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门之外~遥不可及的距离
2. 孟梅
小胖一把从包裹中取出围巾,用手抖了抖,飞快围在我的脖子上,然后他后退两步,像打量新郎官似的看着我,嘴里还发出“啧、啧”声,这让同室的几人更加起哄,大家围着我七嘴八舌,非让我谈谈我的罗曼史。
我只有苦笑,没有恋爱,何来的罗曼史?无论我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
说真的,纯白的围巾围在脖子上暖洋洋的,有新织毛线的清香,看着围着起哄的室友,我竟然有些脸红的不知所措。
我只有沉默,很多时候他们在打游戏、侃大山热火朝天,我就是这样一声不吭,唯有保持沉默,才能堵住大家的嘴。他们看问不出啥,也就一哄而散。
我的室友还算够义气,没有看人下菜,知道我来自农村,从不在我面前说农村人的不是。这可能与大城市教育和家庭的教养有关吧,至少我没有遇到难堪,所以我们一直很友好的相处。
有时他们外出下馆子,也热心邀请我同往,但我都以去图书馆而婉拒。不是不想去,我知道礼尚往来的道理,吃人家一次,我就要想着下次回请,手头的拮据,让我羞于应付外面的人情世故。
可能时间长了,他们也习惯于我的不出现。“书呆子”也是他们给我冠的雅号。
看着空荡的宿舍,取下脖子上的围巾,轻轻的拿在手中,不太均匀的编织,能看出针角间隙的小鼓包,可能是初学者的手工活。伸展开来大概有两米长,围在脖子上很像电视里四、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望着镜了里的自己,不由咧嘴笑了,忽然发现,青春期的我长了一张很帅气的脸,心也柔柔的、暖暖的,谁会在步入冬季时给我寄贴心的围巾呢?
本市的,看着撕毁的封皮,心中猛的漏跳一拍,难道真的是她?
孟梅,我的高中同学。刘老师曾说过她也在本市上学,但我都无心打听原来同学的近况,生活的贫乏让我不敢有联系同学的念头,只想大学时期好好上学,顺利毕业后找个好工作。
“十一”回家,拜访刘老师,他又一次提起孟梅,让我有些异样。我和孟梅都是刘老师的得意学生,语文程度偏好。每次作文都把我俩的当范文来读,有时看到孟梅的作文真的如她名字那样,清香袭人。很喜欢她写的散文,优美、婉转像一首抒情诗,让人向往。
作文一读,就有学生把我们俩做比较,其实作文的好与不好没有可比性,出发点不一样,观点自然不同,是否能契合主题旁证博引是重点。有同学就在班上发表演讲,孟梅的文章像小家碧玉,王有伟的文字读来更酣畅淋漓,直抒胸意。女同学偏好孟梅,男同学一个劲为我拍手称好。
这时就见孟梅大方站起,列举出我哪里写的好,并一二三说出好几点,夸我写出了大家的心声,就是好文章。看到孟梅如此大度,让我有些惭愧,这胸襟就让我输了一大截。敢于当众承认他人比自己强,就是女中丈夫,这点让我由衷佩服。
以后,好像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我们之间流动。谁有好的课外书籍,大家都相互传看,孟梅也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供大家阅读。我才知道她爱好广泛,四大名著、推理小说等方面她都能谈论一二,听说从小还练习乐器。
班级组织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成了组织委员,她有一幅好嗓子,在元旦晚会上,她当众唱了一首《妈妈的吻》,全场鼓掌。没想到不喜张扬的她,竟然有这样出众的表演,很得同学们的喜欢。一时间她成了大家眼中的发光体,而我除了有一米七多的身高,拥有农村坚实的身板和长跑时优秀的成绩外,其他一无所长。
孟梅家在县城,听说她父亲还是县卫生局的领导,看平时穿戴打扮就知道家境不错,身份的悬殊,让我对她敬而远之。每当她主动问我学习上的难题,我给她解答后,很少和她聊课本之外的话题。
无形中我和她之间有一条鸿沟,这是在她和我之间划出的一条线。县城和农村的差别,让我始终跨不过心中的那道坎。总认为城里人会看不起乡下来的我。
每当父亲来学校送粮食,大家都会叫着同学的名字去校门口接粮,再交到学校食堂。有天中午正好父亲来,当我走到校门口时,正碰上父亲向进校门的孟梅问着什么?看到二人站在一起的画面,让我有些想避开,这念头竟然把自己吓一跳,暗骂自己后,快步走到二人跟前。
父亲看到我,露出了黑黄的牙对我笑,那一刻,感觉孟梅惊讶的眼神,让我有种想逃的感觉。
父亲交待了注意事项,不让我惦记家里,说了母亲和妹妹都很好,让我用功读书,就着急的走。孟梅在一旁看我和父亲说话,很礼貌的和父亲道别,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孟梅和父亲说:“叔叔,再见”,竟让父亲呐呐的说不出话,嘿嘿笑笑不知如何回应,就扭身而去。
心门之外~遥不可及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