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欧文丶雅罗姆——给心理冶疗师的礼物,与本书的心灵对话(一)

2017-01-22  本文已影响59人  余师师
欧文丶雅罗姆——给心理冶疗师的礼物,与本书的心灵对话(一)

这是朋友借给我的一本很好的书籍,很多涉及我刚刚考过的知识点。而且富有多种案例与经典书籍的核心思想。粗粗翻过一遍,我始终无法提起精神精读。今天我找到做读书笔记的办法来完成对于这部作品的阅读,到现在为止,这是一个美好的体验。

卡伦霍尔奈说,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卡伦相信,一个移除了障碍,人自然地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仔成长为一株橡树。

但是,最近的一个案例让我看到的是,表面情况是求助者陷入绝望是因为他们不能发展和维持令人满意,自己接受的人际关系。存在主义告诉我们,陷入绝望是因为要直面人类生存的残酷现实,存在的即存现实。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的一段,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的尽头在孔子的六十耳顺,七十的从心所欲不逾距。

接受自己,接受命运带给我们的一切,无论是怎样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法国小说家安德烈马儿罗描写了一个乡村牧师悟到了人类天性,首先人们要比想象中更不开心,其次,没有一个完全成长的人。包括咨询师和求助者,注定要体验生命的美好,也要体验不可避免的暗黑。当我直面我的原生家庭,我的亲密关系,再融合我做过的个案,李尔克说,耐心对待所有尚未解决的事情,爱问题的本身。台湾心理剧大师,游金潾做我的团体的时候,跟我说的三个层次,慢慢来,如水一般,善利万物而不争,慈悲。

面对阻抗,我在欧文雅诺姆这里没有找到答案。教科书的面对阻抗的基础是,建立和谐的咨访关系,雅诺木的文字是,仔细注意任何一个表现我们彼此对对方看法的细节。体验咨访双方的关系/用简单的话语推进,比如说,今天我们进行的怎样,今天你对我们的关系有怎样的感受,有收到未来,想象距离当下半小时之后,你会想我们的治疗,会怎样想我们的关系,还有哪些没有说出来的内容。这是建立在可以沟通的基础上。当遇到了拒绝沟通应该怎样,我回想,游老师用的是共情,我也是被你妈妈叫过来的。或者给对方端一杯水,给他们时间空间来缓冲。如果对方真的夺门而出,应该怎么办,我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许,我要做的是,允许对方的不接纳,允许自己也有需要的提升空间吧。有一个老师曾经说过,等他们准备好了,再来。

我:

在提供支持这一节,雅诺木的第一段带给我很大感触。原文,在结束治疗几年后,求助者回忆体验,他们通常记住的是治疗师的积极支持的话语。今天,当我涅槃之后,游老师给了我三个层次的关键词,慢慢来,不争,慈悲。从雏凤走向振作,吴干老师反复提点的自由,我完全拉不到我的身上来,我是受着约束长大,而高卫星老师的工作坊,她坚定地对我说,你自由了,我才感觉那时候自由才走入我心。

作者关于分享的重构,有一段话也打动了我,如果那篇书评让你沮丧,感谢上帝让你沮丧,如果你不是这么敏感,你怎能成为这么好的作家。近几次让我产生沮丧等负面情绪几乎全与我的成长背景相关,因为成长没有止境

雅诺姆在本节最后分享了一个案例,当求助者提出刁钻问题的时候,我看到了咨商使用的技术,从环境,身份来梳理彼此之间的互动,符合萨提亚模式。我想,此书成书的时候,并没有萨提亚技术。也对我未来在沟通中,面对反问式闭合式提问,提供了套路依据。

我:

关于第六节共情这一章,我有点领悟为何最近的一次婚恋辅导,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僵局。雅诺姆说,真正了解另一个人的感受是极端困难的事情,太多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其他人身上。佛罗母说建议我们要探究为何,我们选择关闭自己身上的那一部分。

最近辅导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关于药物成瘾的患者对于情感的困惑。我纠结于求助者尽快戒除成瘾状态,求助者纠结于,如何拉回前妻的身心。他的目标是寄希望我影响他的前妻,而我的目标是你先成为正常人。当咨访关系走入互动的纠结中,求助者,主命数智慧线和格局副线沟通线展示了强大的能量。他在摸清我的套路后,在毫无行业学习背景的情况下,我与其互动中,感受到他对我的尊重和接纳。他基本上是先认同我的思想,然后再提出他的目标,这是另一种阻抗模式。于是我们各说各的,谁也没有改变,整个的咨访过程貌似和谐,其实陷入僵局。最后格局的打开是在于他的情感关系的互动的改变,他顿悟出可以放下这段关系,先冷静再说。

多次看到网络咨询中,咨商当头一句,我理解你不啦不啦,后面的内容完全跟理解无关。走入求助者的内心来看待整个的过程,抱歉,面对成瘾的求助者,我现在做不了,当对方真的找我来,我先说清楚,如果对方继续需求,我做积极倾听即可,也许在倾听的过程中,求助者自己就找到了方向。

我:

第七节的教授共情相对写的简单,缺乏打动人心的案例。这里面的套路是,帮助求助者与咨商共情,使得他们自动探索生命中其他重要人物。咨商把自己包含在求助者的问题中。具体方法是,要求求助者直接想咨商提问,咨商用直接的,有帮助的方式进行回答。但我看到的是,笔者的回应几乎以但是为主旋律,虽然真正的共情并不是盲目的投其所好,这些回应体现着真诚,但真的需要这样做吗,真的会产生效果吗,我持质疑态度

我:

第八节的主题是让病人对治疗师真正有意义起来,欧诺姆以一个案例分享作为开头。他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英国某著名分析师,团体治疗师,在准备退休之际的最后一次团体活动中,小组组员一致同意,导师是十年中,唯一没有变化的人导师用教导性语气回应,这是好技术。雅诺姆无法接受是因为,团队,时间,无法让导师变得足够具有重要意义。雅诺姆建议,让病人进入治疗师的思想中,改变,影响彼此,并不需要隐瞒。

最近我玩手游,交了不少好朋友,比之过去我作为专家,老师在网络上分享,我觉得好像带给我更多的滋养。因为在游戏里,我除了动嘴皮子,玩任何技术都属于手残级别。有几次想退游,吸引我走下去的是,这里是我这个年龄,无法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更为年轻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生,我在里面感受到的,不是昔日,同时几个案例一起做,大部分家长要咨询的领域都可以涉及的超人状态,在工作坊的练习中,我是保护者的头号人选。在这里我是小徒弟,是小师妹,抛开真实的年龄鸿沟,我是需要被保护被照顾的。但前几天,我受过一次打击。因为技术太烂,在打团队副本的时候,我一时半会儿没有找到可以带我的团队,我的师父找他的师父,他的师父很不情愿的语气和教导我师父,你要好好带你的徒弟,我感受到非常的难过和羞耻。后来经过自我觉察,这种负面感受来源于我童年,当我一次次达不到大人的要求,大人对我的互动,让我感受的羞辱,我对之的反应是自然的逃离,我不会不学了行不行,逼得我没有办法我学,但总会在这个过程中,一分不灵,我给你做到十分的蠢笨,久而久之,这就成为我面对,我感觉非常困难的学习过程的应对常态,A十区的保护性屏蔽。我也相信我就是如此的蠢笨。这次负面感受让我看到了我自己曾经的伤痛。我可以接受自己的伤痛,但我更加不想如大家一样,努力练技术了。有人带我躺,我就去,没有人,我就不去。实在没有什么玩的,我退游。萨提亚的打岔模式附体。我接受这种状态,在这里,我不用为任何人负责,我只需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也不想急于疗愈自己,我到游戏中来,不是为了自我突破,只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如果可以,不断发现自己。

这两天发生了一些让我始料不及的事情,师父的师父托师父让我拜师父的师父做师父。我从家庭排序到命盘整理做了梳理,然后拒绝了。我要自由地玩,不想收到约束,更不愿意有人逼我练习技术,重新回到我的苦难的童年。今天,师父的师父自己找到我,他的诚意让我感到,我可以给彼此一个机会,重新整理一下互动关系。我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也跟他谈了我的条件,并梳理了我之前与他互动的负面感受,接受了提议。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彼此的一致性,他也带动了我的一份自我突破,当我面对对方给我不喜欢的互动之后,当有所转圜的机会来到,我该怎样处理。我想,我是可以做到,在未来的咨仿过程中,无论我的身份是咨商还是来访者,我会接受并在适当时机调整自己的节奏的。

我:

此时,之前还有一个婚恋个案,让我感受到,当求助者进入咨商的内在,会有多么强大的改变能量。这是一个为婚外恋所带来的负面困扰的求助者,我们聊了几天之后,他摸清我的套路,当有一天,他发出的文字,让我惊叹的看到,这是我的风格,我写的东西的感觉的时候,他承认,我进入了你的模式,于是我豁然开朗。咨访关系是可以互相影响的,虽然我还没有完全体验到,求助者带给我的印象深刻的改变过程

我:

第九节的主题是承认错误。全篇是笔者的两个个案处理过程。一个是上一任咨商的错误带给求助者的困扰,让求助者失去了对上一任的信任。第二个是笔者因为一句没有共情到位的语言,激怒了求助者。求助者反馈,你共情了我的处境,没有共情我这个人。笔者用一周的时间做自我觉察,笔者感受到,如果当时诚实地面对自己,直接告诉求助者,我强烈想要安慰你,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可能会好的多。笔者认为,任何试图掩盖的努力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当求助者感受到了咨商的行为与想法并不一致的时候,会对咨访过程造成伤害。

这一节引用了威尼考特的一段话,好母亲和坏母亲的差异是在于如何处理所范的错误,融入了我的人生。我和我的母亲从小都挨打挨骂,但我有强烈的受虐感。我母亲告诉我,她挨打之后,我的外婆会抱着她,痛哭流涕地说,如果你怎样怎样,妈妈也不想怎样怎样。母亲体会到了她的母亲的无奈与母爱。我呢,我与父亲的互动较多,我甚至觉得挨打都无所谓,让我痛苦的是,我小时候相信父亲说的是真的,我就是他口中一无是处让大人蒙羞的孩子,成年之后,我发现不是这样,我的愤怒,我的委屈,我的不甘,还有很多难以弥补的失落。父亲直到现在还没有对我们说对不起,他最后对我弟弟说,这都是为你们好。我今天理解了父亲的很多东西,也许这样的童年才让我今天成了这个样子。

我:

这几天接触到了一个辅导,倒不是承认自己犯错误,我对求助者坦诚了自己的软弱和恐惧,我感觉这个过程,我能力不够,无法整体把控整个过程的发展。我可以感受到的事,她失望而去,从此不再对这个事件对我做任何讨论了。我心中涌出来的感受是愧疚,是一些遗憾和不甘。看到这一段,我可以感受到的是,我当时的真实反应是对的,我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不如早早后撤,不给对方虚幻的期待。与之而来的是,该求助者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做了自我突破。写到这里,我忽然顿悟,之前,我看到了她的反复和徘徊,是否是因为我在这里给她造成了依赖。当我坦诚自己不灵的时候,她才真正走出当下的困境。无论未来,我们是否有互动,到现在我终于接受了我对你说,这个个案我做不下去,因为我陷入了恐惧和无奈中。你找一个更适合你的咨商或者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