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019-03-23 本文已影响4人
沐心7c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译文:
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虽空虚却不会穷竭,越动,它的风就越大。
政令繁多反而使人困惑,更行不通,只会加速失败,不如保持虚静任其自然发展。
解释:
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牲畜)。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大意为: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
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
老子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看到了一切勾心斗角,真假善恶的斗争,遂写下五千言,道理只有一句——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一味追求事物的“好”的一面只能导致另一面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