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钱包
近日,看到一则网文《六个钱包买房?说好的房子是用来住的呢?》,说的是某位顶级专家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中,做了题为“房地产市场,未来什么样?”的演讲后,对观众提问“对于年轻人来讲,到底是应该买房还是租房”时回答到:“这要取决于你自己的很多因素,比如说年轻人如果工作还不是很稳定,还在变化、迁移过程当中,就不如租一个小房子住。但是如果说要结婚了,并且小夫妻俩上面的六个钱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个钱包,爷爷奶奶一个钱包,姥姥姥爷一个钱包,爱人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父母,这六个钱包凑在一块儿能够帮着支付首付的话,我建议还是买房好。买房子每个月要交一笔钱还房贷,但是交够20年或者30年这个房子就归你了。”有网友评论称,“六个钱包,竭泽而渔,不光剥削你的现在,连整个家庭的过去和未来都要算计”。更有甚者直呼,“六个钱包,四个都是棺材本”。
六个钱包看了这则消息,我内心五味杂陈、想法很多。过去,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人对待子女的做法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截然不同,即使子女年满十八岁已成为有民事能力的公民,也要尽其所能、倾其所有地支持和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并为此付出自己毕生的心血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子女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而把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地步。即使子女成家另过,负担还是不能卸去,替他(她)们照看小孩、包办家务,没个尽头。甚至有子女成家不离家,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榨取着年迈父母的剩余价值,啃老族就是这类人群的代名词。而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者等精髓选择性无视,空巢老人比比皆是,长期得不到晚辈的问候和照料,以至于有的地方出台相关规定,对不孝敬父母的子女予以遣责和惩戒,并与子女的职位升迁等挂起钩来。此类现象尽管只是个案,占比不大,但从中可以看出一定的苗头和倾向。反倒是部分年轻人,新婚成家就在父母的资助下,物质条件一步到位,把自已的消费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无缝对接,追求高品质生活享受,不注重资金积累,美名其曰:月光族。根本没有他(她)们父辈所经历的艰苦磨难,也不履行尊老爱幼的职责,成为有问题的一代人。
六个钱包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虽然说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年轻人追求高品质生活本无可厚非,但责任和义务也得很好地承担起来,东家郎、西家饭只能是畸形产物,罗马城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而且享受经自己之手奋斗而来的果实,才会心安理得、受之无愧。因为你毕竟会有年老体衰的一天,也要有子女后代等你去养育并反哺于你。盯着父母乃至爷奶辈的那点可怜的血汗钱,你难道不觉得受之有愧、于心不忍。也难得有这样的所谓专家,亏你能想得出这样的馊主意,不啻为年轻人畸形消费起到推波逐澜的作用,更是脱离中国国情的歪理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