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4

2019-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以史为镜臭得要命

天府之国,眉州。

东西岷江分别起于弓杠岭和郎架岭,会师川主寺,从川西一路奔涌,卷起千堆雪,灌入此方平原。说来也怪,这里分明是亚热带气候,顺流而来的积雪却终年不化。千百年间,东湖皆是一片茫茫,犹若人眼的眼白,而其中的孤岛,更是画龙点睛。

远景楼便座落在“天府之眼”的眼角。这座十二层高的古楼是北宋时期某位黎姓太守所建,楼成之时黎太守曾书信一给自己多年的故交苏洵,请其爱子,当时闻名天下的大文豪东坡先生为该楼写记。

“......若夫登临观揽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従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可惜东坡先生受尽朝中小人排挤,不得已流落黄、惠、儋三州,最后客死他乡,竟没能再归故里。相传,后来有人见到天空中一团白云在远景楼顶徘徊了三天三夜,然后化作一位老者模样,布衣幅巾,手持竹杖,脚穿草鞋,径直遁入楼里去了。

远景楼自此成为八百里眉州的圣地,纵使大厦高楼林立的今天,眉州依然没有一幢高过远景楼的建筑。逢年过节,眉州的子民都会到这里参拜、祈福。

时值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

眉州远景楼巍巍屹立,楼上青瓦、白檐、褐柱浑然天成,堂皇霸气,两旁裙楼典雅婉约,拱卫主楼。整个建筑群张灯结彩,楼上楼下往来参拜、祈福的行人不断。或是拖家带口,或是情侣双双,也有外地跋涉而来的背包客,进楼参拜的,凭栏眺望的,好不热闹。

远景楼下,大门正对着茫茫东湖,门上的牌匾龙飞凤舞地书着五个大字“眉州远景楼”,金字红底。笔法自然不拘,左秀而右枯,自是东坡先生的真迹。

湖边匆忙走来一对夫妻,停在大门处,脸上慌乱忐忑的神情与四周流动的喜庆格格不入,还好人们的注意力都在辉煌的远景楼和斑斓湖面之上,无人察觉。

“泾哥,就这里吗?”女人环顾四周,又看了看怀里粉雕玉琢的婴孩,眼中多了两分柔软,三分不舍。

“就这吧。这么多人,一定会有好心人收养他的。”男人朝妻子怀里瞟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耷拉着眼皮,又缓缓开口道:“况且,先生的魂灵也会庇佑他的......”

很明显,男人的话并不具备任何说服力,不过是一点心理安慰罢了。女人却仿佛抓到了一根稻草,神色逐渐坚定起来。

“好!”

......

“喂,谁家的小孩丢了?”青年抱起石台上的婴孩,举过头顶。

带着小孩外出的人们纷纷心头一紧,连忙看了看怀里的孩子,还好。

“你们谁见过这个小孩?”青年举着婴孩,在远景楼和东湖之间的广场上如陀螺一般,被拥挤的人潮转到这头,又转到那头......

“小伙子——”二楼一个游客探出头来:“小心!!!”

人潮把青年挤到了湖边,突然一道急促的身影无意间撞了上来,青年一个趔趄,手中的婴孩便被抛向东湖......

蓝色的裹布划出一道惊心的弧线,摔在了湖面的积雪之上,婴孩的啼哭声还未传入湖边人群的耳中,裹布便缓缓沉没。

......

三苏岛上,啼哭声穿过祠堂,渗入三苏雕像背后的石壁中——

这座三苏祠修建的年代已无从考究。民国时期一个渔民失踪两天后归来,当地政府才从他口中得知,东湖的孤岛之上居然有着一座年久失修的“三苏祠”。但由于桥梁建筑水平落后,东湖的终年积雪又导致船只很难在其中穿行,从那之后,眉州人民虽然知道了这座祠堂,却只能隔江祭拜三苏父子,更不可能知道祠堂背后竟然还有——一间密室!

“他终于出现了吗?”密室中参禅打坐的老者猛然睁开了双眼,抄起一旁的竹杖,凭空......消失了?

......

东湖湖底。

一抹血色缓缓降落,蓝色的碎布片顺着水流向上漂浮着......

突然一根竹杖将血色周围两米的湖水划开,两只草鞋踏进了这片空间。

“你终于出现了。”

老者凝视着眼前的血色,浑浊的眼神中涌动起微妙的情绪,喃喃自语。

“让我看看你究竟是何模样!”

长袖一挥,那抹血色消散开来,一只蜷缩的幼狼崽浮现在老者黯淡的瞳孔之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