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转型,我曾把路踩成了“坑”

2022-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符充的生涯驿站

我过去在职场20多年,一直走在寻找职业转型方向的路上。

大学时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父母的观念是会计越老越吃香,也好安排工作。但是我学得特别痛苦,第1个学期会计基础挂科。毕业后从事会计的第二年,在进入社会的兴奋期过了以后,我有了换工作的念头。我不喜欢天天待在办公室,像一只青蛙,只看到四角的天空。但是不做会计,我还能做什么呢?我很迷茫,但不得不继续做会计,因为背负着父母家人的期待,大家希望我能够进入体制内,生活安稳。直到1997年,我终于找了个借口,说想考托福。于是辞掉了工作,拎着行李去了现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当年叫广州外语学院。当年出国很热,托福班满员,我只好选择学了三个月的商务英语,因为兜里的钱不允许我继续读下去。我不想回中山,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很难以面对家人。当时是过年前,尝试在广州找工作,没找着,一方面,自己在财务方面没有硬职称,英语也只是三脚猫的功夫,真不知道能做什么。只好又灰溜溜地回到中山,依旧住在我姐家里。那年的新年特别煎熬,天天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在想,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想到自己只会做会计,便不胜其烦:兜了一圈,又要走回老路吗?

想起几年前,我的姐夫曾经跟我提过一家公司,说过那些销售的故事。我顺口问了一句:“销售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好?”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对职业,毫无了解。姐夫说:“推销呗,做销售很自由啊。”我一听说“自由”,眼睛马上就亮了。还没等我答应,姐夫就已经帮我约了面试。结果,没面试成销售这个工作, 老板说,“做行政吧,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就是从事行政工作。”我一听,眼睛又亮了。但是干了几个月,热乎劲儿一过,我又发现这是个无聊的工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入了销售部。当时觉得,核心部门,地位高,在公司出入自由,收入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上完定位训练营后再回头体会这句话,终于理解了现实的骨感,是因为我们缺少内部资源,也缺少外部资源。刚开始做销售的那一年,每天最早一个上班,最晚一个回来,还是入不敷出。最穷的时候,兜里剩下不到100块钱,恰好要跟老板去肇庆出差,很窘迫地跟司机借钱,请他吃饭。我终于熬过来了,又开始想,除了销售,我还能做什么?离开了这家公司,我还能去哪儿?我找不到答案。那一年,看了个很火的节目,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特朗普的《学徒》,过去一位同事跳槽去广州成了职业经理人,我想,做职业经理人多光鲜亮丽啊。于是又卯足了劲自学高等数学,考上了中山大学学习工商管理,边工作边学习。后来发现,我们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也就只是主要管理公司内部的事务。管理无大事。我又放弃了做职业经理人的念头,继续不安心地工作。想到未来,我依然很迷茫。我想过创业,观察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和项目。我曾经千里迢迢,跑到广西,去找我姐夫那一位富甲一方的朋友,了解“赚钱的项目”,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贻笑大方。

2015年终于出现了一道曙光,我开始学习生涯。2018年在生涯咨询执业班遇见赵昂老师,找到我人生的方向,找到我的热爱。在职业转型的路上,我不断试错,兜兜转转走了26年。我想走出一条路来,却总在原地打转,以至于踩出了一个又一个坑。我不断地踩坑,爬坑,半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在上完定位训练营后,我才明白,过去想找一个明确的方向,一走到底,这是僵化的定位。社会是发展的,我的成长也是螺旋式的上升,怎么可能一成不变。

回想我有房有车,生活无忧后,为什么仍然焦虑。赵昂老师说,“定位就是在生生不息的循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当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要往哪里去时,就会迷茫、彷徨,焦虑日积月累,如影随形,

我想,赵昂老师要早出生20年就好了,让我能够早点了解定位的底层逻辑,哪怕少走10年弯路也好。在人生路上,遇到一位贵人,能够为你指引方向,该是做么幸运的事。

前半生是挖坑的半生,所幸后半生有赵昂老师的智慧引领,系统有同行的伙伴。相信我职业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定位训练营,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让我们真正地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它的价值,又远远不只于此。带着定位的思维,我们的人生将一路开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