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全班就儿子没出过国, 妈妈花3个月工资送孩子去游学。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168人  TYK2020

昨天,微博上的一个热搜,戳中了很多家长的心:

杭州的孙女士儿子在民办小学读书,学校经常组织假期游学团,孙女士考虑一次游学起码3万等于三个月工资,并未让孩子出国,可今年暑假她才知道小学6年,全班就儿子没出过国。同学们交流出国经历,孙女士的儿子却插不上话……

眼下,是出国游学最热的时候。微博,朋友圈到处都是出国游学的信息。

游学,最起码可以让孩子在班里说上话了。

不游,就是一个异类,被别人看不起。

是这样么?

如果别人游学,我必游学。那么,游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学习,还是“攀比”?

每一个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靠“烧钱式”的教育,能否换来预期的果效呢?

1.

朋友是成都一所国际学校的助教,她的工作就是负责协助外教处理好学生日常工作。

她说,学生请假出国看NBA那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What?

请假出国看比赛,这可是学校!

错,这是国际学校,只要你的请假理由是合理的,没有不被许可的。

那些高大上的请假原因,比如去听一场歌剧,看一场全球首映,看一场橄榄球比赛那真是家常便饭。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只能感慨,有这样的游学机会真是太好了。

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有点困难了。

别人唾手可得的事情,普通家庭可能需要三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

难怪家长直呼,几十万的学费可以承担起,但,出国游学,交换生,各种国际活动的费用简直承受不起。

朋友说,这里经常有学生退学,转到公立学校,甚至国际学校老师的孩子也承受不起这种比较,将孩子送回公立学校。

那么公立学校没有攀比么,有的。但是相对国际学校要缓和很多。

所以选择合适的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别人读国际学校,我的孩子就要读国际学校。

毕竟,幸福和满足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自己觉得合适就好。

2.

前不久,在Facebook看到一个泰国妈妈,她的孩子不想读书了,无论怎么劝说都没有用。

这场面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很像小时候的自己。

来看看这位泰国妈妈是怎么处理的……

她干脆帮孩子请假一天,带他去捡垃圾!

她们沿着马路走了3公里左右,捡了一袋子空瓶,仅仅卖了2泰铢。

这个孩子很兴奋了,但是好戏还在后头,很快他就疲惫了,想回家。

他累了,他告诉妈妈“我要回家”。

妈妈说“坐公交车一个人要10泰铢,你有钱吗?”

接着,他想吃冰激凌,可是冰激凌要5泰铢,买不起。

他路过餐厅,饿了想吃麦片,妈妈告诉他麦片需要15泰铢,还是买不起。

结尾很暖,孩子哭着喊累了,累了,想回家,想上学。

这个家长的做法是否值得鼓励,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这个故事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共鸣,相比无条件溺爱或粗暴责骂,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最正确、最有效的教育。

出国游学可以获得更多的见识,但是很多东西并不是只有游学可以学到,甚至指望出趟国门,就可以茅塞顿开一样。

教育孩子不是一直让他们获得新鲜感,刺激感,而是让他们学会懂得什么是付出,什么是收获,什么是真正的满足。

3.

童话大王郑渊洁除了作品出名以外,他的教育方式也特别标新立异。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就无法适应公立教育体系,于是他亲自在家教育。

他亲自为儿子编写教材,白天在家教育,晚上他们就出去散步,一起交流各种话题。

他对郑亚旗说:“18岁前,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18岁之后,我就不管你了”。

18岁后的郑亚旗自食其力,将童话大王的品牌继续做大,而且各方面做的非常不错,这是有目共睹的。

相反,郑渊洁的小女儿就非常喜欢读书,他就继续让她在学校读书。

你看,这就是“因材施教”。

父母要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并加以教育和引导,久而久之,我相信只要是正确的,科学的教育,那么付出总会有可见的回报。

教育不是一掷千金的投入,而是父母全心全意的付出,当你真正懂得了这点,才不会在这个社会的大潮中迷失。

4.

无锡的教育资源是比较优秀的,尤其是私立学校,很多家长都争破头皮报考当地的优秀私立学校。

为了孩子幼升小,很多家长全程陪读,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目的就是陪孩子幼升小。

一位妈妈得知自己的孩子被私立小学录取后,她激动的哭了十多分钟。

要知道,为了孩子幼升小,她已经辞职在家待业一年了。

我不禁要问:

如果这个孩子没有被录取呢?如果以后小升初没有考好呢?还有,如果未来高考落榜了呢?

那么是否以为教育失败了,一年的投入打水漂了呢?

这就是中国家长的焦虑,因为我们已经被这个功利的社会价值绑架了,多数的家长都觉得给孩子上国际学校,培训班,艺术班就是对的,好的。

否则就输在起跑线,落后了。事实上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家长也只是一厢情愿的而已。

当我们都以金钱的投入来衡量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时,这才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所罗门的箴言: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

每个家长都想培养出优秀的子女,这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我们先要有智慧,而不能愚昧的随波逐流。

教育,量力而行,教育,尽力而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