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情,说说爱

失恋这件小事

2018-07-22  本文已影响21人  柚子西西Darcy

今天是2018年7月22日,夏日清晨的微风带着舒适的凉意。

今天心情很好,最近心情都很不错。但就在半个月前,我还在一周五连考的苦海里挣扎,再加之突如其来的失恋,度过了觉得“人生黑暗无光”的几周。

正应了那句老话“人间的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

还用不了几年,一个月,足够慢慢走出来了。我不否认,那种痛感是切切实实存在过的。你只是听到一段旋律,走过一条街道,看到一个名字,就开始隐隐作痛,就开始泪眼婆娑,就开始浑身乏力。脆弱得就像一个瓷器,轻轻碰一下,就会稀里哗啦碎了满地,甚至,都不用碰,自己就想纵身一跃,在地上摔得稀碎。

我拜读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拜读过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自以为懂得了许多道理,但是没用,该栽跟头还是会栽。只有栽过了跟头,这些道理才会真正刻在心里了。

我一直认为,要找,找到那个对的人。其实,这是虚无。

根本不存在对的人。“宿命观”很可怕,它会让你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得不到任何成长,也无益于这段关系的发展。因为你认为他就是你对的人了,所以你对他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你爱他吗?你爱的只是你的期望而已。再说,没有人会完全符合“期望”,因为期望是可以无限增长的。

爱一个人,要接受他本来的样子,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和他一起成长。接受,就是接纳,但不是说,所有的缺点都得忍受,你们,要一起成长,要一起变得更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欣赏。

最重要的是,想要学会爱人,得学会爱己。我曾经很没有安全感,需要得到别人的反复确认,以为确认过后,就会得到“安全”,殊不知,这样只能把对方越推越远,变得更不“安全”了。

安全感是自己给的,自己内心的“坑洞”只能自己填,不要妄想去靠别人来拯救。我曾经很认同毛姆说的那句:“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

但现在我不这么看了。如果这个心上的缺口需要别人来填,你把你自己置于何地呢?如果把这句话奉为信条,那么,这个缺口可能永远也填不好了。人世无常,总有人要先走,不论他是离开你身边还是离开这个世界,他走了,你的缺口又怎么办呢?还是得靠自己。

“爱自己就是自己把自己心里的坑填上,不再把另一个人强塞进去,以求表面的安全感、完整感。”

我发现我在亲密关系里需要反复确认对方是不是喜欢,到底喜欢有多少,这是因为我缺乏“客体恒常性”,这是我心上的缺口。这得牵扯到原生家庭,在我对这个世界探索的初期,给了我不确定感,我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不信任感。这个缺口需要我自己填补。

这里我并不是要责备我的父母,他们一直尽他们最大的努力,用他们认为对的方式在付出,在爱我。

但是就像弗洛姆说的,人们都知道艺术类的,科学类的知识,需要不停地学习和实践。但爱,其实也是作为一门艺术,是需要刻苦学习和实践的。父母也不一定就是会爱的人,不然妈妈让你穿秋裤的时候,怎么会觉得反感呢?因为只是妈妈觉得你需要,而真实的情况却是——你并不需要。

都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会下降。也许会。但是人是有意识的,即使是在激情溢满之时,也总会有理智的声音冒出头来,它的音量可能很小,但不要忽视它。有时候我们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想去想,不敢去承认。在恋爱开始之前,我们就必须花时间观察自己,也要确认对方,到底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我现在,很喜欢这一段话“Even though you are alone in your boat,it's always comforting to see the lights of the other boats bobbing nearby.”

爱是艺术,也是信仰。也许会有人觉得我说得太严肃了,但我相信总会有人有志于探索自我,反省自我,探索爱,学习爱。让我们都能变好那么一点点,让人类万古歌颂的“爱”配得上它该有的荣光,这里的“爱”已经是广义上的了。

我知道,人性里有很多弱点,也许下一次,下下一次我还是会看到它们,但是我不会放弃挑战它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