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来就是相互依赖
我的朋友,你抱怨没有给你提供价值的人,认为他们不值得交往。认为浪费了你的时间精力,或许你思考的方式不对。
人有欲望可以,但是不能纯然自私。要不你会发现你会失去很多,丢失的可能不止是财富,或者还有信誉。
《博迦梵歌》说,人的成长来自于无私行动,而不是放弃行动。
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准备好就实施对感官的控制的人,固化心意的人。要控制心意非常困难,但除非征服感官,否则拥有灵性生活就是一个笑话。欲望有可能会处于休眠状态,但其后会再次苏醒而给人带来烦恼,这正如睡着的人会适时地醒来一样。
吠陀传统设计了人生的四个目标一履行人的职责、赚取财富、获取物质和感官享受、解脱。其目的,是为了个人和社会渐次而系统的成长和进步。
在他们看来,灵性生活的成功并不在于过早地穿上僧袍并只去维持一个精舍或者过一种没有欲望的生活。
但是如果真想要幸福,首先征服欲望、愤怒、贪婪、傲慢、执着和嫉妒这六个敌人的生活。据说,伪善者由于对神、对社会以及对他们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们在此生和来世都不可能获得幸福。
假冒的僧侣被认为是有罪的,是苦行生活秩序的破坏者。
那些凭借(经过训练和净化的)心意和智力控制住感官的人,会利用行动器官从事业瑜伽即无私服务而执着,他们是人中翘楚。
人生而就应互相服务,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彼此相爱、互相给予、互相谅解。人们相信,自私自利会损害我们的自然健康,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当我们自己远离自我,而考虑他人的需求及如何为他人服务时,身体的治愈过程就自动开始。如果我们能亲自帮助一个在生活中可能永远不会见面的人,这一点尤其真实。
不做任何祭礼,也不服务他人而想获取一切的人,就像是窃贼。有人说,当人们互相帮助时,天神也会高兴。神的恩典将增加给予者的能力,满足其任何给予的愿望。
这里似乎暗示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或冲突——的精神。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是由他人奉献的祭祀服务生产的。我们生而就是相互依赖的。斯瓦米·查玛雅南达把这个世界称为合作行动的宇宙之轮。
合作而非竞争,更加有益于个体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没有合作和互助,任何有价值的事业都不可能实现。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合作与互助,而非竞争或争斗,世界会更加美好。正是自私的动机阻止了合作,甚至阻止了灵性组织之间的合作。
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真实地宣称,所有的组织、庙宇、清真寺、教堂都是他自己的宝物,他就是真正的领袖和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