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父亲是位淳朴的地道农民,他没有华丽的背景,也没有繁华的身世,更没有高深的文化。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对子女家庭的爱亦如山般厚!
在我的心里,父亲不只是我们兄妹四人的好父亲,也是母亲的好丈夫,更是早已去世奶奶的骄傲。因为父亲的身世很是凄凉,父亲三岁就没了爹,而在父亲的记忆中,他并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奶奶为了给父亲一个家,就带着父亲三翻二次地改嫁,即便如此,父亲依然过得吃不饱穿不暖,饥饿难耐,寒冬里也只穿一条别人增送的单薄而破旧的裤子,还要照顾同母异父的弟弟。
小时候父亲跟我说起此事,我并不能够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苦难。而今我长大后,想起父亲的童年,脑海中时常闪现出在大寒冬,一个饥黄瘦小穿着破旧光着脚丫在地上跑,邻家孩子骂父亲是没爹的孩子……寒冬也跟随奶奶上山砍柴,下冰冷的水田里干活。没有父爱,寒冬里,没有温暖的被窝,只是卷缩在破烂的凉床边…………想到这,我的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这个可怜的孩子却是我的父亲,是我慈爱的父亲,是我如山一样的父亲。
就在父亲十一岁时,远房亲戚叫父亲回来延续香火,于是父亲随着奶奶回到他的生根地,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家。当时父亲一无所有,就连住处都没有,唯独亲戚给的一间猪圈房,而父亲每天就睡在猪圈的阁楼上,那房破旧不堪。正因为父亲没了爹,而奶奶又曾带着父亲改嫁过又重新回来,以此成为村里邻里都瞧不起的一户人家。有了别人异样的眼光和讨论,父亲立志:“就算没了爹,就算我现一无所有,我一样会成家立业。”于是,父亲每天都跟隔壁村的大叔大婶走几十里的山路,去偏僻的山林砍竹子,摘棕叶,伐木…………挑到街上去卖,换取粮食给奶奶温饱。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的父亲也成了家。
随着我们兄妹四个的到来,父亲虽然幸福着,但日子生活却是艰辛苦难着。在我模糊的记忆里,那时候真的很苦。母亲为了减轻父亲的重担,每天到河里用铲子捞沙,一担一担地用肩膀从河岸挑回公路边卖,不知要多少担才装一拖拉机车箱三十元,而父亲常年在外给别人伐木,其它的还好说,唯独当时还得上交公粮。收成并非很好,每年按时交完公粮后,我们一家七口的粮食就所剩无几了,母亲就拿红薯给我们填饥,而父亲时常在空余时去给人家做农活换取大米。每逄过年节,父亲就会买上好几斤肉回家,给我们做红烧肉,在吃饭桌上,父亲与母亲很少动筷夹肉吃,只是不停地把肉往我们碗里夹,父亲说:“你几个多吃点,好长个,你们吃就如我吃过了……”那个时候的我们,很穷,更別说电视机了。即便我们没有电视机,看联欢晚会,看电视剧,也不会去邻居家,因为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被人瞧不起…………而父亲在饭后就会把我们举到他那宽厚的肩上,让我尽情的欢笑,给我们讲《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日子虽苦,但父亲也是乐呵着。
后来,父亲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就带着母亲去了深圳打工,而我们就跟着奶奶生活。那时交通,通迅都不便,一个村队只有一部电话机,要通上一次电话都是提前预约,才能接听到,正因为这样,父亲都是好几个月才会给我们来电,每次的通话都是很短暂。其实,当时我有很多话想跟父亲说,然而最想说的是:“爸爸您和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等,一天一天的盼,终于盼到年终了,我们兄妹四人和奶奶从年二十几就在村口等,每天都会守望着村口父亲回来的方向,直到除夕夜,邻里左右都张灯结彩,炮竹连天了,我们依然在等着父亲和母亲的回来,等了一除夕夜都没见父母回来,就这样的等待过了几个年?
又是新的一年,就在这一年——1999四月的一天,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天,那时候我才上小学四年级。奶奶突然脑溢血,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一天原本是风和日历,可突然风雨交加闪电雷鸣,苍天也在为这对可怜的母子哭泣:哭奶奶还没来得及享福就离去;哭父亲从此就没了母亲。奶奶的葬礼很是简单,跟父亲同母异父的各自二家还有二位叔叔,那一天,他们没有来参加,所有的理事,支配都如父亲一个人承受着…………办完奶奶的后事,父亲和母亲不得已辞职回家照顾我们兄妹四人。
从那以后,父亲又回到了农村,开始着在外给别人伐木,去砖厂做苦力…………母亲种地,而我是兄妹中的姐姐,我就帮着家里洗衣做饭,到菜园地打猪草……还记得上学时,最让父亲发愁的事是,每逢新学期开学。因为父亲一个人挣钱供一家人的开支,远远不够给我们兄妹几个一次性交完学费。于是,父亲都会到学校的校长办公室,跟校长说情,先给我们发书本,之后再补交上。父亲就是这样把我们兄妹几个供着上学直到毕业。
多少年又是多少年,苦难的生活,渐渐渐的远去,我们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我们长大了。在我毕业那一年,经邻居介绍下,我去了广州一家药店上班。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父亲亲自送我到广州,一路上父亲教导我,人生路上的为人处事。到达目的地父亲还在那里陪我好几天,说待我习惯点他再回家。几天后,父亲回家了,剩下我一个人在那陌生的大都市里。每天都很想家,每次打电话我都会哭泣,而电话那端的父亲虽然没有很多的言语,但也是一样担心着我,说:“不习惯就回家来”,在父亲叮嘱的话语中,我知道父亲他也在流泪。在这辗转间,一年一年的过去,我依然在外工作,只有空闲之时才回去看父母。当我告诉父亲我的归程时,我一下车老远就能看见那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那是我在外日夜思念的父亲,正守候在车站耐心地等候着我的归来。
父亲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母亲喜欢唠叨,而父亲都会选择沉默,总是迁让着母亲。记得我小时候,母亲得了病,需要大山上的一种树药根来炖猪脚吃了才会治愈,父亲在药医那得知树药根时,不顾风雨的去很偏远的大山采,回来给母亲炖药……父亲今年年享六十了。也就是说,父亲陪着母亲走过了29年的风风雨雨,这是一种前世修来的姻缘?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相濡以沫吧!
父亲,他用他的勤劳,用他布满老茧的双手,用他曾经坚强的身躯,使家里的日子过上锦上添花,我们兄妹四人也都各自成了家。而今,父亲也算是子孙满堂,可享受天伦之乐的了,可父亲还是不得闲着,依然做着他的伐木工。
父亲!曾经年富力强的父亲,昔日一口气能走十来里山路的父亲,能把我们举到肩头只为看我们开怀一笑的父亲…………如今的父亲已是迟暮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