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没人看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克制的表达
今日为大家推荐的文章是 :《文章没人看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克制的表达》
文章作者简介:一一归零。运营、情感、两性、热点都会有涉及。经营公众号:一一归零。
大多数自媒体人的写作方式都是出于一种自我表达,往往基于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向外界传达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道德批判,带有优越感的审视和一家之言的自吹自擂。
好的表达是需要理性和克制的,只有倾诉才会像开闸泄洪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自媒体写作更像是一场公众演讲,讲究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易学易会。而并非好友聊家常,倾诉情绪,滔滔不绝。
经常找好友聊天倾诉的人,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酣畅淋漓有一种发泄的快感,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释放压抑情绪的方式——找人倾诉或者朝着无人之境喊出自己苦闷愤怒的解压之法。所以喜欢自媒体写作的人,大都是享受这种表达自我时的酣畅淋漓。所以真正的高手写完一篇文章后一定会进行逻辑复盘,有时候就会发现有太多的旁枝错节,闲言碎语,三千字的文章能删掉两千字,也是常有的事情。
因此语言的艺术也常常告诫我们,知道说什么并不难,知道什么不说才是最难的。所以大人要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努力学习说话,长大后又要告诫他们什么时候要学会闭嘴。
以上就是自我表达式写作者的常见问题:内容冗长低质没有灵魂,缺乏理性不懂克制走向了表达不满宣泄情绪的极端。这样的写作或许能收获小众群体的共鸣,但很难形成10万量级的传播。
这也是限制自媒体人产出爆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自媒体人又很难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关卡,意识不到也就永远挣脱不了掣肘,只能画地为牢,原地打转。
咪蒙式写作
讲到这里就又不得不提到咪蒙了,有人调侃咪蒙是盘活了整个自媒体圈,认同她的人嗷嗷待哺,望眼欲穿等待着一篇又一篇的爆文的喂养。反对她的人,就是不断的批判,就看谁批判的水准更高,揭露的更深刻了。这样一来,作为咪蒙本人知名度(不管是美名还是恶名)是越来越高了,而其他人的话题也有了,反正“咪蒙”二字似乎是自带流量的。
最近我们知道咪蒙是在风口浪尖上选择避一避风头了,出来公开道歉,不但永久关闭微博,自己的公众号也宣布停更两个月进行内部调整。导火索就是传说中咪蒙五万月薪的助理杨乐多的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引发的公众批判。
我们不去过多的评判道德观上的对错,单就从她的写作角度上对标一下自我表达式的写作方式有哪些提升的空间。
一、咪蒙嘴炮式的写法
GQ中国曾对咪蒙有一篇专访,里面就讲到咪蒙文章中写到过的很多事,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比如咪蒙文章中会出现“睡小鲜肉”之类的言辞,就有人打趣说要给她安排,她就诧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见,很多读者也是惯常把作品和作者混为一谈,以为作品都是写实文学。
二、杨乐多式的故事拼凑法
颇受争议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之所以外界会有那么多的批判,是因为捏造事实。文章更是想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不成想是欲盖弥彰。杜撰虚假人物和故事情节却冠以写实的名义,这是赤裸裸的欺骗。其实杜撰并没有什么错,谁会因为文学作品虚构的离谱而去诟病作者呢,问题是你非要把虚构的说成现实的,还被人找出了文章中的确切漏洞,想狡辩都没办法了。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不管是咪蒙还是咪蒙的后继者们,都不完全是采用自我表达式的写作方式,都不是在自我世界里取材,特别是杨乐多,如果是自己的世界观和阅历能撑起一个公众号,何必去杜撰和编造那些莫须有的事情呢。
三、大众媒体的写作方式
但是他们很清楚大众媒体的写作方式,人们需要的往往不是真相,不是说教,甚至不是对自己好。而是认同、是共鸣、是宣泄、是把那些自己敢怒而不敢言的话替他们说出来,是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会声会影的描述出来展现在他们面前后惊出平地一声雷的感叹——哇,原来如此,说的太好了,正如我心所想,赶紧转发。
其实每一个社区都有他自己的社群语言,每一个时代都有它不同的音符和频率,每一个行业都有他自己的黑话,每一个组织也都有他自己的暗号。公众号其实是一个性格特别鲜明的拟人化事物。从一个公众号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它背后的运营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严肃的学究、逗比的萌妹、高冷的知青、敏感的神经质或者奔放的小野马。
喂养用户运营法
高明的运营者都是喂养用户,我知道你很饿,也知道你想吃什么,我就去到处搜寻食材,然后加工成一道美味大餐,送到你的嘴边。用户吃得很爽,至于辛辣食物会让你长痘痘上火,快餐食品会让你营养不良,这些就不管不顾了。
教育用户运营法
严肃认真的运营者就是教育用户,整天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的时候可能还会骂骂咧咧,更不要说去讨好谁了。这样的公众号不可能笼络普罗大众,只能吸引一些真正志同道合的人,知己总是难觅,学习上进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啊,优秀总是少数嘛,无可厚非。
调皮文风适合社交传播
为什么以95后为代表的运营者行文风格多变,语言措辞轻灵讨喜,因为他们年轻,是新语境里成长起来的原住民,任何梗都了然于胸,什么黑话都熟谙套路,他们天然有着新媒体写作的语言优势。很多新媒体公司对于新媒体运营岗位的年龄要求大都是九零后,如果超过30岁这个槛,恐怕面试官就会慎重考虑了。
严肃体吃力不讨好
而作为八零七零后的创作者要么就是get不到梗的那个点,要么就是不屑于荒腔走板的那一套,而且既定的价值观已经成型,变换行文风格恐怕是难上加难。但就文风而言,没有说什么文风是好的,什么就不好。文风和措辞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传达作者的主旨意图而已。区别就在于,同样是说教,有的人能说到人的心坎里去还很舒服,有的人就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跳出自己写作的舒适圈,不要闭门造车,多从外界选材,从最新资讯中选择案例,多结合热点事件来写作,效果一定会更好。打破自己认为好,用户就一定会喜欢的盲目自信。转变为大众媒体的写作方式,多参考数据,多结合热搜体,多看同行业用户的反馈评论,就一定会有突破。
文章会不会火是能预测的,能不能广为传播是能感觉的,这种感知力就来自于我们敏锐的嗅觉,嗅到的市场走向,用户期望,嗅到的痛点有多痛,需求有多刚,而不是在自己的王国里指手画脚。
一不小心,就甩了这么多干货进来了:
专注写作阅读,会为您源源不断地提供有用干货!
如果你想要在写作路上抱团成长,组队前行,
可以添加微信号lancheng42或aiusana20141030。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