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总结输出

8.0第七周总结

2019-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叶颖群

《关注孩子的目光》读书分享05

最科学的管教公式

当孩子到了2~3岁之后,父母就要开始对他进行管教。但是我们经常是管的多,教的少。

这个时期的孩子他有一个特性,就是很活泼好动,非常的淘气,好奇心旺盛,想要充分去探索,需要家长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而有部分容易疲倦的家长,会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就不能够及时关注回应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想要尝试做各种事,其实是思考探索,他们需要有可以让自己放心的家长守护在一边,让他们可以安心的去做。

如果家长很凶或者是一直干涉、责骂孩子,那么孩子就会不敢去做,也就没有了去探索的经历,那么他长大后也会很难独立思考去探索一些事情。

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就会学到了积极、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这些都不是长大后自动会有的。需要在体验中,培养出创造性和主动性。

说清楚了孩子这个时期的本能特征,那么什么是管教呢?

孩子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情的特质,决定了他不可能一次性就学会。有些事情你教了一次,孩子也听了,你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做,为什么?应该怎么做?那么当他下次再这么做的时候,家长就只管不教了,而且还唠唠叨叨,每次都干预。

这样一次两次,有的孩子他比较软弱的,他就会妥协,不再去做这件事情,但是他也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而有的就越管越麻木,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把家长气坏了。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对管教的误区,那么什么是管教?

管教就是把大人的希望传递给孩子,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为什么?那必须怎么做?

在两三岁之后这个阶段呢,就是要满足愿望加管教同时进行。

反思一下?:你的孩子听管教吗?如果不听?是为什么?

我的孩子最近很不听话,反思也是我的方法错误。我要多点耐心。

什么是科学的管教?

注意一点,就是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只在孩子听话的时候,才愿意听孩子说话,其实这样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孩子不自立,不是因为过度保护,而是过度干预造成的。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积极性,就算你不管他,孩子也会想把一切都做好,让父母或别人可以接受、夸奖自己。

管教一定要以教为主。不是过多的干预,也不是只管不教。

孩子如果做完事,做的不好,也要肯定他,说:你做的很认真,但是时间不够,所以就慢了,下次我们可以怎么样来提高速度……

首先就是要肯定孩子,然后再教他,只要认可他,他就会做得更好,也能够接受这种管教。

可惜的是,很多家长都只做一次,当他下次再犯的时候,家长就会生气,唠叨,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孩子也会慢慢成为难管教的孩子。

记住要不断的教+耐心的等,科学的管教等于重复的教+不急躁的等待!

孩子并不讨厌父母管教自己。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伤心的事,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孩子他不会一次就学会。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什么时候学会由你决定,但是妈妈很期待……给足孩子安全感,因为孩子自己就很想做好,大人只需要耐心的教,鼓励孩子,守护孩子。

只有正确的管教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如果家长不耐烦,强制性的管教,那么就算孩子完成了事情,这是来自他人的控制,不是他控制自己,他会有无力感,也就不可能养成自律性。

在婴幼儿时期,如果他没有被充分的满足,那也很难养成自律,孩子会缺乏控制自己的行动的能力,因为他们缺乏自信。1~3岁是自律期的关键时期。

那些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孩子,若是做事是因为他律强制完成的,他们也不可能自律。

总结一句就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家长要一遍遍传授,重复的教,不急躁的等待!

深度反思:我们的育儿属于什么管教?下一步该怎么改进?

反思自己平时,也是管的多,教的少。发现孩子会有畏难情绪,有的事,不愿做或者做的不好,我有时着急上火就不自觉的会唠叨,骂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真不应该!

以后一定要多觉察,要少管多教,重复的教,不急躁的等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