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羊向草生为本,前置先行学后教

2022-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阿有老师

近日,笔者有幸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走进会场,一副对联吸引了我:驱羊向草生为本,前置先行学后教。远古时期,舜把天下分为十二州后,称一州的行政长官为“州牧”,意为官员管理百姓犹如牧民放牧:牧民不能代替羊群的进食,要做的是把羊群领到水草丰盈的地方,让他们自主快乐的吃草。这既有对羊群的管理,又尊重羊群的独立生命活动。同样的,古代官员管理百姓的理念如此,现今的教育者教育学生的理念也应如此。这是一场怎样的“生本课堂”呢?我充满了期待。 

其中《和田的维吾尔人》一课,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课前三分钟的交流有关维吾尔族的资料;

第二环节: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第三环节:合作学:

[if !supportLists]1.[endif]组内交流关于“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的感悟和体会,其他同学补充。

[if !supportLists]2.[endif]全班汇报,生生交流,老师做必要的引导。

第四环节:拓展学:

交流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民风民俗。

看似平常普通的设计,但由于体现的是“生本”理念,所以以上各环节,基本上是学

生在唱“主角”,同时学生交流学习的气氛比较高涨,这是生本课堂的魅力所在。其实,这样的精彩,离不开前置性学习,即对联中的“前置先行”。在本节课上,设计如下的前置性小研究:

[if !supportLists]1.[endif]了解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了解“馕、土馕坑、库乃其、巴扎、都帕、艾得来斯”分别指什么?

[if !supportLists]2.[endif]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if !supportLists]3.[endif]你还知道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民风民俗吗?

在课堂上,有学生当众唱民歌、吹葫芦丝,这给语文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什么是生本教育?这就是生本教育。它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前置先行”呢?笔者认为,老师必须事先充分备课,在此基础上,条分缕析,最终确定学生应该完成哪些前置性的任务。对于“学后教”,我认为老师首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的分组,让班上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其次,在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还要组织班的讨论。最后,老师不能完全当“甩手掌柜”,因为教师始终是课堂的引领者,老师必须适当地对学生的讨论、交流、回答给予合理的点拨指导,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更高层次迈进;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这一切得以顺利实行,有赖于老师扎实的业务素质,比如对学生心理规律的掌握,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掌握以及自身教学基本功是否过硬等。

总之,在“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下,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摒弃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然后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为孩子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为孩子搭建各种展示与学习的平台,让孩子乐学、会学、善学,成为草原上那只自由、快乐、幸福的小羊羔。(吴灵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