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活着》——时代的裹挟与小人物的命运
谈起《活着》,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张艺谋的电影,而原著《活着》与作者余华,现在很少有人提及了。偶然间,在去年暑假读了此书,顺便看了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颇为深刻。今天,一起走进《活着》的世界,从几个问题出发,去理解富贵这个人物及其文学意义,以及《活着》这本书的现实意义。
《活着》一书讲述了一个民国时期的小人物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的一生经历了民国战乱、国共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时代,而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孙子因为时代的悲剧而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看见福贵这么悲惨的一生,不由的感慨道:这么一个苦人,为什么会坚持活着呢?
一、福贵为什么选择活着
富贵一生的命运在我们眼里是极其悲惨的。年轻时吸大烟、赌博败光家产,父母也皆连离去。后来被抓壮丁,好不容易熬到解放后,儿子因输血惨死,女儿难产而死、妻子因病离世。女婿也突然遭遇横祸,最后的外孙也噎死了。他这一生,怎一个苦字了得呀。
但是,这么多的苦难,恰恰是其活着的动力所在,他经历了太多,人生所有难遇到的坎他居然都一一迈过了。他难道没想过死吗?肯定想过,但是啊,他不能死啊。他前半生亏欠了太多,他要还债,给他的妻子,给他的女儿,给他的儿子......所以他必须要坚持活下来。
那么,为什么最后一个亲人死了,他还不选择离去呢?
书中给出了答案,他给他唯一的牛安上了他妻子儿女和外孙的名字,这是他活下来的精神寄托之一,另外,个人认为,富贵可能是想通了,想通了他活着的目的不仅仅是前面我所提及的,而是: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句话是余华在小说的自序写道的,怎样理解这句话?
一言以蔽之:这其实是时代背景不同所造就的选择!
富贵的那个时代,动荡,是那个时代的主题,这个时候的人们,活着不是指生活,而是生存,而且是,最低质量的生存。那个时代,百姓的命运如雨中浮萍一般,忽上忽下,能活下来,就是胜利,能活下来,就是幸运,能活下来,就是幸福。
富贵,走了狗屎运,活下来了,尽管几乎失去了一切,但是,他赢得了时间,他熬到了一个更好的时代。他自己的命运,也可以由自己掌握了。这大概是“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的原因了吧。
二、福贵转变原因探讨
前期由一个吸大烟、赌博输光家产的败家子、人渣,为什么能转变成一个开始认真对待生活、坚强的面对人生的苦难的人呢?
看小说的话,可能直观上不太好理解,但是,如果看过电影《活着》的话,就清楚了。
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1、妻子家珍的不离不弃
当他一无所有时,他的妻子居然能回到他身边,简直难以想象啊。这个大家感同身受的想想,只要是个人,就会有所改变吧。
2、他经历了战争、他目睹了死亡
在去给母亲抓药的路上,他被抓了壮丁,在一路颠簸中,他的信念就是:活着,好好回家过日子。这个信念在一次次的生死边缘被强化。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他能够承受住后期苦难的重要原因。
3、目睹了曾经的地主龙二被枪决
在看到龙二被枪决后,他被吓的不轻。对家珍说:幸亏把家产输给了龙二,不然挨枪子的就是他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看见龙二的如此遭遇,使得富贵更加珍惜“自己还活着”这一事实。
三、富贵的形象代表了谁
代表了经历了众多苦难的中国底层老百姓!
富贵是一个多面人,他的每一面,所经历的每一个苦难,都是建立在自从近代以来饱受欺凌、苦难折磨的中国底层老百姓的基础上。
四、对《活着》一书现实意义的探讨。
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早已不知了苦难的滋味。而《活着》一书,正好给了我们去窥视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及精神面貌的机会。反复品读着《活着》,越发感受到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们的价值。
第一是要了解过去
在过去个兵荒马乱、动荡颠簸的时代,我们的祖辈经历着怎样的苦难,但是依然选择活着——最本质意义上的活着。
第二是要理解现在
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还有相当一批人,或多或少经历着同富贵般的苦难。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他们为生活而窘迫不已的身影,身不由己的行为,想一想《活着》中的富贵,请多一份理解和宽容。这里,分享《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经典台词: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三是要争取未来
前面多次提及为活着而活着这个主题。但是,这里的活着是指“生存”这种最底线的状态。而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要吸取在《活着》一书中为什么人们会经历这种悲惨生活的教训。虽然《活着》一书渲染了时代背景影响了人们命运这一感觉,但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美好的时代永远是由人民创造的。它不是坐等靠要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而是选择正确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美好的未来生活,我们要争取。
祝愿以后的我们,不仅仅“为活着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