的,说白了就是搬运工,这样的内容要找,并不难。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找。

你看完会觉得很惊奇,特别是在你认知之外的事情,会不自觉地主动去转,因为你想分享给其他人看,以显示自己的博学,有深度,或者与众不同。

3,经久不衰的,喜闻乐见的段子,哈,真好玩!

微博搞笑段子手,冷笑话精选,在微信公众号也一样。段子手在哪都活得好,活好!

4,有态度的新闻/热点,kao,我也要发表观点!

现在的读者看新闻主要来源刷朋友圈,这一点晓涵感同身受,也是因为之前写过王宝强的离婚的事情,文中观点有失偏颇,勾起了部分读者的情绪和表达欲。

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

我们都是有观点,有态度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文字表达,刚好看到一篇文章,表达了他想表达的话,于是转发的目的,其实也是在借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的文章,是在说你自己想表达的,还是替读者在表达?

5,寻求心理安慰,帮我去相信一个我想相信的东西!

这一点,说深了就是人性。

比如我们看到成功人士,为什么我们更愿意去相信他的艰苦创业,励志的那一部分?而不愿意相信他的后台,资质,运气因素?

因为我们人性里有懒惰,自私的一面,总会趋势我们不自觉接受:你看,创业这么艰苦,成功多么不容易,我选择上班是对的。

人的本能里有一些不健康的基因,比如不劳而获,好逸恶劳,很多文章就是利用这点去传播。

6,天下大同,为我所用!对我有实用性的,有启发的,我喜欢!

晓涵的公众号内容,被最多的评价就是:干货,有价值,有启发,很有帮助!其实也是借势这一点,屡试不爽。书单,干货资源,电影资源,游戏攻略,学习教程,读者都会喜欢,因为对他们有用!

7,转发抽奖,小便宜,能给我带来实际物质好处的!

转发抽奖,最先是在微博上玩起来的,特别是小米的微博,玩到极致!

后来搬到微信上,这个成了加谁的微信,送什么东西,老板娘今天心情好,加我送太阳伞之类的,就是利用了部分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

大部分人在社交媒体,都有自己的角色,这个角色可能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他想成为的自己。

你的内容,有帮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吗?

这个就是喜欢和转发的理由。

此外,除了了解用户之外,要策划一个成功的病毒营销活动,要综合考虑三个关键因素:病原体,传播机制,利益诱惑。

1、病原体

病原体,即病毒,活动得以传播的引爆点。

病原体的策划和构建,是新媒体营销的重中之重,必须足够诱人,能充分结合品牌及产品的特性。

策划病原体,要从分析用户群入手,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兴趣爱好、信息接收方式等因素。

除了感情牌之外,在这个娱乐之上的新媒体时代,什么样的病原体最受欢迎?

新奇有趣的娱乐精神,有趣/有料/时尚/时尚的,能为大众提供社交货币,获得大众认同感的病毒。

如:


2、传播机制

首先,精准定位易感人群,找到准确定位的目标人群,就像种子用户一样。

第一批病毒信息的接受者的任务,就是接收品牌的营销信息并向其他消费者传递,所以第一批的传播者是病毒营销能否有效传播的关键。

他们往往是社交媒体的活跃分子,善于言论,喜欢分享,在某个领域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比如kol。

其次,病毒如何传播,以何种形式,通过哪些途径将信息传播,直接营销到传播效果,我们需要精心选择传播的渠道和工具。

传播途径的选择决定 了信息接触群的选择,用户接受信息的习惯与活动传播渠道的结合,才能让病毒感染的信息得以迅速传播。

在微信封闭的社交体系,病毒营销活动利可以什用么方式获得快速传播?

转发文章?转发活动页面?邀请好友点赞?邀请用户与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互动?

如下:


3、利益诱惑

人性都是逐利的,要参与游戏,分享活动的用户,满足他们本身的分享欲望后,还能获得一定福利优惠,无疑是活动的最好助力,能更好的促进传播。

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红包、优惠券:如果是电商类品牌,利用红包,优惠券,体验券,能很好的将流量转化为销量,传播效果也是极好。

2)体验活动的机会:对活动的设计要求比较高,如果这种活动很实验实现,那对于用户吸引力就不大,要尽可能独特,好玩,有诱惑力。

3)礼品:送礼是一门艺术啊,活动策划的也是一样,要独特,有一定价值,好玩。烂大街那些公仔,就算了。礼品也要有门槛,不然没有价值。

4)无形的感觉:毕竟是社交媒体,策划终究是围绕用户在社交的体验来的,体验即感觉,如比较,炫耀,自我满足,虚荣等。

5)游戏机会:转发过后可再获得一次游戏机会,游戏通关后会有礼品或者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会获得礼品。

最后的最后,回到一句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先了解自己品牌的真实状况,提炼核心卖点,进行创意表达,我们才能做好新媒体营销!

简单的说,新媒体营销,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提炼产品卖点和品牌核心价值

无卖点,不营销。

任何一个产品或者品牌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usp,即独特的销售主张,让消费者知道,你的产品优势,和竞品的区别。

美的空调,一晚一度电,是产品卖点的清晰提炼,

要旅游,找途牛,订酒店,上携程,是结合场景的行动暗示,让消费者形成记忆亮点,对号入座;

经常用脑常喝六个核桃,是场景化卖点的体现。

第二步,将卖点创意表达

新媒体营销,关键在于创意。

第三步,引爆传播点

好的话题,需要引爆。什么样的话题能抢占眼球?跟大V名人挂钩,是个上佳选择。

第四步,精准传播

大V名人能在传播事件中提供背书和引爆点,真刀实枪的传播才是新媒体营销的关键所在,不同的阵地有不同的玩法。

第五步,对接销售平台形成有效闭环

销售平台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

不同行业新媒体营销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快消品看重渠道力和品牌力,家具行业看重终端促销力,3C数码看重功能+情感,地产看重团队执行力,和新媒体结合,用新媒体力量来提升和促进。

无论玩法怎么变,营销的本质没有变,新媒体让营销更快,更有效。

本文作者唐晓涵(个人微信:tangxiaohan008),品牌推手,深圳冲格新媒体创始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