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老县衙》我们的小说连载小说

【小说连载】老县衙·第一卷·芸娘(十四)

2017-02-12  本文已影响70人  听风阁主人
老县衙

【目录】

—24—

那天刚过午时,乌水城的行商坐贾和络绎行人都看见一支奇特的队伍走出县衙,经过县前街,穿过鼓楼,沿南街向南门逶迤而去。我也不顾吴妈的厉声喝止,远远地尾随着队伍想去看看热闹。

县衙前面短短的县前街上,除了仁和大药房几家门脸大的商铺外,没有什么人敢在那里摆摊。队伍走过来时,街上不多的行人,早早就躲到两边的铺子里,和一班掌柜的伙计们探头探脑嘀嘀咕咕的。队伍行走得还算顺利。

穿过城中心的鼓楼,南街上却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原来这一天是四月二十八,恰逢乌水城一年一度的“粽叶会”。一大早七里八乡的人们都涌向了乌水城,有卖货的,有买货的,还有看热闹的,把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挤得满满登登。特别是南街,平时就是城里最热闹的去处,此时更是人潮汹涌人声鼎沸,有乡下来卖粽叶的,有山里来卖艾草的,有老太太卖那小儿女戴的香囊的,还有几个膀大腰圆袒露着半边肩膀胳膊卖蒙药的蒙古大汉,操着一口半生不熟呜哩哇啦的汉话,油污的看不出底色的袍子散发着羊膻味,路过的行人都掩鼻匆匆而过。

安禅寺巷的光棍游三带着一帮青皮后生正在街上晃荡,东抓一把瓜子西抢一把花生,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小商小贩都敢怒不敢言。突然游三看到白塔寺一旁老白家羊杂割门口的谢寡妇,眼睛一亮,把来来往往的人推得东倒西歪,赶忙往前挤去,嘴里还高喊着嫂子,亲嫂子哎,我来了!扭头又对那帮后生说:“快!你们几个快去给嫂子弄点好吃的。”说着将范家岭一个卖山货的“地猪”给推倒了,车上的山核桃洒了一地,咕咕噜噜地都滚到人的腿缝脚底去了,急得卖山货的人爬到地上去捡,却被人踩了手,疼得哇哇直叫。

看到南街上如此这般的水泄不通,并排走在队伍前面的班头张三和李四,便一个舞着铁尺一个挥着软鞭,一人把着一边咋咋呼呼地把行人商贩往路两旁赶。后面跟着的一班皂隶,举着老爷的卤薄仪仗,狐假虎威吆三喝四,把两面铜锣筛得震人耳膜夺人心魄。

路上行人一边躲避着尺锋和鞭尖,一边大声叫骂着往街边靠,小贩们也提篮推车护着自己的东西,大家却不知往哪里躲,前挤后拥地乱作一团。慌乱中,有人碰翻了卖鸡蛋的篓子,打碎了的鸡蛋黄黄白白地流了周围人一身;有人踢飞了卖活鸡的鸡笼子,黄的黑的白的花的公鸡母鸡扑棱着翅膀,叽叽嘎嘎地在人群里飞来飞去。卖鸡蛋的婆姨和粘一身蛋液的人都高声叫骂,天杀的,作孽哩!卖鸡的人在人缝里钻来钻去,一边伸手抓那在人头顶飞来飞去的鸡,一边喊着我的鸡,我的鸡。

街上的人很快就知道是县太爷来了,于是都挤在两边商铺屋檐下的圪台上,踮着脚丫抻着脖子,想一睹县太爷的风采。

一阵鸡飞狗跳人嘶马鸣后,不宽的南街上闪出了一条窄窄的通道。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身官衣背抄双手的老爷气定神闲旁若无人,龙行虎步地向前走着;丁典史稍稍落后半个身子,一手提着稍嫌长了点的官袍下摆,弓背哈腰亦步亦趋地跟在老爷身后,陪着一副谄媚的笑脸,还不时地对着街边相熟的人点头致意。

后面跟着的一干财东们,看到满街的人都把热辣辣的目光投向老爷和丁典史,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对他们这些平时挺招人眼馋耳热的大财东却视而不见,心里隐然有几分不平,他们妈的,到底还是当官的风光啊!就算你家有千贯万贯,在人家面前,还不是狗屁也不是!后面还跟着一群扛着水火棍的捕快,合着我们就是一群犯人?

我跟在一班捕快的后面,快走到老白家羊杂割门口时,就看见那搔首弄姿的谢寡妇俏俏地梳了个喜鹊尾巴头,右手捏着个兰花指,把手里一方水红绣花手绢一甩,嗲声嗲气地说,呦!这县太爷怎么不坐轿子啊?倒是个齐整的人物哩。引得周围一些轻薄后生怪叫声口哨声此伏彼起。谢寡妇旁边站着的游三诞皮诞脸地说,嫂子,县太爷再好你也够不着,你大兄弟现现成成一个……话没说完,就听谢寡妇啐了一口,乜斜着眼嗔骂道,就你?也不撒泡尿照照!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哼!游三盯着谢寡妇薄薄嘴唇边上那颗跳动的美人痣,心里是又气又痒。

当我狠狠地盯着游三这个致我爹于死地的仇人时,老爷他们已经出了南门瓮城,踏上了护城河上的永济桥。

—25—

过了永济桥来到城外,便是那向东通往并州府往南通往沁州府的两条官道的十字路口。

聚贤楼虽然位于行人络绎不绝热闹繁华的永济桥旁,但却隐藏在护城河边如烟的柳浪深处,远离官道上的喧嚣,更兼绿树红楼相映,曲径弯弯通幽,背依波光粼粼的护城河,虽然地处繁华,却是闹中取静的幽静去处。

此时正是仲春时节,天清气朗,花繁柳密,田野青青,远处黛青色的凤凰山上,福缘寺内的雁行三塔悠然可见。

老爷下了永济桥,远远地就看见官道边上通往聚贤楼小路口的招牌下,有个人正在向这边张望。那人看见老爷一行人下了桥,赶紧快走几步,来到老爷面前单腿点地打了个千:“小的聚贤楼掌柜乔天赐在此恭候知县老爷。”站起身后,又向老爷身后的一干人拱了拱手:“各位财东,别来无恙。”说完,这才谦恭地弯了弯腰,左手往前一引,说,老爷请,各位请!

踏上通往聚贤楼的林中小路,老爷打量着侧着身子一手提着袍子下摆,一手拂开迎面柳枝的乔掌柜,心里想着,别看这人才三十来岁的样子,却行事干练圆滑周到,但又不瘟不火恰到好处,看来是洞庭湖上的老麻雀。说话间,一身天青色团花绸长袍的乔掌柜已站在聚贤楼门前高高的台阶上,殷勤地挑起了帘子,等着大家进楼。

老爷并没有急着进楼,而是站在台阶下打量起这座二层小楼。

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小楼,整体结构是中式的,琉璃瓦歇山顶,赭红色前檐廊柱,门窗却是欧洲巴洛克圆拱式的,周围还装饰着流线型的浮雕。一楼明间额枋正中悬挂着一方黑底金字牌匾,赫然是上一任知县张元鼎的手笔,“聚贤楼”三个行书大字飘逸灵动,很有琅琊王右军遗风;两面立柱上有一副对联“杜康酒醉杏花雨,陆羽茶香杨柳风。”对联雅倒是很雅,只是这一手行书,字却照匾额上的差了许多。

老爷正暗道可惜时,那乔掌柜见老爷不进,其他人也只能在一旁陪着,就赶快放下帘子,三步并作两步跑下台阶,来到老爷面前,先是拱了拱手,然后说到:“村野小店,还望老爷多多指教。”说完又唱了一个肥肥的诺。老爷手拈胡须呵呵一笑说道,哪里,哪里,乔掌柜客气了。说完抬腿向店里走去。

到了店里,乔掌柜招呼店小二带大家上二楼临河雅间:“把东家最好的君山银针给老爷和各位爷沏上。”然后又对大家说,老爷,各位爷,少陪了,我到后厨安排一下,得罪,得罪。

二楼临河那间雅间大大的窗户洞开着,窗外婀娜的柳枝下,就是缓缓流淌的护城河,习习河风和啁啾鸟鸣一起涌了进来,让人心旷神怡。

孟老二看那茶碗中橙黄的茶汤中根根银针直立,芽头坚实茁壮,芽身白毫如羽,喝了一口含在嘴里,感到齿颊间甘醇甜爽,知道这是正宗的特级君山银针。正要说好茶时,却见老爷手里把玩着青瓷盖碗,却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墙壁上的一幅画。

老爷知道这是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女罗芳淑的《红梅图》,但这幅画明显是临摹的,因为画直接画在了雪白的墙壁上了。罗氏擅长画梅,时人称其为“罗家梅派”。这幅画临摹得颇为传神,画出了罗氏梅花秀挺疏朗、冷艳奇丽的特点,只是有画无诗,大片的留白空空荡荡,总让人感觉缺了点什么。

这时,城墙东南角奎光楼上,当那个蓬头跣足的空空道人吃饱喝足后,像每天一样准时吹响陶埙时,我还惆怅地站在永济桥上。一曲《阳关三叠》如泣如诉,哀婉缠绵,勾起我无限的心事。

正听得如痴如醉时,我突然感到一只势大力沉的手拍在我的肩膀上,其力道之大,仿佛要把我的肩膀拍掉了一样。我惊讶地回头望去,只看到一道像刀子一样冰冷锐利的目光。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