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心情随笔散文

重聚

2018-12-25  本文已影响12人  安然素心人
重聚

七十七和八十三隔着四十九

两个老朋友

爱恨也老了


注:

七十七和八十三是年龄,四十九是时间。青春年华的彼此中止,然后沉寂了很多很多年。

这首三行小诗的灵感来源于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的文学作品《烛烬》。

穿过沉寂而悠远的岁月,历尽无数个流浪又生死存亡的时刻,老屋老了,有人还在等待。

等什么,等待见证。

真相埋藏在年岁里,也埋藏在年轻的心里。随着日复一日的独自相处,要的早已不是答案。

这是一次隆重的会面,四十多年后的重聚。不是控诉,也非和解,只是独白,只是陈述。那时正值最好的年华,朋友与爱都走失。没有为什么,就是是什么。

如今都老了,七老八十的心已经动荡不起,当时的是非对错,辜负与不甘,随着年岁,都老了。

那就,算了吧。生命自有评判。

这是一个仪式,从哪里戛然而止,就从哪里延续下去。如同作者所说,活着就是最好的惩罚。

大段大段的心灵独白,从黄昏到朝霞,所有的犹疑失望与愤恨,最终都融化在时光无尽的宽容与爱里。

这样的人让人喜欢,真实又可爱,闪着微光。

最后一面,无关爱恨。


抄:

1、每天清晨,他不是去榨汁房,就是去林子里,要么就去鳟鱼溪。冬天也一样,哪怕大雪纷飞。

2、他们之所以彼此喜欢,是因为他们都宽恕了对方身上带着的原罪:康拉德宽恕了朋友的财富,近卫官的儿子宽恕了康拉德的贫穷。

3、假如一位朋友辜负了我们,我们可不可以因为他不是真正的朋友而谴责他的个性和过失?假如我们希望另一个人保持理想和忠诚,这样的友谊又有什么价值?各种各样索求回报的爱又有什么意义?难道我不该像接受自觉自愿的风险与忠诚那样接受一位不忠的朋友吗?难道对他人无求无欲的无私品质不是所有人际关系的真正内涵吗?莫非赋予得越多,对回报的期求越少呢?假如一个人付出了自己青年时代所有的忠实信赖、壮年时代所有的自我牺牲,最终抱着盲目、绝对、丰沛的信任向另一个人付出了人类之间所能够付出的一切,结果发现另一个人不忠和卑鄙,他有没有权利愤怒和报复呢?如果愤怒,如果报复,那个欺骗并抛弃了他的人是否曾经是他真正的朋友?

4、一个人并非由于他所做的事情而犯错误,而是由于他所做事情的根本意图......行为还不是真相毕竟只是后果而已。假如有一天,一个人想做出裁决和审判,不能只凭警方举报的事实,还必须了解法学家所的“动机”。

5、只有那些知道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日将有什么事情需要表白的人,才会这样忧虑不安地为自白、为最后的真诚做准备。

——马洛伊·山多尔《烛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