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读书

《禹贡》‖第四条山道从太行何处至常山,再到碣石?

2019-05-07  本文已影响6人  陈迹
太行山北接西山,神京右臂

太行山四百多公里,难道是在太原盆地穿太行山,接常山后到滹hu沱河,然后进入支流?不知,先只看原文吧。

《禹贡》:太行、常山至入碣石,入于海;
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

太行山:跨四省,最北是“太行山之首”的北京西山。

太行山最南,西到山西省平顺县和河南林州县,两思相望,东边又延伸到河北的涉县。

这里平顺在山西长治的东部,长治有条山道以壶口为连接的。

太行山再往南又接河南济源的王屋山,而王屋是“砥柱、析城至于王屋”的王屋,又是中条山北脉之王屋。

太行山虽跨四省,但主要分隔山西高原和河北(华北)平原。这样西边地势就高,东边则是高山至低山,再到丘陵平原。

要想全面了解太行山必须了解太行山的水系流向、太行八陉,从南至北的主峰,这样也能了解历史上许多的战役了。

太行八陉xing

常山:即原来舜所封的恒山,位于河北曲阳西北,就是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的大茂山,又称神仙山。主峰及人文景观主要在唐县。

在曲阳县的北岳庙,就是历代帝王遥祭恒山的岳庙。这就是所谓“祭山不祭颠,祭水不祭源”的习俗。

现今的北岳恒山在山西(山西大同浑源),原因是明成祖迁都北京,河北的北岳到了都城南边。于是有了北岳迁不迁之争论。

要求迁移的说:名不副实;反对的说:改都不改岳。最后万历年间改北岳为山西恒山,祭祀在北岳庙。至顺治时“移祀北岳于浑源”。

阜阳、涞源、唐县

太行山在此处,南为井陉,北为蒲阴陉。井陉是第五径(天下第六塞),蒲阴陉为第七径,是拒马河上游河谷。

至于如何至东面大海的碣石,估计是水陆相通而行。前文有“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后有:

“导河积石至龙门,南至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这讲的是黄河从西至东的治理。

疏通黄河,从甘肃祈连山的积石山开始的,到黄河中游,吕梁山北龙门山,被大禹开通。孟门黄河龙门(位于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交接的黄河峡谷出口处),“汾河从东来注之”,然后黄河流到陕西华山(山北为阴)。

大禹凿龙门

再往东是河南孟津和浚县西南(大伾山),向北到漳降合流的漳水,(在河北曲周入黄河),再到大陆泽(无),再到兖yan州的九河(无),到下流汇成一条逆河,最后流入大海。

(平原一带黄河已改道,和古黄河不同。)

至今历史学家还在研究这鸟夷是哪里人,鸟是不是岛的意思,碣石是已沉入海中呢,还是在山东呢,又或是河北昌黎呢?

我认为鸟夷应该是当时的青州和兖州东夷人,原因很简单:一是其进贡路线,绕过碣石,进入逆河,然后沿着上面路线到达舜的政治中心。二是鸟为图腾,以为纪事也。三是兖州为“九州岛之渥地”。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以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以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以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以龙师而龙名。我少祖少皞挚之立也,风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本文只用于理解和记忆《禹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