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趣知识

《读非对称风险》,正视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下)

2019-08-22  本文已影响1人  白熊读书

今天,我们将与大家分享著名的风险管理学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非对称风险》(“skin in the game”)一书的后半部分内容。还未阅读上一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点击如下链接:《读非对称风险》,正视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上)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首先,我们简短的介绍一下《非对称风险》以及塔勒布的主要思想贡献。

《非对称风险》是塔勒布“不确定性”系列的最新著作。作者从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的角度探讨了风险共担的重要性,并向我们强调了不能忽视黑天鹅事件和尾部风险的影响力。

塔勒布因黑天鹅理论而被人们所熟知,他也因此被称为“黑天鹅之父”。塔勒布本人十分重视黑天鹅事件与系统性风险,其创办的对冲基金Empirica Capital依靠黑天鹅事件,获得了极高的回报。

黑天鹅事件指的是:发生概率很低,难以预测,但影响很大的不寻常事件。黑天鹅事件的名称起源于17世纪。在此之前,人们始终坚信天鹅只有白色品种,但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的黑天鹅,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自此,人们便用黑天鹅事件形容出乎人们意料的小概率事件。典型的黑天鹅事件有:9·11事件、次贷危机等。

在《非对称风险》的上一部分解读中,我们讨论了汉谟拉比法典、利比亚战争问题、“罗伯特·鲁宾的勾当”、代理人问题、交易的纰漏信息问题。

本文,我们将讨论如下话题:

金融监管问题,为什么监管制度越来越复杂?

就医问题,为什么医生不一定可靠?

少数派主导原则,为什么群体会服从少数派的选择?

林迪效应,事物的预期寿命与反脆弱性的关系?

动态的不平等问题,重建遍历性的重要性。

遍历性问题(本书重点),为什么无论期望收益多高,我们都不应选择承受爆仓风险?

06 金融监管问题

监管体系的问题在于:优秀的律师总可以把监管措施玩弄于股掌之中。并且,大机构可以花高价雇用原先的监管者,并弄得尽人皆知,在无形之中给现任的监管者发出了隐含的贿赂信号。

另一方面,监管措施一旦开始实施就会被越搞越复杂,即使有证据表明某些监管法规荒谬透顶,但是在体制内受益者的压力下,政客们也不敢废除这些监管措施。于是,监管措施不断膨胀,其复杂程度超出想象。

总有寄生虫会从监管措施中获利。机构会利用政府,通过保护性监管和设置行业门槛使自己获利。这种机制被称为“监管套利”。监管套利导致了收益与风险的非对称,使得机构得以逃避风险共担。

监管套利的做法违背了监管的初衷。监管套利的存在,使得监管者在利益面前,甚至可以考虑把监管规则制定的越复杂越好,这样他们就可以凭借专业知识被高价雇佣。

07 就医问题

如果把医生置于一个由考核标准衡量的“风险共担”之中,反而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考核标准会鼓励医生把不确定性由自身转移到病人身上,从而产生了风险的非对称性。

就医问题主要出在对医生的考核标准上。其实每个量化的考核标准都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数字游戏。

假如,我们用癌症病人的5年存活率作为考核医生和医院的指标,那么医生每天面对病情各不相同的病人时就需要不停地思考:应该应用激光手术还是放疗?

从统计数字上来看,激光手术在5年存活率指标方面不如放疗,但是放疗会在随后的周期内诱发新的肿瘤,从而导致癌症病人的20年存活率低于激光手术。由于考核指标是5年存活率而不是20年,因此,这样的考核标准就可能会激励医生更倾向于选择放疗。

也就是说,医生很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考核指标,而不是病人的实际情况,决定给病人实施“次优方案”来转移自己面临的不确定性。现行制度迫使医生将风险从自身转移给病人,或者从现在转移至将来,又或从较近的将来转移至较远的将来。

08 少数派主导原则

在任何一个群体中,只要有3%-4%永不妥协的少数派,坚持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最终整个群体的人都会服从于少数派的偏好和选择。少数派主导原则是一种典型的非对称性问题。

例如,犹太人在美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低于0.3%,但是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饮料都符合犹太教仪轨。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犹太人绝对不吃不符合犹太教仪轨的食品,而非犹太人则可以吃符合犹太教仪轨的食品。这便是一种少数派主导现象。

又例如,接受转基因食品的人会接受非转基因食品,反之则不然。因此,只要有不超过5%的不接受转基因食品的人均匀地分布在全国,他们就会迫使其所在的群体逐步演变成只吃非转基因食品的群体。

因此,可以推断,当今社会的道德并非是由大多数人的共识演变而来的,而是由社会中那些极端不容忍的少数派把他们所推崇的道德强加给了社会群体。

09 林迪效应与反脆弱性

林迪是纽约百老汇附近的一家熟食店,学者阿尔伯特·高盛通过在林迪观察百老汇演员的出演次数和曝光程度,发现:一个喜剧演员的出演次数与其过去的曝光程度成正比,并称该现象为林迪效应。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将林迪效应解释为:“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林迪效应源于事物的反脆弱性。事物的反脆弱性越强,则预期寿命越长。而现实中的风险共担会考验事物的反脆弱性。在林迪效应的影响下,一个事物若经历了时间的检验,承受住了风险,那就是有价值的。

10 静态与动态的不平等

静态的不平等指的是某一个时刻存在的不平等的现象。动态(遍历)的不平等指的是,一定时间区间内,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让社会更加公平的方式是实现动态的平等。例如,迫使处于顶层的富人始终承受着退出富豪榜的风险。而实现动态的平等就是要实现遍历性。

遍历性指的是:概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相同。

以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为例,若我们一生中经历的“各个时间阶段”的经济状况的分布情况和这个社会中“各个阶层”的经济状况的分布情况相同,则称这样的社会符合遍历性。

这大体可以理解为:假如我们能活100年,而最富裕阶层占社会人口的1%,那么我们的生命中,可能会有1年的时间在这1%的阶层中度过。

11 遍历性问题与爆仓风险

沃伦·巴菲特有一句至理名言:“要赚钱,你首先得活得长”。遍历性问题,重点就在于:先有生存,然后才有真理和科学。

交易中,我们把个人无法实现遍历性的情况,称为爆仓。爆仓指的是亏损金额大于账户中的保证金金额。爆仓往往由于行情变动过快,投资者来不及追加保证金,从而导致帐户上的保证金已无法继续维持原有合约,进而被强行平仓,使得保证金归零。

塔勒布认为,一旦存在爆仓的可能性,那么成本收益分析就变会得毫无意义。如果一个策略有可能触发爆仓风险,那么无论多么大的收益都得不偿失。

例如,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中,塔勒布举了一个俄罗斯轮盘赌的例子。轮盘赌是一种残忍的赌博游戏,玩家们在左轮手枪中放一颗子弹,然后随机旋转转轮,依次向自己开枪,中弹者输。

假设有一群人在玩俄罗斯轮盘赌,单次获胜的奖金设置为100万美元,每6个人中就会有5个人会获胜。如果用标准的成本收益模型来分析,那么玩家很可能会得出结论,声称参与游戏的人有83.33%的机会赢得奖金,因为每次平均收益是83.33万美元。

但是如果你不停地玩这个游戏,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死亡,这时候你的预期收益还能算数吗?

用遍历性框架解释:在俄罗斯轮盘赌游戏中,我的爆仓对于我本人而言不是遍历性的(由于我爆仓出局导致我无法实现时间概率的遍历性),但对于系统而言是遍历性的(因为对于系统而言,有人爆仓出局体现了集合概率的遍历性)。

又例如,抽一支香烟没有什么风险,却带来了享受,如果用成本收益分析考虑的话,某些专家可能就此认定抽香烟的风险微不足道,人们应该抽烟。但实际上,吸烟最终会导致死亡。只不过起作用的不是一支香烟,而是连续多年积累的影响。

也就是说,不断地重复暴露在爆仓风险之中,无论多么小概率的危险,最终都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现实中,有些风险我们无法承担而只能选择回避,还有一些风险恰恰是我们必须承受的。这是风险的“遍历性”。夸大和渲染市场波动造成的危害是危言耸听的,但是对尾部风险事件,无论怎么的夸大和渲染,都不过分,因为这是一种审慎的风险预防机制。

毕竟,风险和爆仓不是一回事。

以上内容是我在《非对称风险》中读到的一些收获。这之中也涉及到“不确定性”系列的其他著作的部分内容。这一系列的主题,主要是作者关于不确定性事件、黑天鹅事件的一些思考。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多关注塔勒布的著作。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以求自由】,共享高质量读书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