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义》里我看不到人民的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0181/b618e2e994ee8afc.jpg)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大剧,大风厂事件和蔡成功的举报让案情扑朔迷离,通过线索的深入抽丝剥茧地让我们看到汉东这潭深水的真面目。水面下暗潮涌动,利益输送、侵吞国有资产、暗箱操作、权力之争…各路人物陆续粉墨登场。
剧中有绝对正面的形象,比如陆毅饰演的反贪局长,也有亦正亦邪的人物,比如省委副书记高育良,当然更有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比如打着父亲省委书记旗号大肆敛财的赵瑞龙。
这部剧中几乎每一集都有各方势力的较量,不断引爆一个又一个秘密,但在揭露真相、匡扶正义的过程中但我看不到人民的力量。我说的看不到人民的力量不是说人民不愿出力,而是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渺小,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酸。有的人说,大风厂“一一六”事件中不正是因为工人自发的集体护厂而得以不被强拆吗。真是这样吗?如果没有陈老,工人们的权利能通过自身所做的努力得到保护吗?显然不能,“一一六”当晚的大动静确实引发了社会关注,惊动了各级领导,但领导是基于维稳的压力才亲自出马,连李达康这样的正直官员也会觉得工人们的行为是像钉子户在闹事吧。如果没有陈老的竭力阻拦,李达康极有可能听了祁同伟的建议当晚就拆了大风厂。工人们确实是用生命在护厂,我们也暂且不去讨论这样做正确与否。就事论事,面对真正的政府行为他们护得住他们赖以生存的大风厂吗?显然是不能的,同时关于股权的权益必然也是无法得到维护的。而陈老之所以能影响事情发展的走向,正是因为他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他是老检察长。虽然退下来了,但威望还在,人脉还在,他有直接和决策层沟通的机会,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决策。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0181/1aa15f85d770bab9.jpg)
再看看剧中百姓和政府的沟通渠道,除了信访大概只剩下暴力对抗了。信访的效率在剧中孙达康家中保姆杏枝的遭遇中也能窥见一二。上访时遭遇的冷眼,办事的繁琐和极度低效率,事情久了大多数人应该会自行放弃吧。再回到“一一六”事件,如果没有陈老就算有网友的大量转帖,即使有一时的舆论,相信也会很快得以平息。一是政府可以出来辟谣,二是像爱哭的毛毛虫这样的网友转帖行为会被网警制止并加以处罚,根本无法再掀起风浪。
再看看侯亮平被诬陷事件。侯亮平被停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人生自由,陆亦可他们急于寻找证人证明侯亮平的清白,如果没有吴法官,他们能这么快找到大风厂的会计和司机吗?就算能,他们能这么快带他们回去吗?答案是不能。剧中台词就有说了是看在吴法官的面上才让郑胜利罚了点款了事。如果不是早走一步,很有可能被祁同伟一方找到,证人也就无法有机会陈述侯亮平的相关事实。虽然剧中提到是多亏陈老发动群众的力量,但是事实上发挥关键作用都是领导至少是政府相关人员,就像吴法官虽然已经退休,但她和陈老一样曾经是领导,退休了还是有情面在。
再说说陈清泉的被捕,他名面上是因为群众的举报在扫黄中被捕,但是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也看到了,他的被捕是因为市委领导终于打算拿下他,扫黄只是幌子。如果真的只是群众举报的扫黄,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扫黄组敢去山水庄园抓人吗?就算敢去,有本事把人带走吗?答案依然是否认的。
剧中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在剧中始终无法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这不是在否定人民的力量,也不是想痛斥社会有多黑暗,只是说我们现在的制度还是不够健全,执行还是不够到位,人民的合法权益还是无法得到保障,人民的话语权还是少的可怜。
制度约束永远都比道德约束有力,期待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更高程度的制度约束,“法治”更多地替代“人治”,人民真正能以人民的名义发挥主人翁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4090181/0698ab523f45b3d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