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笔记——《金字塔原理》

2020-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鱼禾

01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我拿起过三次,前两次都没有坚持读完。因为要完成一月一本书的任务,终于还是硬着头皮,囫囵吞枣地读完了。

这本书是训练思维力的一本书,确实是比较难读的。嗯,失眠的朋友建议可以试试,催眠效果比较好。

为什么比较难读呢?在我看来,主要在于:一,全书都是观点及其论述,缺乏趣味性。二,书中举的例子跟具体的工作内容挂钩,如果没有从事这方面的经验,很难有代入感。三,对于一个简单的观点,反复地进行论述。要么硬着头皮看下去,要么跳过 ——我就是硬着头皮看下去,然后看睡着了的。

但为什么又硬要看完这本书呢! 因为金字塔结构思考力正是我缺乏的。我头脑比较简单,说话、做事比较单线条,想到啥就是啥,曾被大领导送过四个字——“胸无城府”。

02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作者芭芭拉•明托,是麦肯锡的第一位女性顾问。这本书是麦肯锡的经典培训教材,所以这本书同之前看过的《麦肯锡方法》结构类似,主要从表达、思考、解决问题、演示四个方面去阐述金字塔原理的使用。

其中的核心主要讲的就是:归纳分组,将思想/表达组成金字塔结构。以上统下,先总结后具体。如何形成金字塔结构呢?那就要会找出逻辑关系,会分析概括,会分组及排列分组之间的顺序。

下面 会挑两条重要观点讲解下。

03

MECE,全称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所谓分组的MECE原则,即要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一下要求:

(1)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Mutually Exclusive),相互排斥,没有重叠。

(2)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MECE这条原则,按我的理解,就是你在做一些思考和准备工作时,尽量要做到思虑周全,不偏不倚的规划,否则可能会出现因一些疏忽而导致整个方案被推翻。考虑周全,无遗漏,那么就尽量要做到各部分之前是相对独立的,这样才能使各分组都能囊括进来。

04

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是表达的逻辑也可以用于界定问题。作表达用途时,常用于序言中。比如,序言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各部分的顺序可以有所变化,以创造不同的风格。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构呢?个人认为:首先可以交代清楚事情,不至于让人莫名其妙;其次呢,还能起到承上启下、引入下文的作用,让读者比较有代入感,才能引人入胜。

当把这种结构SCQ用于界定问题,引入现状和目标等要素,可发掘更多的疑问,界定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但是嘛,个人觉得不是特别适用,所以此处不再多提。

05

成年人读书,不在于书一定要读完,也不在于一定要掌握到方方面面。只要能有所启发,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涉及到的时候能有所审视和估量,我觉得书就读得值了。

成年人读书嘛,最重要的还是应用。那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来讲,最大的改变就是,思维的改变。

拿做事情来说。我以前做事真是线性思维,只能想到我自己能想到的点,想不到的就忽略了,自己也未曾在意,还自诩“大丈夫不拘小节”,但其实往往可能就会败在一些被忽视的小细节上。另外,因为觉得做事情就应该按照我所理解或者设想的去做,对于非同角色的人就没有太多的同理心。

我属于行动力强,却思虑不周的人。那有的人就想法很多,思虑周全,能想到的都能顾及到,但是呢,可能缺乏对思绪的整理,往往会有点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

那金字塔结构思维的人,不仅能思虑周全,还会将事情/思路归纳整理,形成一定的框架,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排序,什么该优先处理。有这种思维的人,处理事情起来就会滴水不漏,不被人抓把柄,事事能尽如所料,一切尽在掌握中。

对于我而言,虽然没办法一次性改变自己的思维和习惯,但起码知道了原来还有金字塔结构这种思维方式,会在做事情的时候多一种思量,也许就可以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